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白·維瑞·勒布倫 1755-1842 路易十六時代法國最杰出的女畫家 這樣在一個法國史詩式的轉(zhuǎn)變時期 誕生了這樣一位【女神】 《格蘭德夫人》,80x65.5cm, 布面油畫,1798 年 要顏值有顏值,要才華有才華 更牛的是還有人脈 她的客戶群體是整個歐洲皇室貴族 排隊請她畫畫 還得舍得給錢 一生留下了660幅經(jīng)典的肖像畫和200幅風景 你能在全世界各大博物館看到 如俄羅斯圣彼得堡冬宮 倫敦國家美術(shù)館 美國紐約大都會 歐洲很多大美術(shù)館和私人美術(shù)館 · 《勒布倫與兩名學生的自畫像》布上油畫,1785年,210.8x151.1cm,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shù)館藏 她是當之無愧的法國最杰出的女畫家, 同時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女畫家之一。 美麗優(yōu)雅、才華橫溢、財富、榮譽,一樣都不少, 按說應(yīng)當是完美人生了吧? 錯!伊麗莎白的一生, 是無法想象的坎坷曲折、動蕩不安的一生。 她一生的經(jīng)歷具有極強的傳奇色彩, 簡直就是一部史詩般的巨片, 令人在無比震撼的同時扼腕嘆息。 坐在木椅上的女人 作為一個勤奮高產(chǎn)的畫家 繪畫貫穿了她的整個事業(yè)生涯 波瀾壯闊的一生中 她給世人留下了無數(shù)精妙絕倫的作品 她用畫筆 記錄下了皇室的日暮 與資產(chǎn)階級的崛起 她不僅是偉大的女藝術(shù)家 更是歷史的見證者 伊莉莎白·維杰·勒布倫 Louise élisabeth Vigée Le Brun 瑪麗皇后 她繪畫中的藝術(shù)形象 崇尚創(chuàng)造古希臘神話人物中的理想美 注重古典藝術(shù)形式的完整 女性的嬌媚、溫婉 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在她的肖像畫中 看 ? ˇ ˇ ˇ 女神喲! 《戴櫻紅色緞帶的自畫像》德克薩斯肯貝爾藝術(shù)博物館藏1781年 女神最喜歡把人物描繪的比本人好看 這種自帶的美顏技術(shù) 簡直就是藝術(shù)界的微整形 因為此等技能 女神甚至和當朝的皇后瑪麗·安托瓦內(nèi)特成了閨蜜 成為皇后的指定肖像畫家 自畫像 她生活在洛可可藝術(shù)統(tǒng)治的年代,但她厭惡那種浮夸的矯揉的庸俗畫風,傾向新古典主義風格。 《和平帶來豐饒》 維熱·勒布倫在1783年5月30日因為寓意畫《和平帶來富足》被提名進入皇家藝術(shù)學院。 作品中,兩位美麗的青年女子因豐收而歡快交流,白衣女子像一位剛出嫁的新娘,頭上戴著艷麗花朵,臉頰上泛著紅暈,裸露一只豐滿的乳房,也許是喝醉了酒,搖搖欲墜,倒在青衣女子的懷抱。她的手臂上夾著一個半隱現(xiàn)的銅壺,里面的酒似乎已經(jīng)喝光。腳下有一個果籃,里面裝滿紅紅的色蘋果和麥穗。這幅畫沒有那種浮夸、矯揉的畫風,而是致力于人物的外形特征、人物性格的刻畫。 女性畫家特有的細膩、精致、優(yōu)雅和豐富的情感躍然于畫上,筆下的各式人物充滿個性、真實和感人。她的畫給當時的法國畫壇帶來一股純樸、清新而富有古典韻味的氣息,把法國繪畫引向新古典主義之路。 女人肖像 流言蜚語四起,聲稱這一切都是因為瑪麗王后的支持,——別有用心的人憑借臆想,硬說她和另一個男畫家有不正當關(guān)系,因為這位畫《皇太子誕生》的畫家住得離她很近,且當時的伊麗莎白年輕貌美,流言被當時的宮廷首席畫師皮埃爾利用,皮埃爾出于嫉妒,提出伊麗莎白根本沒有正規(guī)的從業(yè)執(zhí)照,要查封她的畫室,更有人以訛傳訛,說她鋪張浪費:她明明只為一次聚會花了十五法郎,卻被訛傳為20000法郎!為此國王親自出面找她談了話!在回憶錄中,伊麗莎白表明瑪麗王后除了夸贊她的作品之外,并沒有做其他的事。 芝柏夫人 雖然如此 她畫得最美、最精致、細膩的還是自己 《戴草帽的自畫像》 1782年 英國國立美術(shù)館藏 只是可惜 繁華的背后也都是心酸 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開始了 于是帶女兒流亡歐洲 為啥? 因為她和當時的路易十六的老婆瑪麗皇后是閨蜜 ? ˇ 《執(zhí)玫瑰的瑪麗·安托瓦內(nèi)特》1783年 法國巴黎凡爾賽宮藏 剛逃到意大利的時候 她閨蜜和閨蜜老公的給人民群眾砍了頭 (這段歷史大家自我腦補吧!) 格蘭德夫人的畫像 但是女神的逃亡歷程與眾不同 無論她到哪里 總能受到人們的推崇、尊重,甚至是狂熱的愛慕 她也將法國新古典主義畫風傳播到了整個歐洲 流亡生涯沒有聽上去那么苦澀 似乎成為了她生命中最快樂的時光 女兒的陪伴也讓她無比幸福 《與女兒朱莉一起的自畫像》 1786年 巴黎盧浮宮藏 《與女兒朱莉一起的自畫像》局部 這一時期女神描繪了多幅自己和女兒的作品,場面溫馨慈愛,滿滿都是對女兒的愛。 《畫家和她的女兒》 1789年 巴黎盧浮宮藏 《畫家和她的女兒》是作者最精彩的代表作,也是她的自我寫照。女畫家梳妝服裝樸素典雅,端莊奇麗,目光溫柔而蜜意。她俯身坐著, 十分灑脫優(yōu)雅,雙臂圍抱著女兒的臉。女兒無邪可愛,把臉緊貼母親,摟著媽媽的脖子,顯得無窮嫵媚。 這一對世界上最美麗的母女,組成了世界上最溫馨的畫面,看看這幅畫,有著意想不到的治愈作用:雖然是寫實,其實卻是超現(xiàn)實,在真正的現(xiàn)實世界里,是沒有這樣完美無瑕的畫面的。 《伊麗莎白的女兒朱莉》 1786年 之后流亡到俄羅斯的時候,命運再一次開了個玩笑,17歲的女兒朱莉執(zhí)意要嫁給一個大她20歲向她獻殷勤的俄國人。作為母親,作為一個年紀懸殊的婚姻的受害者,伊麗莎白竭力反對這件婚事,為了這件婚事,朱莉不惜與母親斷絕關(guān)系,再也沒有和好如初。 《自畫像》 1790年 佛羅倫薩烏菲茲美術(shù)館藏 女神的后半生女兒跑了,前夫死了,弟弟死了 生命對她來說已經(jīng)失去意義 人生也已黯淡無光 雖然人生如此殘酷 但在作品中看到的永遠是一位自信的女性形象 1842年,這位曾令全歐洲癡迷不已的美女畫家,不幸福的妻子,失敗的母親,最終以87歲高齡告別人世。 |
|
來自: 公司總裁 > 《文學/音樂/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