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 【藥物】細辛5克。 【制法】搗成細面,用陳醋調(diào)成糊狀。 【用法】貼敷肚臍,用紗布包扎,24小時換1次。用于小兒口瘡。 【療效】輕者3~4次即可痊愈,重者3~10次可愈。 【出處】《山西醫(yī)藥雜志》。 【備注】《衛(wèi)生家寶方》、《本草綱目》有此記載。 2方(隔藥灸臍法) 【藥物】細辛3克,丁香、肉桂各2克,吳茱萸3克。 【制法】共研為細末,用麻油調(diào)成糊狀。 【用法】涂填肚臍眼,再將艾葉捏成直徑2厘米、高1.5厘米的圓錐形艾灶,放藥上灸之,每日1次(重者2次),每次7壯。用于小兒口瘡。 【療效】治療34例均愈,其中炎1~3次者24例,灸4次以上者10例。 【出處】《遼寧中醫(yī)雜志》。 3方 【藥物】吳茱萸、干姜、木鱉子各適量。 【制法】共研為末,冷水調(diào)。 【用法】以紙壓臍上。用于小兒元臟氣虛,浮陽上攻所致口舌生瘡。 【出處】《楊氏家藏方》。 4方 【藥物】細辛4.5克,吳茱萸6克。 【制法】研細末,分作5包,每用1包,米醋調(diào)如糊狀。 【用法】敷臍部,外貼清膏藥1張,或用紗布橡皮膏固定,每天換1次,連用4~5天,如皮膚發(fā)癢或發(fā)小紅疹,暫時停用。用于小兒口瘡。 【出處】《上海常用中草藥》。 5方 【藥物】茵陳、黃柏、黃連、生地、白術(shù)、甘草等。 【制法】上藥研細末,用蜂蜜及75%乙醇調(diào)成糊狀。 【用法】敷貼臍部;以紗布塊覆蓋,周圍用膠布固定,敷臍時間3~4小時揭去,日敷貼1次,4次為1個療程。 【出處】《中醫(yī)外治雜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