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規(guī)范性 規(guī)范性,是指符合漢民族共同語明確、一致的標準。在學生看來,教師是知識和智慧的化身,他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效法的。因此教師的語言必須具有規(guī)范性,以期產(chǎn)生語言的正面示范效應。教師的語言規(guī)范性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涵義:第一,教師必須用國家憲法規(guī)定的“全國通用的普通話”;第二,教師的語言在遣詞、造句方面不要有錯誤,盡量避免用詞不當、語句不通、顛三倒四等語病。 (二)科學性 教師所教的各門學科,都是科學知識,必須用規(guī)范科學的語言來表達。各門學科之間有一定的聯(lián)系,但它們來自不同的知識領域和知識系統(tǒng),因此教師所講的科學知識都必須符合各門學科的科學性要求,做到準確、無誤、科學,不向學生傳播錯誤、含糊、迷信的信息。 (三)簡明性 教師語言的簡明性是由教育教學的特殊任務所決定的。教師的語言不簡明,勢必給學生吸收教學信息帶來極大的困難。教學語言的簡明性也是由其特定的環(huán)境和表達方式所決定的。一節(jié)課時間有限,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要把較多的知識傳遞給學生,語言的表達必須簡明扼要。另外,教學語言是訴諸學生的聽覺,轉瞬即逝,冗長的語言會使學生抓不住重點,影響學生的情緒。 (四)教育性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作為教師憑借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工具的課堂教學語言,應該始終貫穿著教育性。課堂教學語言的教育性要求教師自身的語言要健康、文明,禁絕低俗、骯臟,要時刻記住自己是一名教師,擔負著對學生言傳身教的重任。教師,不僅僅是教課本知識,重在育人,應該遵循教育性培養(yǎng)出一代又一代徳、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五)啟發(fā)性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只有通過學生積極思維和自覺學習,才能對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教學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這就主張教師通過啟發(fā)式教學,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理解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善于用啟發(fā)性語言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把學生引進一種力所能及的、向他們預示著、并使他們獲得成功的腦力勞動中去,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六)鼓勵性 課堂教學語言的鼓勵性是指教師通過肯定、稱贊、贊許、表揚等各種方式來激發(fā)、鼓勵學生不斷進取的激勵性語言。無論在東方還是在西方,人們都把由衷的夸獎和鼓勵看作是人類心靈的甘泉。作為學生,他們更希望得到教師的認可,得到教師的高度贊揚,而不是批評。教師的鼓勵性語言不僅可以增進師生間的感情,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反之,過激的批評性語言不但救不了學生的學習,甚至給學生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善用鼓勵性語言,用好鼓勵性語言,將會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七)趣味性 作為一名教師,他的課堂語言是不是滿足了以上的七個特征就行了呢?當然不是,哪怕你的課上的再好,內(nèi)容再豐富、再精華,如若遇到“說者有心,聽者無意”的情形,原本預期的效果也會無形中大大削弱。同樣一節(jié)課,一位老師講,學生學的興趣盎然,忽而眉飛色舞,忽而屏氣凝神,覺得上課是一種享受;換一位老師講,學生學的索然無味,忽而閉目養(yǎng)神,忽而驚覺欠伸,上課簡直成為一種受罪。 我們都知道愛因斯坦曾說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最早和最有影響的教育家孔子,也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這正說明興趣在教學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既然興趣在學習中起到如此重要作用,教師便應該正確地駕馭課堂教學語言,用生動、有趣的語言來彌補教學內(nèi)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學生能從原以為無趣的課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樂趣。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