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姓是中華姓氏中的一個著名姓氏。在宋朝《百家姓》中,排名第 321 位。按當 今人口多少計算,現(xiàn)有人口 190 余萬,占全中國人口的 0.16%,在當代姓氏統(tǒng)計 中,排名第 104 位。溫氏在中華民族的起源與發(fā)展中,和其他姓氏一道,發(fā)揮了 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華民族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 關于溫姓之源,過去有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說法。最具代表性的是“三源說” 和“多源說”?!叭凑f”主張溫姓有三個源頭:一是出自己姓,為顓瑞高陽氏 之裔,是昆吾氏之子立溫國后以國為氏。二是顓頊高陽氏之裔,昆吾氏之子蘇國 之后,源于蘇國己姓。清人張澍《姓氏尋源》說:“春秋僖公十年,狄滅溫。溫 子奔衛(wèi)。溫子即蘇子,蘇氏為己姓,則溫出己姓無疑?!贝苏f主張溫氏始祖為西 周初年蘇國的始君蘇忿生。 三是認為溫氏源于姬姓, 為唐叔虞之后。 唐人林寶 《元 和姓纂》載:“溫,唐叔虞之后,晉公族受封河內之溫,因以命氏。又郤至食采 于溫,亦號溫季。”《新唐書·宰相世襲表》沿襲此說。主張溫氏始祖為唐叔虞 和郤至,經考證這個是宋明后修譜時的附會。 “多源說”更為復雜,除了上述三源之外,還有劉氏改姓溫,菲律賓國王蘇祿東 次子溫哈赤改姓溫,少數(shù)民族改姓溫等等。一個著名姓氏,盡管有種種說法,但 是只能有一個本源,共奉一個始祖。研究中華姓氏,就要正本清源。根據這一原 則,經過認真探索,華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認為溫氏出自己姓,為顓頊高陽氏后 裔,始祖溫平,是溫國的締造者、創(chuàng)始人,溫人以國為氏,始有溫姓。 這有兩個依據:一、歷史文獻。相傳《唐太常丞溫信碑》云:“溫,顓頊裔,為 己姓。”這個太常丞溫信可能就是溫佶,大約屬于后人的誤記?!秶Z·鄭語》 說:“己姓,昆吾、蘇、顧、溫、董”。韋昭注:“五國皆昆吾之后別封者?!?這說明,溫國與昆吾、蘇、顧、董四國都是顓頊高陽氏后裔昆吾的后代,同為己 姓。溫于夏代前期建國,夏代末年,商族崛起,今本《竹書紀年》載:“帝癸二 十六年,商滅溫?!鄙套逵诠?1605 年,在伐夏過程中滅掉溫國。文獻記載 溫國興亡史有根有據,所說溫姓源于溫國。絕非空穴來風。二、碑碣墓志等實物 資料。 濟源市文物局干部盧化南先生對溫佶碑和溫邈墓志的考古發(fā)現(xiàn)與文物價值 已經作了詳盡的介紹。 這對于探討溫氏之源有重大的參考價值。過去雖然大都主 張溫氏為顓頊高陽氏的后裔, 但具體得姓始祖不詳。如今這兩塊碑石明確無誤地 記載溫國始君名平, 找到了溫姓始祖, 解決了溫姓之源。 其重要價值, 不限于此, 還對溫姓流變作了記載,是說著名的太原堂溫氏就是溫平的后裔。 《唐故太常丞 贈諫議大夫溫府君(佶)神道碑》說:“溫氏裔顓頊,為己姓,其后有平,佐夏 滅窮,厥用祚土,子孫因居其邑頁仍其侯。著名書法家柳公權書丹,規(guī)格甚高, 史料價值甚高。再一個是《唐故征君左補闕溫先生(邈)墓志銘并序》云:“溫 先生諱邈,字順之,本己姓,有平者,佐夏滅窮,受封于溫,因以命氏。自平至 乂,二十六代,仕周為司馬,別封于祁,始為太原人。”由此可知,溫族始于夏 代前期,始祖名平,因助夏滅有窮氏有功,受封于溫(今河南溫縣),建立溫國。 溫平至二十六孫溫乂時,別封于外地。溫佶碑說別封于郄地,溫邈墓志說別封于 祁。 郄與祁字形與音相近, 兩地相距不遠。 有可能是溫乂別封到郄地, 至西漢初, 其后裔溫疥之孫溫何遷至太原祁縣。 其后裔中名人輩出, 有東漢精忠報國的溫序、 三國魏涼州刺史溫恢、 西晉司徒溫羨、 東晉安郡公溫嶠、 赫赫有名的唐初三彥—— 溫大雅、溫彥博、溫彥將。追根溯源,這些人都是平的后裔。溫佶是溫大雅的五 世孫, 溫邈是溫大雅的六世孫。 因而溫氏主流郡望——太原堂溫氏是由溫平后裔 形成的。根據文獻記載與碑刻資料,可知中華溫姓本顓頊高陽氏的后裔,始祖為 平公。
“溫”字書法字體 溫氏滿天下,祖根在溫縣,始祖名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