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您在哪里,只要您姓“李氏”,藍色字“李氏宗親群”,再點擊“關(guān)注”,即可加入全球李氏大家庭。我們同心同德,弘揚李氏文化,繁榮李氏大家族。 在江蘇省徐州市政協(xié)活動中心9樓李鴻民老人的案頭,擺放著兩套厚厚的家譜,其中一套是他們家族從河北遷來之后長房七支700年的家譜,這是他們耗時三年修編完成的;完成長房七支的家譜之后,他們各房各支又開始了另一項浩大工程,編修一部隴西堂李氏遷來豐縣梁寨鎮(zhèn)李新集村的通譜,而這一部家譜收錄了700年李氏繁衍的13萬多人的姓名、職務(wù)等信息,編纂工程浩大,歷時3年。在13日上午,年過八旬的李老向我們講述了他們家族的譜系和當時家譜編修的過程。 李姓的起源 李姓是當今中國第一大姓,也是世界頭號大姓。人口大約有八千七百多萬,分布很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7.94%。若世界上所有姓李的人并排站在一起,能夠環(huán)繞地球一圈半。 李姓起源于今河南鹿邑,是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即李姓始祖老子(李耳)的出生地。從遠祖皋陶到大唐脈裔是李姓由萌芽到壯大的歷程。李姓血脈中的12個政權(quán)(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順),58個帝王,無數(shù)將相名臣,是中國歷史上所建政權(quán)最多的姓氏。
(圖文無關(guān)) 李姓的起源和得姓始祖,有很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出自嬴姓,為顓頊帝高陽氏之后裔。堯時,皋陶曾擔任大理(掌管刑獄的官)的職務(wù),其子伯益被賜為嬴姓,后子孫歷三代世襲大理的職務(wù),其子孫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官為氏,稱理氏。理氏改為李氏的說法有兩種。一種說法是:“木子”救命成李姓。商紂時,皋陶后裔理征,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而被處死,其妻契和氏帶著兒子理利貞逃到陳國苦縣,為躲避紂王的追殺,利貞母子隱姓埋名一路乞討。因食李子充饑,才得以活命,便改姓李氏。得姓始祖為李利貞,另一種說法是:據(jù)《姓氏考略》記載,周之前未見有李氏,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為利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為理官,理、李兩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為氏。顯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稱姓的。 老人對族譜的認識變化
李老介紹,他們一世祖李正居,自元大德五年帶兵押徭役從今河北省正定縣,遷江蘇省豐縣梁寨鎮(zhèn)李新集村,配張氏,生恭、賓、謹、讓、武五子,四子讓因功被封世裔錦衣衛(wèi)千戶,李正居去世后葬李新集村東南,世稱“一世祖林”(墓碑尚存)。恭、賓、謹、讓、武五兄弟并葬于江蘇省大沙河鎮(zhèn)夾河村北,世稱“二世祖林”,為五房分派之始,二、五兩房后失考。
李老在淮陰市工作時,家里的老人曾經(jīng)因為修族譜之事找過他,但那時候社會普遍認為修族譜是封建迷信活動,所以一開始并沒有應(yīng)老家人之邀為族譜寫序,但是耐不住老人們的軟磨硬泡,最后還是為他們寫了序。
