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一般的人都只知道儒家有兩圣人,分別為至圣孔子和亞圣孟子;但其實在先秦時期,儒家共有五位圣人,現(xiàn)在來看看儒家五位圣人都是誰吧: 述圣:孔伋 孔伋是孔子之孫、孔鯉之子;據(jù)說他曾師事曾參,孟子是其再傳弟子;《漢書·藝文志》著錄《子思》二十三篇,已佚。漢唐儒者如鄭玄、孔穎達等認為《小戴禮記》中之《中庸》即為孔伋子思所作,宋儒基本都肯定這一說法。程朱一派對《中庸》尤為尊崇,以為“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于書,以授孟子”。 孔伋在儒家學派的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學,下開孟子心性之論,并由此對宋代理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因此,北宋徽宗年間,子思被追封為“沂水侯”;公元1330年,又被追封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為“述圣”。 宗圣:曾參 曾參就是曾子了,是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與其父曾點同師孔子,他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zhèn)鳎侨寮覍W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孔子的高才弟子顏回病故,曾參就成了孔子學說的主要繼承人。曾子主張以孝恕忠信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齊治平的政治觀,內省、慎獨的修養(yǎng)觀,以孝為本的孝道觀至今仍具有極其寶貴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 孔子去世后,曾參聚徒講學,有不少弟子,相傳他就是儒家子思、孟子一派的創(chuàng)始人。曾參在孔門弟子的地位原本不太高,不入“孔門十哲”之列,直到顏淵配享孔子后才升為“十哲”之一。唐玄宗時追封為“ 伯”。北宋徽宗時加封為“武城侯”,南宋度宗時加封為“ 國公”,元至順元年加封為“宗圣公”,到明世宗時改稱為“宗圣”,地位僅次于“復圣”顏淵。 復圣:顏回 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極富學問。《論語·雍也》說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為人謙遜好學,“不遷怒,不貳過”??鬃臃Q贊他“賢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雍也》)。不幸早死。 顏回素以德行著稱。嚴格按照孔子關于“仁”“禮”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稱贊顏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強于行義,弱于受諫,怵于待祿,慎于治身。他終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現(xiàn)一個“君臣一心,上下和睦,豐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寧”的無戰(zhàn)爭、無饑餓的理想社會。 公元前481年,顏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魯城東防山前??鬃訉λ脑缡鸥械綐O為悲痛,不禁哀嘆說;“噫!天喪予!天喪予!”顏回一生沒有做過官,也沒有留下傳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語,收集在《論語》等書中,其思想與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后世尊其為“復圣”。 亞圣:孟軻 孟軻就是孟子了,孟子是戰(zhàn)國時期鄒國人;繼承了孔子的仁政學說,是位非常有抱負的政治家,在諸侯國合縱連橫,戰(zhàn)爭不斷時期,作為銳捷的思想家,孟子意識到了當時的時代特征和趨勢,建構了自己的學說。與孔子一樣,他力圖將儒家的政治理論和治國理念轉化為具體的國家治理主張,并推行于天下。 孟子一生的經(jīng)歷,也很象孔子,過著長期的私人講學的生活,中年以后懷著政治抱負,帶著學生周游列國。隨從的學生最盛的時候,是“后車數(shù)十乘,從者數(shù)百人”。他也是到處受到當權人物的款待。他到了哪一國,都無所顧忌地批評國君,甚至責備得國君“顧左右而言他”,而他的政治主張卻不被接受。 故而在儒家的地位僅次于孔子,與孔子并稱“孔孟”。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韓愈《原道》將孟子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tǒng)”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為“亞圣公·樹宸”,尊稱為“亞圣”,《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匯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完成,倡導“以仁為本”。 至圣:孔丘 孔子的本名叫孔丘,是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他開創(chuàng)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鬃釉鴰ьI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前后達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jīng)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孔子曾問禮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以上便是先秦儒家五圣了,在孔廟中,一般都是孔子立于中央,然后孟子、顏回、曾子和孔伋立于左右,所以后面四人通常又叫“四配”,在古代儒家的傳承中,一般都認為這四人對儒家的發(fā)展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其實從現(xiàn)在的角度來看,最初的儒家思想都是非常先進的,可惜在后來儒家的發(fā)展,卻是一個不斷退化的過程,讓人唏噓不已。 |
|
來自: Zhanjh1936 > 《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