王雪濤,原名庭鈞,字曉封,號遲園。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生于河北成安縣,1982年逝于北京,終年80歲。1922年考入北京美術(shù)學(xué)校(后改稱國立北平藝專),拜師齊白石、王云(夢白)等。先后任教于國立京師大學(xué)校、國立北平大學(xué)、京華美專、北華美專和國立北平藝專等,1949年參與組織“新國畫研究會”(后更名“北京中國畫研究會”),1954年參與籌建北京中國畫院,先后任院務(wù)委員、院長。一生從事小寫意花鳥畫創(chuàng)作、研究與教學(xué),長于描繪花鳥世界的活潑生氣,更是國內(nèi)最早一批接受新式美術(shù)教育的國畫家之一,在傳統(tǒng)畫法與現(xiàn)代畫法的結(jié)合方面獨樹一幟,在中國近現(xiàn)代小寫意花鳥畫史上具有開拓意義。 從目前現(xiàn)存的畫作題跋中可知,王雪濤的繪畫才能在20歲左右即受到同時代大家的認可。如其22歲(1924年)所作《白菜圖》,齊白石題跋“墨海靈光五彩妍”;1933年,王夢白為王雪濤十二開冊頁題簽“雪濤墨妙”;在其臨白陽山人的《墨花蔬卷》(1934年)上,周肇祥題卷首“白陽遺韻”,齊白石題跋中更有:“得其筆資秀雅者惟吾賢”“其人品足可重,不獨工摹此卷也”云云。同年,在其所作《雙勾設(shè)色花鳥卷》上,齊白石更是欣然題道:“藍已青矣”,足見齊白石對其的賞識。
《百卉圖》,34cm × 2783cm,紙本,水墨設(shè)色,1948-1951年作于北平(北京)。畫末左上題:“辛卯谷雨寫此卷。立秋日始成。花卉約百種。長約十丈。生平以此卷為最矣。雪濤時居燕市之西城?!扁j白文方印“王雪濤印”、朱文方印“立寒廬”。 據(jù)藏家說,該作于1960年代“文革”中以“四舊”被查抄,1980年代落實返還政策時由藏家逄錫九夫人王雪倩女士,由北京市文物局尋回。陳半丁所題引首“百花齊放”和王雪濤為逄錫九所題上款均被損毀。筆者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此件曾遺失20年的《百卉圖》,至今尚未進入學(xué)術(shù)研究視野和藝術(shù)市場中,故而目前未有畫冊著錄。 百 卉 圖 按住下列圖片左右滑動瀏覽全圖 ▼ 全卷以靈動率意的筆法,刻畫了包括牡丹、白玉蘭、紫薇花、月季花、蘭花、芍藥、紫藤、梨花、凌霄花、十樣錦、夾竹桃、杜鵑花、迎春花、桃花、紫玉蘭、丁香花、鳶尾花、金絲桃花、不死花、蒲公英、萱草、油菜花、蜀葵花、虞美人、荷花、菖蒲、紅蓼、淡竹葉花、鳳仙花、石榴花、雞冠花、夜來香、靈芝、雁來紅、牽?;ā⑸]鼗?、桔?;ā⒂耵⒒?、桂花、矢車菊、向日葵、木槿花、山丹丹花、茉莉花、菊花、美人蕉、慈姑花、南天竺花、山茶花、水仙花、仙人掌花、梅花等在內(nèi)的70余種花卉,所寫花卉總量近百。如此多樣的題材樣式并置于同一作品中,其體量和豐富性,無論是王氏個人還是整個花鳥畫史上,均屬難得。而王雪濤盛年時期繪畫功力的成熟,及其寫生所涉獵的品類之豐裕,亦可從這件作品得到最好的詮釋和明證。 王雪濤 百卉圖(局部) 該卷創(chuàng)作之時,與王雪濤和逄錫九時相往來的魏隱儒(1916-1993年,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家、古籍版本學(xué)家)曾目睹其創(chuàng)作過程。