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乾隆這個皇帝大家都不會陌生,畢竟清宮劇中,他出現(xiàn)的次數(shù)還是很多的。大家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有說他是一個好皇帝,治理國家很有手段,但也有人說他殘忍,不過作為一個皇上,要是沒點手段,那估計也坐不久。 而這也正是每位皇帝都頭疼的事,即使坐上了皇位也并不能放心,還要時刻擔心有人來搶,兄弟、大臣,就連后宮的妃子都是威脅。要是趕上年成不好,百姓吃不飽穿不暖的話,還會爆發(fā)農(nóng)民起義。所以皇上壽命普遍比較短是有原因的,要擔心的事太多了,心累。 從“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的雍正可是個厲害角色,但是他在位期間,也有年羹堯這樣的大奸臣。而康熙雖然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但在他年老的時候,也出現(xiàn)了兒子為奪位而不擇手段的情況。但是乾隆卻把這些事處理地很好,可以說是大清皇帝中做得最好的了,那么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乾隆很明白,百姓是一個大群體,要做穩(wěn)皇位一定要先穩(wěn)住百姓。為了防止百姓鬧事,乾隆的策略是打一棒槌給一個棗。乾隆其實是非常善良的人,即使當了皇上看到災情嚴重的奏折還會邊哭邊看,心軟的他多次免除國家錢糧方面的稅務,拯救老百姓于水火之中,所以他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還是很高的。 但這只是他的其中一面,一旦狠起來也很讓人害怕,他有一個很變態(tài)的規(guī)定,那就是超過40人的上訪活動就算是聚眾鬧事,為首的人一定會被處死,不問緣由。據(jù)說有一次蘇州發(fā)生了旱災,百姓民不聊生,這個時候黑心的商人還趁機抬高米價。沒飯吃的百姓自然要抗議,領頭的人就去知府那里告狀,乾隆知道后立刻命令開倉放糧,但也把告狀的人處死了。非常有原則,把有可能的事都扼殺在搖籃之中。 我們可能在電視上,或者說是書上都知道乾隆可以說是一個大孝子,他每天都會去太后那里坐一坐,如果有時間的話也會陪太后一起吃飯,而且出游的時候,也都會帶著太后,可以說是對太后非常的好。但是有一點,他是絕不允許太后干預他的朝政的,還有就是不允許太后身邊的太監(jiān)或者宮女去談論朝中的事兒。 而且乾隆對于后宮的管理,對于宮女太監(jiān)制定了非常多的考核。所以說他在位期間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太監(jiān)會干涉朝政的事情。任何有苗頭的事都會被他扼殺,所以才有他長達六十幾年的政績穩(wěn)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