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母子連心,然而就在幾天前,湖南沅江泗湖山的一起命案,讓為人父為人母都唏噓不已。
經(jīng)初步審訊,男生只是因不滿母親管教太嚴、被母親打后心生怨恨……
1、才12歲,為什么會有如此極端的行為? 嫌疑人小吳作為一個六年級的孩子,恰好處在從少年期向青春期的過渡時期,這一時期孩子的身體迅速發(fā)育成熟,有強烈的成人感,進而產(chǎn)生了強烈的獨立意識。 這一時期中,孩子最大的特征就是不服從權威,常處在一種與成人相抵觸的情緒狀態(tài)中。 很多家長習慣于用過去對待小孩子的方式對待他們,過多的呵護與管制會成為束縛青少年的“繩索”,這種“繩索”如果長期存在,輕則會剝奪孩子的自主性,讓孩子不敢去探索,重則會讓孩子內(nèi)心積郁很強的攻擊性,這種攻擊性如果找不到出口,就會讓孩子出現(xiàn)偏差行為。
“不滿于母親管教太嚴”,反映出了小吳的自主性已經(jīng)被長期的管教挫敗,積郁了很多對母親的攻擊性,在平時不敢表達,只待時機一觸即發(fā)。 “將母親砍了20多刀”,這是一種過度攻擊行為。 過度攻擊行為的背后一定潛藏著情緒宣泄的需求,換句話說,小吳是在用這種絕望的反抗表達出了郁積已久的怨恨和憤怒。
悲劇發(fā)生在小吳吸煙被母親體罰的時候,可以說,母親體罰孩子也是一種攻擊行為。而未成年人的道德觀念正在發(fā)展過程中,心智發(fā)展的重要來源是父母,這導致他們很容易去模仿來自父母的行為。 于是,當母親長期對孩子的問題用暴力來解決時,孩子在絕望中只得選擇把母親當作一個“問題”用暴力解決了。
另外,據(jù)報道,“孩子的父親常年在市外打工,母親在家里帶著2個兒子。”由此可以推測,小吳成長過程中父親角色是較為缺失的,而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榜樣作用。 2、“父親缺失”的家庭對孩子有什么影響? 當今社會,父親出門在外,無法和孩子產(chǎn)生有效的互動,這種情況是很常見。這就會產(chǎn)生一批父親功能缺失的孩子,在這種情況下孩子通常會有兩種表現(xiàn):
一種是在學校乃至社會中尋到可以充當父親角色的人,換句話說,這就是孩子對外部的重要他人產(chǎn)生了認同。 這種認同是不可控的,當這位“模范”充滿著攻擊性和偏差行為,孩子也可能會在錯誤的心理發(fā)展道路上越走越遠。 另一種是在母親的口中重構一個父親形象。比如,我們常會聽到“你爸爸是一個××的人”。
這個形象也會對孩子的成長產(chǎn)生重要影響。如果母親可以為孩子重構一個“英雄父親”的形象,讓孩子可以去崇拜,去學習,自然很好,而一旦這個形象在母親的口中沾染了太多負面信息,孩子的自尊心會產(chǎn)生很大的損害。 3、“父親缺失”的家庭應該注意哪些? 切莫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對丈夫過多的負面評價,維護好孩子心中的“好父親”形象 父親在自主性、執(zhí)行力等方面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孩子的未來事業(yè)發(fā)展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對父親的認同程度,“虎父無犬子”是有心理學根據(jù)的。 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營造良好的父親形象是重要的,善于發(fā)掘丈夫身上的優(yōu)點并且傳達給孩子,就是一種“好父親“形象的傳遞行動。
還有,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過多的中傷丈夫,由于孩子心理的內(nèi)部認同機制存在,你的負面評價終將會轉變成孩子的心理事實,從而讓孩子你成為第二個失敗的丈夫。 即使要說些負面評價,也盡量把評價集中在事情上,”你爸爸這件事做得不太漂亮喲,但是他也很可愛的!“,而不是集中在人上,“你爸爸是一個很失敗的人,這點事兒都做不好!” 對事不對人,無論在任何的溝通形式上,都是黃金法則。
多創(chuàng)造讓孩子與父親共處的機會,讓孩子與父親建立情感鏈接 創(chuàng)造父親和孩子共處的機會可以讓孩子在父親身上學習到獨立感和自主感,和父親一起愉快玩耍也是提升孩子創(chuàng)造力的有效方式。 在一些不能實現(xiàn)孩子和父親面對面溝通的家庭中,保證適度的通話時間也是有效的。 有些孩子是“聽覺型”的,聽到了父親的聲音就可以得到能量,產(chǎn)生鏈接。
不要對孩子產(chǎn)生過度的控制,及時排遣孩子心中的攻擊性 過度控制會讓孩子失去自主性,這種自主性的缺失,在短期會讓孩子內(nèi)心健康的自主性化為攻擊性,導致偏差行為,在長期孩子長大后也會變成一種沒有方向的人,難以做出重要的人生抉擇,不敢爭取自己的權益。 想要學會愛孩子,第一步要學會去放手,給孩子一片自由的天地。 還有,無論發(fā)生了什么,都盡量不要體罰孩子,孩子的模仿行為超出你的想象,學會用語言去處理矛盾,并做好情緒調節(jié)工作。 美好的孩子來自于美好的家庭,家庭教育的前提是家長自我教育,只有我們懂得了做好自己,才懂得去做好父母,才會有好的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