1987年,再見此散佚20余年的大作,魏隱儒大有“如逢故友”之慨,特作長跋誌其創(chuàng)作與流轉(zhuǎn): 四十年代余致力于書畫習(xí)作較勤,撿其稱意者輒在北京中山公園董事會和基督教青年會舉行書畫展覽,以就正于方家和社會賢達,并與諸同好者結(jié)翰墨緣。 錫九雪倩夙喜水墨丹青,以之陶情怡性。蒙友人陳公自強之介,得以相識,并延為西席,互相切磋研習(xí)書畫,久之成為契友。錫九當時生活寬裕,對時賢書畫大力渴求,并宴請諸名家為之書畫留念。王雪濤、徐燕蓀、曹克家、吳伯康、吳仲康、周元亮諸公皆座上???,畫軸條幅懸諸廳堂,卷冊單片實諸箱籠。為作畫尤多者,雪濤先生也。小品不計其數(shù),其最精而長者為此百卉圖,于解放前后費時近一年始成,雪濤先生自以為生平之代表作,即邀友朋觀賞,皆贊不絕口。長約十丈,惜于動亂中,所藏皆以四舊被查抄蕩盡,數(shù)年不知下落。經(jīng)雪倩費勁百般周折,幸將此卷由北京市文物局落實政策返還,今觀之如逢故友,美中不足在陳半丁老人護首題字百花齊放被撕掉。中國文化慘遭此史無前例之劫難, 感慨萬千,援筆略識數(shù)語。一九八七年九月十四日。隱儒于京華之興化西里。 題 跋 按住圖片左右滑動瀏覽全圖 ▼ 需要指出的是,王雪濤落款雖為“辛卯”年(1951年),但雪倩女士稱,實際該作主要作于1948年,轉(zhuǎn)年的1949年1月31日北平即和平解放,時局動蕩之中暫時擱筆,再于1951年補筆落款完成。此說法與魏氏題跋中之“于解放前后費時近一年始成”一致,可以解釋該作品創(chuàng)作時間上的出入問題,并基本可以確定此作的創(chuàng)作時間為1948-1951年,主體完成于建國前,可以看作王氏建國前的代表作。 建國后直至“文革”,王雪濤的繪畫在中西與古今的雙向維度中,均有所涉獵和借鑒,進入創(chuàng)作成熟期,又正值盛年,在體力和精力的雙重保證下,創(chuàng)作頗豐。然而,他卻用“生平以此卷為最”來定位這件作品,足見其自我定位和認知。后來的事實也證明,此作在其整個藝術(shù)生涯中,的確具有極強的特殊性。 《百卉圖》傾向于小寫意花鳥畫家的日課,具有畫譜的意義。單純以花卉為題材的整幅長卷,氣息既統(tǒng)一,又有不同題材各自的獨立性。表明此時王雪濤對多種花卉題材進行了有意識地深度研究、訓(xùn)練和積累。 例如,上圖所示的枝條,可以明顯看到線條的起筆、收筆、頓筆;線條中段調(diào)鋒時的中側(cè)鋒并用;干枯筆轉(zhuǎn)換時的筆斷意連。其他較短的線條中,也可以清晰的看到用筆中包含的回鋒和露鋒。同時,該作品用色多溫潤、柔和,作品整體面貌呈現(xiàn)出精整沉靜之氣。 可以說,《百卉圖》不論用筆、用色,還是章法布白均周全精致,畫面筆意靈動純熟,色彩濃淡相宜,成就了全卷古雅舒寧的格調(diào)。傾注了作者內(nèi)心的閑靜,寓意高遠潔凈??磥?,王雪濤自詡生平以該作為最,絕非虛言了。在王雪濤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生涯中,無論是從著意于取法傳統(tǒng)的鉆研和相對單純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背景及訴求,還是僅僅從作品體量上看,再沒有哪一幅作品超過《百卉圖》,實為“王雪濤第一之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