李老稱,實際上族譜是一種文化,包含很多種學科門類,很值得挖掘,但是對于族譜的這種認識,直到他離休之后才有。那時候,離休后的李鴻民在老家豐縣休養(yǎng),帶來的書籍看完了,便讓家人給他找書看,當時農(nóng)村的文化生活還十分貧乏,基本上沒有什么書籍,于是家人找來了一套家譜。他天天翻看,家譜里每一代人叫什么名字、兄弟幾個他都記得很熟,而且里面還有很多人物故事。此后李老一發(fā)不可收拾,相繼從周邊李氏家族中借別人的家譜來看。他介紹,他從銅山、沛縣、賈汪等地方借了9個李姓家族的家譜,看后發(fā)現(xiàn),很多人都守著家譜看不懂家譜,而且不少人只能說出三代、五代內(nèi)的譜系,各家譜中斷代現(xiàn)象也很嚴重,而且因為不了解譜系,與長輩重名、近族結(jié)婚的情況還很多。
(圖文無關(guān)) 歷時六年編修兩部家譜
2002年,李鴻民老家的族人,商議著重修家譜,決定各房修各房的。李老這一支屬于長房,下有七支,于是決定由七個譜館共同行動,來續(xù)修族譜。
李老先生介紹,李家從河北遷來豐縣之后,一直到康熙年間十代人,都沒有家譜。那時候李向陽(李蟠的爺爺)的爺爺開始帶領(lǐng)族人編修家譜,當時他們李氏已有一萬余人,費了幾年功夫,修起了四百年十幾代人的族譜,不過還未完工,老人就去世了。八十年后,狀元李蟠牽頭重新整理家譜,前面困難的基礎(chǔ)工作基本完成,這次相對容易。在李氏從河北遷來之后400年,終于誕生了第一部家譜。
之后雍正五年到現(xiàn)在,又過去了300年,這期間李家各房修各房的,各支修各支的,李家像一棵茂盛的大樹,一代一代繁衍。
2005年,經(jīng)過3年的努力,李氏長房七支的家譜修編完備。大家群情振奮,打算再修一部五房的通譜。李鴻民為顧問,設(shè)一個館長,每一房每一支各有一個副館長,同時還設(shè)立秘書、校對、校審等崗位。
從2005年開始,一千名李氏志愿者從豐縣等周邊10余個縣,700多個村莊挨個登記李姓人員,這一遍工作完成后,又有300余人來分編各個支譜,等將支譜送到總譜館進行總編時,還有七八十名人員負責。李老說,這七八十人都是李家熱心的退休干部、退休教師、中文系學生。為了這次通譜編修,開了80多次協(xié)調(diào)會議。他說,這些族人都特別讓他感動,到市區(qū)來開會時,那些老先生都是騎著電動三輪車到車站,然后再轉(zhuǎn)車到市里,9點開會,他們四五點鐘就得從家里出發(fā)。終于在2008年,這部李家從河北遷徙之后700年的通譜(7卷)編修完成,共收錄人員13萬余名。 豐縣梁寨李姓已傳百代
在這部通譜中,編修人員做了很多改革,有不少收獲。李老介紹,這次通譜編修反映出了男女平等,以往的家譜只寫男不寫女,但是現(xiàn)在有獨生女的不在少數(shù),所以女性也登記在冊。此外所有人都有出生年月、有學歷、有身份,所有家譜中文獻性資料全部保留,重要的墨跡、所有涉及到的碑刻都拍成照片收錄進去,這樣使得整個家譜的質(zhì)量顯現(xiàn)出來,可以輕松地從家譜中知道李家的淵源歷史、人物故事等情況。 (圖文無關(guān)) 通過編修這部通譜,李家人才知道700年來,李正居后人中出現(xiàn)了眾多在歷史上有影響力的人物。李鴻民老先生介紹,700年來,李家出了1個狀元、1個武探花、18個舉人,12個知府,40多個通判、世統(tǒng),其他官職甚眾。
在此次通譜修訂中,不少外地李姓得知消息后,都趕來參與,看能否與這一支李姓續(xù)上。其中河南有一支續(xù)上了,山東臨沂找來一支長房六世的后人3000余人。
700年后的13萬多后人基本上都找清了,但是往上查卻沒了頭緒。當初只知道一世祖排行老七,李家后人先后幾次北上,到河北、河南等地尋訪一世祖的家源,后來在河北河南分別找到一支。這樣順著這兩支往上溯源,才得知豐縣梁寨李氏一脈是商朝利貞的后人。(源/徐州日報編輯/高則登 文/王偉) 李老先生表示,如果從一世祖算起他是第20代李姓后人,但是從利貞算起,他已經(jīng)是104代后人。 李氏宗親群編者按:向李老先生致敬,辛苦了,為了李家文化,不辭勞苦,值得我們學習。在李家,總是有大部分人,為了家族興旺,為了家族利益,默默無聞地付出,在此向所有李氏家人和正能量的人致敬。擴散開正能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