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第一位“天堂里的受苦人”來“訴苦” 天氣就像是自然的臉——秋涼春暖,它的變化自然合規(guī)。 深秋了,北京的天氣開始變冷,因為是正常的季節(jié)變換,這份冷并不難以接受的;北師大的校園里一派蕭索的秋景,因為是四季更迭之際,蕭索也有它的合理。 世間任何事的發(fā)展,只要是自然、正常的變化,不都是可接受的、合理合情的嗎? 孩子的臉就像是變化的“天氣”——喜樂悲哀,變化如此正常。 但假如,孩子的臉不會變化了呢?
一張冷漠到幾乎毫無表情的孩子的臉,這張臉上默默地流下冰冷的淚,是今晚最令我震驚、揪心、難以接受的一幕…… 今天是“天堂里受苦人”——“困境家長俱樂部”的第一次“訴苦見面會”。在教四樓的教室里,見面會的第一位“受苦”家長到來了。 一位中年女士,高高的個子、卷發(fā)、濃眉大眼、豪氣明理的氣質、職業(yè)裝襯著一股理性、干練的行事風格。很醒目的是,她的手腕上帶著一串黑色的佛珠,從她抬手的姿勢可以看出她的重視,似乎是在為什么不安的事情,尋求著神靈的庇佑。 “訴苦”開始了,這位女士開始講述自己女兒的“問題”和自己的無奈。 孩子的成長,總是有些大同小異的“問題”;父母面對孩子的“問題”,總是別有相似的無奈。 因為是做人力管理工作,又是單位的領導,她的講述的線索格外的清晰??偨Y起來,女兒的問題大概有以下幾點: 1、 青春期叛逆; 2、 學習成績不好,不努力; 3、 厭學; 4、 不快樂; 5、 不聽父母話,不聽老師話; 6、 其他等等。 在每一條“問題”的講述后,這位女士都給以展開和深入的分析。給我印象深刻的還有她說話時的反問句—— “這件事情本身并不那么嚴重,可是你往深了分析,那問題是不是就嚴重了?” “整天打電話,一下午電話費##錢,到底想干嘛呀?正常嗎?” “怎么就不知道感恩呢?沒有一點責任心?” “就覺得父母什么都不該管,要自由越多越好!要那么自由自己能管好自己嗎?” …… 今天參加活動的,除了有俱樂部的發(fā)起人陳博士外,還有幾位北師大的教育系的研究生、心理系的研究生。聽完這位女士的講述,陳博士說:“青春期是一個特殊的時期,想要這個時期的孩子‘正?!?,是很不現(xiàn)實的。您要對這個時期的孩子的反常,做好足夠的準備,給予足夠的耐心。給她自由,給她空間,允許她反錯,讓她知道,家是一個無論什么時候,無論她怎樣都會給她足夠寬容和接納的地方?!币晃唤逃笛芯可f:“您應當從孩子的角度想想問題,給她犯錯誤的機會,法國有位教育家盧梭,他提出自然教育法,讓孩子自己承擔犯錯帶來的后果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女士做了逐一的反駁:“你們說的這些問題,我都懂,我也做了充分的準備,可是孩子只有一個呀!給她空間可以,給她自由可以,讓她犯錯可以,可是這個度如何掌握呢?我怎么能眼睜睜的看著她受到傷害呢?” 看著這位女士,我在想,她真的是講道理,確實也會講道理。她的道理扣著她的邏輯,嚴實合縫??墒牵沂且粋€完全靠“道理”來構建的地方嗎?孩子能夠接受這些“道理”嗎?父母伶牙俐齒,講起道理來一針見血。比起家長的口才,孩子們自慚形穢呀!哪里還有反駁的余地和溝通的必要。也許,就是這樣,孩子們閉上嘴不說了,可是父母們又要反問“為什么不跟家長溝通呀?我們一起講道理呀!”這簡直是一種悖論。 雖然,這位女士堅持自己的“道理”,堅持“自己不太需要改變”的態(tài)度,但是基于自己的“道理”在孩子身上并不奏效的困惑,她希望我們可以幫助她改變一下她的孩子。
