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希那穆提:我確信,我們全都嘗試過壓制住怒火,可不知為何這么做似乎并沒有能夠讓怒火熄滅。是否可以有另外一種方法來化解掉憤怒呢?憤怒可能源于生理上的或心理上的原因,一個人之所以會生氣,或許是因為他遭受到了挫敗,他的防御性反應被制服住了,他小心翼翼建立起來的安全正在受到威脅,諸如此類。 我們對于憤怒全都十分熟悉。一個人該如何去理解和消除憤怒呢?倘若你認為你的信仰、理念、看法是最為重要的,那么當受到質疑的時候,你就注定會做出暴力的反應。假如你開始質疑它們對于一個人理解生活是否真的是必不可少的,而不是去依附于信仰、觀念,那么,由于認識到了憤怒的原因,因此憤怒便會終止了。于是一個人開始消除掉了自身的那些抵制,正是這些抵制滋生出了沖突和痛苦。而這再一次要求你必須極為認真,必須堅持不懈。 哪里有憤怒,哪里就不會存在正義。正義與憤怒,這二者無法攜手同行。任何情況下的憤怒,都是缺乏理解與愛,它始終是殘酷和丑陋的。實際上你所關心的并非是不公正——假如你關心的是不公正的話,你就永遠不會憤怒了。你之所以會心生怒火,是因為仇恨與憤怒中有一種情感的滿足——你通過仇恨和憤怒感覺自己充滿了權威。如果我們的人際關系里頭有慈悲、寬恕、慷慨和仁愛,那么怎么可能還會有殘忍跟仇恨呢?若我們心中沒有愛,怎么可能會出現秩序與和平呢? 當我們自己最需要去改變的時候,我們卻在渴望去改變他人。殘忍、不公正的不是他人,而是我們自己。要想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必須實現不斷的覺知。問題出在我們自己身上,而不是他人身上。我要告訴你的是,當你審視著自己內心的憤怒,當你開始去察覺到它的原因跟表現,那么在這種覺知的過程中,你就將擁有一顆滿懷慈悲與寬恕的心靈。 要想深刻領悟到一切心理依賴,無論是對物還是對人的依賴,都將帶來社會的和個人的沖突與痛苦,要想了解是什么復雜的原因導致了沖突以及想要擺脫它的渴望,所需要的,并不是單純的想要獲得自由的意愿,而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做到不斷的覺知。如果這種覺知來自于渴望獲得某個結果,那么為了實現覺知所展開的努力只會產生出更多的抵制和沖突。一旦你萌生出了認知的興趣,覺知便會形成,然而你不可以通過單純的意愿與控制來人為地制造出這種興趣。倘若你只是為了沒有沖突而去賦予事物以真實的價值,你就會活在一種幻覺的狀態(tài)中,因為你并沒有領悟到那滋生出了沖突與痛苦的欲望的過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