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豬頭肉:里面包括牙頜、耳朵、上下嘴尖、眼眶、核桃肉等。豬頭肉皮厚、質地老、膠質重。適宜涼拌、鹵、腌、熏、醬、臘等。 多用來制作冷盤,其中豬耳、豬舌是下酒的好菜。 2、頸肉(又稱朝頭肉、豬頰肉、血脖肉):其肉質地老、肥瘦不分,宜于做包子餃子餡、臊子或粉蒸肉等。 3、豬肩頸肉(上腦、鳳頭皮肉):是背部靠近脖子的一塊肉,瘦肉中夾肥肉,肉質較嫩,此處肉皮薄,微帶脆性,瘦中夾肥,肉質較嫩。肥肉適宜鹵適于作米粉肉、或回鍋肉等。瘦肉(梅花肉、眉毛肉)可替代里脊切片、切絲、切丁爆炒。 4、前腿肉(夾心肉):這個部位的肉有肥有瘦,肉質較老。適宜做包子餃子餡、肉丸子等。 5、前肘(又稱前膀):其皮厚、筋多、膠質重。適宜紅燒、清燉、鹵等。 6、前腳(又稱前蹄、豬手):質量比后蹄好。此處只有皮、筋、骨骼,膠質重。適宜作燒、燉、鹵、煨等用。 7、里脊:是脊骨下面一條與大排骨相連的瘦肉。肉中無筋,是豬肉中最嫩的肉,可切片、切絲、切丁,也是炒、爆、炸、熘之用最佳部位。 8、正保肋(硬肋、硬五花):此處肉皮薄,有肥有瘦,肉質較好。適宜蒸、鹵、燒、煨、腌,可烹制燒白、粉蒸肉、紅燒肉等。 排骨適宜作糖醋、紅燒排骨或煮湯。 9、五花肉(三線肉,二刀保肋):這個部位的肉因肥瘦相間,共有五層,所以叫五花肉。其肉質較嫩,肥瘦相間,皮薄。量適宜粉蒸肉、燒白、紅燒肉、東坡肉等。 10、奶脯肉(又稱下五花肉、拖泥肉、軟窩等):其位于豬腹部,肉質差,多泡泡肉,肥多瘦少。一般適宜做煉豬油、炸酥肉和或粉蒸肉等。 11、臀尖(坐墩肉):位于臀部的上面,肥瘦相連,肉質鮮嫩,瘦肉一般可代替里脊肉,多用于炸、熘、炒。肥肉做回鍋肉。 12、二刀臀尖(坐板肉、二刀肉):因為它是第二刀,顧名思義,就稱為二刀肉,位于后腿上方、臀尖肉的下方臀部,大部分為瘦肉,但肉質較老,纖維較長,一般多作為白切肉或回鍋肉用。肥3瘦7的回鍋肉吃起來才能會肥而不膩嘴,瘦而不塞牙。 13、后腿肉(彈子肉):此處肉好、質嫩,有肥有瘦,肥瘦相連,皮薄。瘦肉可替代里脊切片、切丁爆炒,肥肉做白肉(涼拌)、回鍋肉等。 14、后肘(又稱后膀):質量較前蹄差,其用途相同。 16、豬尾:皮多、脂肪少、膠質重,適宜作燒、鹵等。 豬肉的等級與價格 按著烹調的需要,整豬除去豬蹄和豬尾,一般分為以下幾個部位: 特級:里脊肉、臀尖肉; 一級:通脊肉、坐板肉、后腿肉; 二級:前腿肉,五花肉; 三級:豬頭肉、血脖肉,奶脯肉,前肘、后肘。 至于豬肉的價格則由市場需求和豬肉等級決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