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用中文介紹盧浮宮的臺灣知名畫家、詩人和作家蔣勛在《蔣勛的盧浮宮》寫到:走進盧浮宮,不管停留的時間長短,千萬不要有“全部看完”的錯覺,“全部看完”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看到一件,感受到了美,就告訴自己:值得了。不要計較錯過了什么。筆者想,對盧浮宮是如此,對大都會也是如此,對旅游更是如此。 古埃及展廳兩萬三千多件展品,除埃及本土開羅博物館外,藏品是最豐富的。與大都會有的一拼的是大英博物館,不過大英都是搶來的,不太光彩。大都會是靠私人捐贈,還有是博物館自己組織考古隊去幫埃及保護文物換來的,比較光明正大。大都會的中國文物也基本都是買去的,沒聽說是搶的,至于為什么被買去,還是找找自己的原因吧,或許被買去后保護的比本土更好。大都會收藏了大量的埃及石像和木乃伊,最早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最著名的是兩座完整的巨大石頭建筑,100號展室的朋內(nèi)布墓室(Tomb of Perneb)和131號sackler薩克勒廂房的丹鐸神廟(Temple of Dendur)。特別是丹鐸神廟,安置在一座巨型玻璃棚里,是埃及政府贈送美國的,是埃及以外世界上僅有的一座埃及古神殿。按蔣勛的說法,我等能在僅有的1個小時參觀時間里看到這些鎮(zhèn)館之寶,應(yīng)該知足了。 埃及館一進門,便是100號展室——朋內(nèi)布墓室( Mastaba Tomb of Perneb)。
這張無人照片是Met官網(wǎng)上找來的,石刻神獸就在墓室門口守護著。
石刻神獸沒有隔離,可以觸摸。
朋內(nèi)布墓室非常窄小,鏡頭有點施展不開。這是墓室左面墻上壁畫,約公元前2381-2323年,4千3百多年前的顏色,顏料不氧化不變色,石料不破碎不脫落,原汁原味。墓室的出名,大半歸功于保存技術(shù)。朋內(nèi)布是人名,據(jù)說是古埃及的大祭司,這是墓室的地上部分。1913年美國人向埃及政府買下,1916年在大都會展出。
壁畫細(xì)節(jié)
墓室很小,正面很窄,上下拍不全。 正面的上方 正面的下方 左側(cè) 右側(cè) 埃及遠古時代的石器,擊打器,刮削器。 尼羅河邊的古代陶器
大量的石刻木雕隨葬品,數(shù)不勝數(shù)。
黃金木乃伊 埃及古代的小模型,栩栩如生。
精致的縮微制作 埃及第11王朝梅克特法官的陵墓墻壁
梅克特陵墓物件 木棺持祭品的女子,埃及,約公元前1985年 Statue of an Offering Bearer Egypt, ca. 1985 B.C. 這個至今4000年前的埃及女子木雕,從體態(tài)到顏色,導(dǎo)游小遲介紹了老半天,佩服的不得了,古埃及的人物雕塑已經(jīng)掌握了人體解剖結(jié)構(gòu)。
導(dǎo)游說這雕塑極富曲線美,雖是靜止的,但給人飄逸的動感。
古埃及的劃槳木船
一口巨大的石棺石棺內(nèi)部,上面蓋著玻璃。 石棺的另一頭。上下左右里外,遍布雕刻花紋。
上下分三層的木棺,內(nèi)有木乃伊。 最下面一層 換一個方向看上中層 下層 棺中木乃伊,美輪美奐。木乃伊旁的教學(xué)
非常欣賞這樣的美式教學(xué),席地而坐,靜下心來講解、討論、交流。 站著的是木乃伊盒子,躺著的是真正的木乃伊。 各種各樣的木乃伊棺木,琳瑯滿目。 大型石刻 大型石刻的頂部
石棺人形石棺 Broad Collar ,Faience Dynasty 18,reign of Akhenaren,ca. 1353-1336 B.C. 陶藝做的寬圓領(lǐng), 大約是阿肯漢倫法老統(tǒng)治的第18王朝,公元前1353-1336年 。 走過這件展品時眼睛一亮,那么的鮮艷奪目,就像是新的一樣,起先以為是玩具,3400年前的衣領(lǐng)裝飾。
英文說明是黃金印戒,對不上號,看來大都會也有出錯的。但3400年前的文物是不會錯的。感覺是項鏈。 Signet Ring Dynasty 18,reign of Tutankhemun,ca. 1336-1327 B.C. Gold 印戒,大約圖坦卡門法老統(tǒng)治第18王朝, 公元前1336-1327年, 黃金材質(zhì)。
走進側(cè)翼131號sackler薩克勒大廳,迎面兩尊埃及男女神像,或許是原本神廟祭奠的奧西里斯和伊西斯?后面的水池象征尼羅河。丹鐸神廟 The Temple of Dendur in The Sackler Wing,位于博物館一層131號薩克勒展廳,隸屬于古埃及藝術(shù)館部。
窗外是中央公園的綠地
進門靠墻,一排埃及出土的神像。
丹鐸神廟(The Temple of Dendur)在埃及原址的網(wǎng)上照片。1963年,埃及政府建造阿斯旺大壩,大壩攔截了尼羅河水,即將把神廟淹沒,美國考古隊在拯救該遺跡時做出杰出的貢獻,因此埃及政府將其作為禮物捐給了美國。美國人把這座神廟裝在640個集裝箱上帶回了美利堅的土地。這個神廟非常齊全,一個門廊、一個大門、一個祭室、一個神殿。
大都會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丹鐸神廟,唯一一座埃及境外的古埃及神廟,建于約公元前15年。自己沒有財力物力能力保存,送給美國后收到如此精致的保護,其實是很明智的選擇,比那些寧愿爛在自己手里“愛國”要好。
1965年,埃及政府決定將整個丹鐸神廟作為禮物贈送美國。神廟被精心拆解為“零件”狀態(tài)(總重量達800噸,最大的石塊重量超過6.5噸),它們被編號裝箱后,用貨船運送到了美國。美國政府十分重視這件禮物,原本計劃在華盛頓或波士頓露天組建神廟并對公眾開放,但考慮風(fēng)吹雨淋對神廟的侵蝕,1967年約翰遜總統(tǒng)決定將神廟轉(zhuǎn)交給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經(jīng)過長達十年細(xì)心的施工,于1978年組裝完畢,對公眾開放。
公元前15年,羅馬帝國埃及總督在尼羅河畔修建了這座神廟,獻給羅馬皇帝奧古斯都,即屋大維。神廟供奉的神祇為奧西里斯和伊西斯(互為夫妻,二人負(fù)責(zé)生育、農(nóng)業(yè)和掌管尼羅河的定期泛濫,在希臘羅馬世界也很受尊崇)。神廟由砂巖建成,長約25米,高約8米,刻畫著大量精美的浮雕與文字,堪稱藝術(shù)精品。
神殿的門柱內(nèi)部浮雕壁畫 門廊 玻璃罩里只剩半身的雕塑神殿側(cè)面
神殿左旁的獅身人面像,為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是大都會考古隊將碎片復(fù)原的,另一只現(xiàn)在還在開羅。 哈特謝普蘇特的斯芬克斯像,約公元前1479-1458年。 Sphinx of Hatshepsut Date: ca. 1479–1458 B.C.
神廟邊水池里的石雕鱷魚
大都會博物館的商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