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人體最好的休息方式。在充足睡眠后,人體的很多癥狀都能得到緩解,甚至可以說,良好的睡眠勝于一切良藥。
一、睡醒后的身體狀態(tài)更真實 有些人身體上的不適感,常在早上一覺醒來后更為凸顯。比如,早上起來腰酸,等忙完早飯后就消失了;起床后常感覺頭暈,但到了辦公室后發(fā)現又緩解了……
由于這些癥狀都是在剛起床后發(fā)生的,一般都會很快消失或好轉,很少有人在意,就算去問醫(yī)生,也都說不要緊。不過,長此以往真的沒事嗎? 其實,早晨身體表現出的現象才是它最真實的面貌。因為一覺醒來,人體的血壓、血糖、體溫都處于最低值;加上一夜水米未進,早晨是人體一天中氣血最虧的時候;而且此時身體還沒有活動、舒展開來,早晨也是一天中經脈最不暢通的時候。
所以,身體的種種不適癥狀其實是身體在給你發(fā)出警告,直接告訴你身體的弱點在哪兒,“小洞不補,大洞受苦”,如不及時修正,就會后患無窮啊。
二、晨起后這些癥狀,說明你虛寒得厲害 1 頭暈、頭痛 晨起后總是頭暈、頭痛,必須緩一會兒才能好轉。
頭暈說明氣血不足;頭痛說明經絡不通——頭痛者,多數血粘度高,臉色發(fā)紫發(fā)暗,就是經絡不通、寒濕過重造成的。
2 咳嗽 晨起后總是要咳嗽一陣子,然后吐出一堆痰,必須對氣管進行一番大掃除,才能舒服。
這說明肺氣虛,同時說明腎氣也不足。
3 打噴嚏、流鼻涕 晨起后總要打幾個噴嚏,流一會兒清鼻涕,等吃完早飯才好。
長期這樣,基本可以推斷是氣虛陽衰引起的過敏性鼻炎,這類人往往還伴有肩背發(fā)冷、腰膝酸軟、精神不振等癥狀。
4 刷牙惡心,吞咽有梗阻感 刷牙時總是惡心,而且咽部微紅、微痛、發(fā)干,吞咽時有梗阻感,有痰咳不出來,嚴重者還會干嘔或吐酸水。
這是虛寒導致的慢性咽炎,說明腎陽不足。這部分人群常伴有臉色蒼白、倦怠乏力、動則氣短、手足發(fā)涼等癥狀。
5 腹痛、拉肚子、大便不成形 晨起后總是腹痛、拉肚子、大便不成形,上完廁所后,腹痛就消失了。
這是脾胃虛寒造成的。
6 腰酸、腰痛 腰為腎之府,腰酸、腰痛說明腎虛、腎寒。
腎陽虛腰痛常表現為腰部局部發(fā)涼、喜溫喜按、遇勞更甚、常反復發(fā)作,尤其早晨醒后躺在床上會感到明顯的腰酸背痛。如果是疲勞和腰肌勞損造成的腰部疾病,往往多在傍晚或晚上加重。
7 手指、關節(jié)、肌肉僵硬 早晨醒來后,發(fā)現手指、關節(jié)、肌肉僵硬或麻木。
這是身體寒濕重的表現,說明身體虛弱、氣血兩虧,血液循環(huán)差。這些癥狀常見于類風濕病人,嚴重時全身可伴有僵硬感。
三、體溫升高1度,免疫力增強5-6倍 日本有專家做過研究:體溫下降1度,免疫力會下降30%;體溫升高1度,免疫力會增強5-6倍。 仔細調查一些長壽老人,可以發(fā)現盡管他們的長壽秘訣林林總總,但有一個共性就是:避寒就溫。
道家養(yǎng)生就非常注重提高體溫,他們練就丹田溫熱之氣以提高腹溫,丹田之氣上下循行,整個體溫也就提高了。
古代鮮少有高樓大廈,太陽直射下來,照耀人體,所以古人總是能曬到太陽。而現代人身處高樓大廈,很難曬到陽光,普遍陽氣虛弱,體質偏寒。身體虛寒了,就會生病,這是真理。
中醫(yī)也有“婦之病,寒為大”的說法,認為受寒是導致月經不調、痛經、子宮肌瘤等疾病的根源,任其發(fā)展就會衍生出各種婦科疾病。所以,我們一直提倡:女人要暖養(yǎng)。