不多久,一個高挑、白凈、漂亮的女孩兒走進教室。 她當時的表情讓在場的所有人都很驚訝?。ㄎ也恢浪赣H是否覺得這種表情是正常的)冷漠到看不到眉頭的抖動,對別人的微笑視而不見,徑直走到母親身邊,然后坐下。 這是怎樣的一副表情! 隨女孩兒一起進來的是她的父親,我注意都他的手腕上帶著一只同妻子相同的佛珠。 佛珠透露了他們共同的祈愿。 我仔細打量著眼前的這個孩子,面容姣好、身材勻稱,紅運動衣外套紫色馬甲,黑色運動褲,名牌運動鞋。一個生活優(yōu)越的小孩兒。 陳博士開始和她交談,她眼神離散,不主動說話,被提問時,說話時聲音也很低,幾乎聽不見。 在整個交談過程中,女孩兒的臉上一直保持著依然冷漠,但是冰冷的淚順著眼瞼流在了她冷漠的臉上……這一幕讓現(xiàn)場的所有人都心靈一顫。是什么讓孩子的表情失去了變化的能力,只剩下冷漠;是什么讓孩子已經(jīng)不變化的面容上又流出了不自然的冰冷的淚? 也許,是父母習慣了孩子的冷漠,卻沒有見過她冷漠的臉上的清淚。他們不能不為之動容。他們請我陪孩子在外面待會兒,他們想和陳博士還有老師們單獨談談。 (這是我所沒有看到的教室里的情景再現(xiàn)——我后來才了解到的: 媽媽借故支開了孩子,又跟陳博士交談起來,邊說邊流淚。她說了如下一些話: 孩子每天就是這樣,萎靡不振,冷若冰雪,再喜慶的事也不能喚起她的任何興趣; 孩子表現(xiàn)如此,家里氣氛非常壓抑,夫妻倆萬般無奈,日子仿佛是煎熬; 前些日子,孩子還提出想休學一段時間,但遭到家長拒絕; 有一天,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用筆在手腕上劃出了許多道道,非常擔心,生怕她有輕生的念頭; 孩子來前,還跟她爸爸發(fā)生了沖突,起因是孩子沒有去上學,而發(fā)送短信又用去了十幾元錢。)
我熱情的招呼著眼前這個讓人心疼的孩子,希望用我的熱情溫暖一下衣袋里揣著“冰塊”的她,哪怕是些許。她很乖,順著我的手勢,隨我而出。 走到外面,她還是不說話,我只能“沒話找話”,認真地給她介紹北師大。她嗯嗯地回應,雖然聲音很小,但我知道她很善意并沒有“攻擊性”。我試著“套”她的話,想要讓她表達,結果,她還是說話了。雖然我要全神貫注地聽才能聽得清楚,但我堅持和她對話并希望她多說話。談話內(nèi)容很零散,我總結了一下:
1、 在家里沒有自由,因此不想呆在家里,卻沒有什么地方可去; 2、 父母都是領導,總拿自己和別的孩子比較,嫌自己給他們丟臉了; 3、 媽媽太強勢,總是嘮叨不停,講很多道理; 4、 父母管得太多太嚴,壓的喘不過起來,不想說話了; 5、 不說話了,爸媽還要帶著去看心理醫(yī)生; 6、 在學校朋友不多,不相信朋友,因為被朋友“背叛”; 7、 在學校和老師關系一般,不喜歡父母總去找老師讓自己沒面子; 8、 學習成績一般,不太想學習; 9、 其他等等。 我問她:“你有沒有特別快樂的時候”,她說已經(jīng)沒有了,只是好痛苦呀!…… 我?guī)е夯氐浇淌业臅r候,我發(fā)現(xiàn)她的母親淚流滿面,孩子今天冰冷的淚讓她開始反思自己了,她說她回去也要好好想想!她也很痛苦!
這是一個“家教失敗”的典型案例。是千千萬萬類似案例中的一個。 一個“強勢”講道理的母親,一個冷漠卻流淚的孩子,都是受苦之人! 我們決定幫幫這對母女和這個家庭,從家長和孩子兩方入手——對家長的觀念和態(tài)度的引導,對孩子的心理的開解。 陳博士向家長提出了如下建議: 1、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一定會有希望的; 2、首先要給孩子安全感——“家”的本意,是能使家人不像野狗一樣,無家可歸,吃了上頓沒有下頓。但過多的壓力和責備,讓許多人(特別是孩子)寧可外面流浪做野狗,也不愿意進家門; 3、孩子現(xiàn)在心里有一坨冰塊,所以表現(xiàn)得冷若冰霜。冷漠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說明孩子再也無法、再也不愿意承受更多的壓力和更大的刺激了。這是一個嚴重的心理信號。要慢慢融化這坨冰塊,融化的最好方式,是有人能接近她,跟她交流,讓她說出心里的委屈和想法; 4、待孩子逐步恢復生命的活力后,再想辦法給孩子一些學習動力和方法,讓她找回自信。 我們的幫助剛剛開始,她們的故事還在繼續(xù)…… 這樣的故事,讓我不禁感慨:如果父母的愛可以給孩子幸福,那就給吧!如果這幸福已經(jīng)變成痛苦,那就先別“愛”了,讓孩子有一張自然、正常的臉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0fe4b0100lyqk.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