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跟著老公去別人家做客,剛好主人家的女兒剛上完小提琴課回家。 這位父親就讓女兒給大家拉一首曲子,表演一下。小女孩半天也沒有把小提琴拿出來,很明顯,她不愿意面對一群陌生人表演。父親看到卻更加催促孩子說: “快點,平時拉個沒完沒了,現(xiàn)在讓你拉就磨磨蹭蹭?!?/p> 小女孩沒有辦法,因為怕父親生氣,還是很勉強地拉了一首曲子。 我忽然就想起來小時候的自己。很多孩子在生活中都和這個小女孩一樣會不自覺地去滿足別人的期待,哪怕自己不愿意。 1 原來我們都被羞恥感裹挾過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有和這個小女孩相似的經(jīng)歷,敏儀媽媽也不例外。 每到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家長就會讓我當眾表演一個才藝,稍有不從就是用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語氣來表達他們對我的失望。 我高中的時候有一個朋友,學習很好也很刻苦,每次都是班里的前三名,年級上也是名列前茅。高三總復習前的一次月考她考砸了,其實也不是什么大事,在那個階段,幾乎所有學校的老師都會出一套比較難的題,讓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能夠受點“刺激”在接下來的一年里面好好努力,所以整個學校里沒考砸的學生才是少數(shù),老師在開家長會的時候都說,回去不用責怪孩子。 但對于我的這個朋友來說,這件事卻不是這樣的。她的父母并沒有罵她,但是每天都會跟她說: 總跟你說要認真、仔細,不知道你都聽到哪里去了。 這次考試不是也有考好的人嗎?還是你不夠用心。 于是她就更加努力學習,還沒開始總復習就把自己逼得在操場上失聲痛哭。也是這個時候,我才知道這個學習刻苦努力的女孩子,其實不喜歡自己現(xiàn)在的樣子,她想學畫畫,甚至曾經(jīng)得過非常好的獎項,老師說她非常有天賦,但是家里人不同意,覺得畫畫是不務正業(yè)。 為什么我們會選擇委屈自己來滿足家長的期望呢?因為會有一種羞恥感。▼ 這種羞恥感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對不起父母期望,從而產(chǎn)生一種愧疚感,并因此做出改變,放棄自己原來的想法,轉而去滿足父母的期待。 常年這種羞恥感裹挾的孩子是什么樣子的呢?我大學有個朋友叫做玥玥,她從來學不會拒絕別人的請求,就算這種請求對她來說有些困難甚至她自己不想去做,她也很少會拒絕別人。 用她的話說,拒絕別人會讓她產(chǎn)生一種愧疚感,覺得自己沒能幫上別人很抱歉。有時候她也很不想答應別人不合理的請求,但真正能說出口的拒絕屈指可數(shù)。 羅徹斯特大學臨床心理學家格森·考夫曼的《羞恥:關懷的力量》中有句話: 羞恥感是一種尊嚴被傷害、覺得自己被擊垮、有罪過、不如人、與人疏離的感覺。這是一種遠遠比內疚更加負面且具有殺傷力的情緒。 2 被羞恥感滲透的人生 人會有羞恥感其實是一件好事,因為我們會覺得羞恥,所以我們會自覺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不對別人造成影響。 心理學家Daniel Goleman也說: 一定程度的羞恥感是正常的,但如果羞恥已經(jīng)開始影響一個人關于自己是誰、自己價值多少的基本想法,它就是危險的——這也就是病理性的羞恥(pathological shame)了。 心理學中有一個詞叫做羅盤對應理論。▼ 它將人感到羞恥之后的反應分成四種:逃避、退縮、攻擊他人和攻擊自我。 病理性的羞恥感大多就是從這四種反應中產(chǎn)生的。 我的高中同學雖然沒有被父母指責或者打罵過,但是她的夢想?yún)s被父母認定為不務正業(yè),在羞恥感面前她選擇逃避,所以高中同窗多年,她從來沒有在人前展露過自己在畫畫上面的天賦,也再也沒有拿起過畫筆。 這種羞恥感的來源并不僅僅是打罵,還有父母看似隨意卻帶有指責的話語。 “你怎么這么不懂事呢?” “為什么你這么不聽話?” “我們家孩子干什么什么不行,可愁死我了?!?/p> “她畫得那兩筆畫,以后能有什么出息,還不如好好上學呢。” 在不經(jīng)意間,父母看似沒有干預孩子的任何選擇,但一個帶有鄙視的眼神,含有不屑一顧態(tài)度的鼻音,卻在一次又一次就利用了孩子的這種羞恥感,裹挾了孩子的人生,讓孩子變成一個對于家長來說,聽話、懂事的孩子。 但這種聽話和懂事的人生,常常不是他們想要的人生,就像玥玥一樣,她并不想犧牲自己的大學時光去完成別人的請求,但這種羞恥感潛藏在她的內心深處,不能被別人用感激的目光看著,不能完成別人的期待,就會勾起她的內疚,讓藏在她心底的“羞恥感”掀起驚濤駭浪。 3 別做被羞恥感影響的家長 不只是孩子,家長也很容易被這種羞恥感影響。 我女兒儀寶從小就非?;顫姡偸菦]有安靜的時間,精力旺盛的簡直不像一個小女孩。她剛開始去幼兒園的時候,也會有分離焦慮,但很快就融入了集體中,跟每一個小朋友都玩得來。 她入園沒多久,幼兒園的老師就給我打電話,說儀寶中午不肯午睡,別的孩子都睡著了,就儀寶非要出去玩,連帶著幾個小朋友被她吵醒也不肯睡覺了。 我相信每一個媽媽被老師找談論類似“全班孩子都如何如何,只有你家孩子不聽話?!边@種話題時,都會產(chǎn)生非常慚愧和丟臉的感覺。 我也不例外,所以我回家就要求儀寶明天必須午睡,所有的小朋友都可以午睡,為什么只有儀寶睡不著?就算睡不著也要把眼睛閉上在床上老老實實地躺著。在不經(jīng)意間,我就被跟老師談話的羞恥感影響了我自己的原則,并且還要用這種羞恥感去改變儀寶。 泰戈爾說:▼ 我不要祈求免遭危難,只讓我能大膽地面對他們; 讓我不要祈求痛苦的平息,只愿賜予我征服它們的勇氣。 《皇帝的新衣》中,所有人為了逃避自己不聰明的羞恥感,都交口稱贊皇帝的新衣。多少人小時候都希望成為直言說出真相的小孩子,長大后卻都成為欺騙自己內心在路邊鼓掌的大人。 作為一個媽媽,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擁有自己的人生,能有自己的判斷能力,自己的堅持、個性和選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