尤其寒露過后,自然界明顯出現“陽衰陰長”的現象,人體陽氣亦隨之收斂,加上早晚氣溫較低,人體極易被寒邪侵襲。“百病從寒起”,寒邪可謂最大的致病外因。因此,當前養(yǎng)生尤其需要補陽。
四、艾灸,最擅治虛證 提高體溫有很多方法,比如捂熱水袋、按摩、運動等,但是縱觀各種方法,最有效的還屬艾灸。因為艾灸最擅治虛證。
艾葉的純陽之性最能祛寒逐瘀、疏通經絡,特別適合體質偏寒的女性。艾灸時,艾熱刺激穴位,激發(fā)經氣運行,艾葉的藥性隨之滲透,進而達到溫通經絡、祛除寒濕、補益陽氣、調和氣血、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目的。
在整個夏季,小編都在反復強調三伏灸的重要性,就是希望大家合“天之陽”與“地之陽”之力,祛除體內寒邪。事實證明:認真做了三伏灸的小伙伴們,大多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精力充沛,整個秋季沒有感冒、鼻炎找上門,原因無他,就是免疫力提高了,臟腑功能增強了。
所以,如果身體有上文說的那些癥狀,在夏季又沒有做三伏灸,那么事不宜遲,趕緊艾灸!當前人體陽氣內斂下降,此時艾灸就是在給身體打底火,底火足了,體質才能扭轉,整個秋冬才能健康。
五、虛寒之證,如何艾灸? 虛寒,一般以脾陽虛和腎陽虛為主。 脾陽虛表現為:大便清稀甚則完谷不化、脘腹冷痛喜溫喜按、遇寒或饑時痛劇、畏寒肢冷、腸鳴轆轆、面色晄白、女性帶下清稀量多、舌體淡嫩胖大有齒痕等。
【治則】溫中健脾 【取穴】脾俞、神闕、足三里、陰陵泉、三陰交、太白。 脾俞——以最短的距離直補脾之各種虛證; 腎陽虛表現為:腰膝酸軟而痛、男子陽痿早泄、女子宮寒不孕、小便頻數清長、夜尿多、浮腫、畏寒肢冷等。
【治則】溫補腎陽、兼養(yǎng)精血 【取穴】命門、腎俞、關元、太溪。 命門——督脈總督一身之陽,命門是督脈烈火之穴,善補腎陽; 只要留心觀察,就會發(fā)現:體寒的人,身體自會吃灸。舉個例子,兩個人用艾條艾灸,一個虛寒,一個燥熱,前者如果身體敏感的話,穴位馬上就會有癢的感覺,艾煙就會直接從穴位往身體里走;后者則不同,他可能會感覺熱甚至疼,艾煙就會往上走,實際是他自己的氣兒在往外頂、往外走——我們說艾灸可以雙向調節(jié),其實就是在幫人體恢復秩序:虛則補之,實則瀉之。 六、日常祛寒好方法 1 艾葉煮水泡腳 老話講:寒從腳下起。雙腳離心臟最遠,是血管分支的末梢部位,血液循環(huán)緩慢,加上腳部脂肪層薄,因此腳部是全身溫度最低的部位。當前秋風漸勁,寒氣加重,腳部特別容易受涼,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累及全身臟腑器官,誘發(fā)多種疾病。
用艾葉煮水泡腳可推動血運、溫煦臟腑、健身防病,特別適合上熱下寒之癥。
2 曬太陽 人的背部從頭到腳,是人體最長的經絡——足太陽膀胱經。膀胱經乃人體之藩籬,是抵御外寒之屏障,也是清除內寒之通道。直接曬后背,排寒效果奇佳。
3 多運動 生命在于運動,動則生陽?,F代人出門坐車、上班久坐、周末宅家,運動缺乏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內臟功能相應減弱,寒從內生。
4 喝姜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