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歸油 【處方】紫草 當歸各等分 【功能主治】涼血活血,清熱解毒。治繭唇。唇上起白皮,小皰漸腫漸大,如蠶繭,或唇下腫如黑棗,燥裂癢痛者。 【用法用量】用麻油熬,去滓,出火氣。以棉蘸油,頻頻潤之。 【摘錄】《外科證治全書》卷二 《證治準繩·瘍醫(yī)》卷六:紫金膏 【處方】芙蓉花葉60克(白花者佳)紫金皮30克 【功能主治】治腫瘍赤腫焮熱者。 【用法用量】上藥生采,加人生地黃同搗,敷貼患處?;驗槟?,以雞子清人蜜少許和勻,調入生地黃,搗爛和敷。 【摘錄】《證治準繩·瘍醫(yī)》卷六 頁首 《外科大成》:紫金膏 【處方】礬紅 松香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楊梅結毒,潰爛頑硬,膿水淋漓。 【用法用量】上藥研為細末,用香油調敷。臨敷前先用蒼術30克,川椒9克,煎水熏洗患處,然后敷藥,蓋油紙,再以絹條扎緊,三日一換。 【摘錄】《外科大成》 頁首 《瘍醫(yī)大全》卷七:紫金膏 【處方】明松香120克(以火熬滾,入水內扯拔百十下,研末。若貼痘毒,松香用黃豆浸水,入鍋內煮化,待溫,照上扯拔,研細末)蓖麻仁60克(研細,放細篩羅底上,用穿山甲往來刮之,過篩,粗者去之)輕粉15克 銀朱 銅綠各7.5克 【制法】上藥制畢,再用豬油去衣膜,拌藥放青石上,用鐵錘搗數(shù)千下,盛瓷瓶內。 【功能主治】治一切無名腫毒、惡瘡,及風濕流火,小兒痘毒。 【用法用量】用時攤油紙上貼患處。凡貼毒,將膏中剪一孔,露頂透氣,能貼多年痘毒。若貼流火竟貼頂上,不必剪孔。宜端午、七夕、重陽日配合。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七 《瘍醫(yī)大全》卷七:紫金膏 【處方】白芷18克 鬧羊花 三柰 大茴香 青皮 草烏 川烏 威靈仙 甘松 小茴香 大黃 獨活各21克 干蟾1個 亂頭發(fā)90克 【制法】用麻油1.2千克,同上藥一起入鍋,熬至發(fā)化,滴水成珠,再下密陀僧細末330克,收成膏,再下松香(蔥汁、姜汁、風仙花汁各煮一次,研細)150克,入膏化盡攪勻,傾人缽內,重湯燉化,再下樟腦21克,青黛、桂皮各18克,丁香、雄黃各15克,輕粉12克,血竭、乳香(去油)、沒藥(去油)、兒茶各9.9克,滑石9克,龍骨7.5克,麝香、冰片各1.5克,攪勻收貯。 【功能主治】治寒濕氣,漏肩風,諸般疼痛。 【用法用量】用時攤厚些,貼敷患處,立刻止痛。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七 頁首 《梅氏驗方新編》卷七:紫金膏 【處方】紅礬 皂礬(煅)凈松香各60克 【制法】上藥共研細末,加麻油調成膏。 【功能主治】治臁瘡潰久,其色紫黑;楊梅結毒,腐爛作臭,膿水淋漓。 【用法用量】用時先以蔥、艾湯洗患處,拭干,再厚涂此膏,上蓋油紙,三日一洗換。 【摘錄】《梅氏驗方新編》卷七 紫茸膏 【處方】紫草 白芷各6克 歸身15克 甘草3克 麻油60克 【功能主治】滋肝養(yǎng)血,祛風除濕。治眉風癬,因肝血枯燥,風濕外襲,初起作癢,搔之流脂,蔓延額上眼胞;及小兒胎毒疥癬,兩眉生瘡,或延及遍身瘙癢,或膿水淋漓,經年不愈者。 【用法用量】上藥同熬至白芷黃色為度,濾清后再加白蠟、輕粉各6克。涂患處。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十 紫砂生肌散 【處方】朱砂12克(入銅勺內安火上,上蓋紅炭數(shù)塊,炙朱砂紫色為度)輕粉6克 冰片6克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生肌斂瘡。治楊梅瘡腐肉已凈者。 【用法用量】每用少許,摻于患處,再以瓊花膏蓋之。 【摘錄】《外科大成》卷四 紫草膏 【處方】紫草500g 當歸150g 防風150g 地黃150g 白芷150g 乳香150g 沒藥150g 【性狀】為紫紅色的軟膏;具特殊的油膩氣。 【炮制】上七味,除紫草外,乳香、沒藥粉碎成細粉,過篩;其余當歸等四味酌予碎斷,另取食用植物油6000g,同置鍋內炸枯,去渣;將紫草用水濕潤,置鍋內炸至油呈紫紅色,去渣,濾過。另加蜂蠟適量(每10g植物油加蜂蠟2~4g)熔化,待溫,加入上述粉末,攪勻,即得。 【功能主治】化腐生肌。用于瘡瘍,癰疽已潰。 【用法用量】外用,攤于紗布上貼患處,每隔1~2日換藥一次。 【貯藏】密封,置陰涼干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