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是個系統(tǒng)工程,涉及到的東西有很多,選好釣位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從某種程度來將,一個好的釣位決定著最終魚獲的多少。 我不止一次地聽到這樣一個版本的釣魚故事:某人帶著一個根本就沒摸過魚竿的朋友去水庫釣魚,隨便弄套破竿子就把他打發(fā)了,然后這新手隨便坐了個沒人的地方就開啟上魚模式,直把那些號稱高手的老釣魚人看得眼紅。 有些人把這類現(xiàn)象都歸為偶然,其實,我認為其中有它的必然。 在淺水處手竿釣大魚有個前提——需要釣得很遠,水越淺,釣點越遠 不信的話,我們來分析一下這類現(xiàn)象。這些老釣魚人去的往往是輕車熟路的老釣場,不但對魚情熟,對釣位也熟,對哪里出魚,用多長的竿子管用都諳熟于心,到了釣場都會有順序都去找一二三號老釣位,這是有利的一面。 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有利就有弊。它的弊端,也恰恰因為它是老釣位——老釣位的問題往往緣于釣魚人的一些不良習慣,打重窩是罪魁禍首。有些釣友越是不上魚就越打窩子,窩內(nèi)的食物大大超出魚的消耗,就會形成死窩。下一個釣友坐到這里后,再補上一頓,不空軍已經(jīng)萬幸了。相比之下,不明就里的新手在不遠處下竿,距離窩子不遠,水底又是干凈的,被窩子引誘過來的各種魚類在接近窩子的過程中因為“偶然”路過新手的釣點,會很容易發(fā)現(xiàn)釣餌,上魚模式就這樣不知不覺地開啟了。所以一直以來,我對那些所謂公認的魚情最好的老釣位,或者釣友推薦的有人打了許多窩子的釣位是非常慎重的,我不清楚我先前的釣友在這里打了多少窩子,我有沒有必要補一些;也不知道他打的是什么,這關(guān)系到我如何用釣餌;我更不知道他打了多遠,我該用多長的竿子。所以,對于這樣的釣位,我一向敬而遠之,莫不如選一處沒人的位置,起碼水底是干凈的,我重新做窩效果可能會更好。 釣者在面對釣魚人扎堆的這種老釣位時一定要慎重 那么,沒人坐過的地方是我選釣位的唯一標準嗎?當然不是。 首先,釣者到一個陌生的水庫,不要急于下竿,在自己已經(jīng)明確了對象魚的情況下,要對水庫的地形有個起碼的了解,越是想要釣大魚,這一步驟越該注意。 選釣位其實就是破解魚情。每個水庫都有深水區(qū)和淺水區(qū),也都有深淺水的過渡區(qū)。深水確實能藏住體型足夠大的魚類,但要注意的是,深水只是大魚的藏身之地,而非它們的覓食場所,而所謂的深水和淺水又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按我的經(jīng)驗來看,水深6米以上的位置就不適合釣魚了,因為水越深,陽光越不容易穿透,沒有了陽光位置,水生物就很少,水生物是魚類賴以生存的食物,沒有食物,自然也就沒魚。不過,深水是大魚藏身而非覓食之地方,并不意味著它們不咬鉤,只是這里不是最佳的釣點。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2~3米的水深是比較合適的,這個結(jié)論雖說有點武斷,但是適用于很多水域。2~3米處既有食物,又有使魚產(chǎn)生安全感的深度。那么淺灘呢?我一直認為,除冬季外,其他的三個季度魚都是在淺灘活動的。既然如此,我為什么不推薦將淺灘作為手竿的釣位呢?因為除非想釣小魚,否則我們在淺水處很難做成窩子。試想,水深只有1米或者稍多一點的深度,稍大些的魚類會長時間逗留或者集群逗留嗎?在這樣深度的淺灘釣到的只能是過路魚,哪怕它們是成群的,一條魚咬鉤后在窩子里一番掙扎,也會把其他同類驚散。當然,我也見過能夠讓釣友在淺灘“爆連”大草魚的水庫,只不過那個水庫曾經(jīng)是精養(yǎng)型的,大草魚的密度極大,又趕上春天,大量的草魚都集中在淺灘。但要注意——那些釣友們都把釣臺搭在距離岸邊20米遠的位置,用10米左右的長竿,釣點水深不到1.5米。也就是說,他們在淺水處手竿釣大魚有個前提——需要釣得很遠,水越淺,釣點越遠,這對很多人來說是無法實現(xiàn)的,這就是我不建議把釣位設(shè)在淺灘的主要原因。但是,春釣鯽魚例外。 下風處,各種發(fā)水沖進庫區(qū)的植物聚在一起的位置 說到這里,就涉及到了另一個注意事項:同一個釣位不是什么季節(jié)都適合釣魚,季節(jié)的差異甚至氣象條件的差異都會導致魚的活動位置出現(xiàn)變化,我們要根據(jù)魚的習性,追逐魚的腳步。 有句諺語叫做“春釣灘,夏釣潭,秋天釣旮旯”。這句諺語精辟地指出如何在不同的季節(jié)選釣位。可是別忘了,凡事都是運動變化發(fā)展著的,一些規(guī)律的成立是以一些條件為前提的,條件發(fā)生變化,這個規(guī)律也就被打破了。比如,夏季是個多雨的季節(jié),我曾多次在滂沱大雨中垂釣,而我的手竿釣位恰恰就在淺灘,而非在深潭;我一邊釣,水一邊漲,我一邊向后挪,根本不用打窩,也沒有發(fā)窩的時間。但是,魚情卻像開了鍋一樣,平時難得一見的大魚接二連三地咬鉤,即便水質(zhì)開始渾濁也擋不住它們前赴后繼的熱情。 到一個陌生的水庫不要急于下竿,不妨拎著一支竿走走拋拋,巡視一番,哪里有明顯的深淺變化就了然于胸了。這個信息是選釣位最可靠的依據(jù) 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場面,就是因為“夏釣潭”所需的條件被打破了——悶熱的夏季,水溫升高,溶氧量降低,魚自然會躲到清涼的深水。但是,連續(xù)的大暴雨會使水溫迅速下降,雨水又攜帶著幾近飽和的氧分融進水庫,使魚的活性和食欲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爆發(fā),再加上漲水時魚有趨于近岸的天性,所以夏天的淺灘才會出現(xiàn)人歡魚躍的場景……(未完待續(x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