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1【組成】 黑豆240g 生石膏30g 天花粉30g 蒼術(shù)12g 干姜6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 清胃增液。 【主治】 糖尿病。癥見消食易饑,胃脘痞滿,苔白潤,舌質(zhì) 紅,脈弦或滑數(shù)。 【方源】 《中華效方匯海》 處方2 【組成】 天花粉120g 生石膏90g 山藥45g 生地 黃芪 熟地 玄參 白術(shù) 何首烏各30g 麥冬 玉竹各20g 知母 18g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 益氣養(yǎng)陰,清熱生津。 【主治】 糖尿病,中焦燥熱,消谷善饑。癥見尿黃尿頻,形 體消瘦,倦怠無力,大便干結(jié)。 【方源】 山東中醫(yī)雜志 1984; (5) : 20 處方3 【組成】 人參 黃芪各4.5g 麥冬 白術(shù)各3g 白芍 天 花粉2. 4g 黃柏 知母各2.1g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 甘溫助脾,甘寒潤燥。 【主治】 脾癉。善饑,腳弱,冬亦不寒,小便白濁浮于上者 如油,脈細(xì)弱而緩,右脈尤弱。 【方源】 《名醫(yī)類案》 處方4 【組成】 生山藥 黃芪 知母 生內(nèi)金 葛根 五味子 天 花粉 野臺參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 益氣健脾,清熱生津。 【主治】 中消。 【方源】 《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 處方5 【組成】 高麗參6g 綿黃芪9g 炙甘草3g 全當(dāng)歸6g 枸 杞9g 陳皮3g 制半夏4.5g 焦白術(shù)6g 赤茯苓6g 大棗3 枚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 健脾補氣。 【主治】 中消。內(nèi)熱溲赤,口渴引飲,脈沉弱無力。 【方源】 《孟河四家醫(yī)案》 處方6 【組成】 合歡皮 橘白 蓮子 北沙參 淮山藥 茯苓 苡 仁 牡蠣 芡實 石斛 女貞子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 養(yǎng)胃調(diào)脾,淡滲濕邪。 【主治】 中消,脾胃素虧,脾有積濕??识囡嫞蝾l數(shù), 色如米泔,肚腹不暢,煩勞病甚。 【方源】 《孟河四家醫(yī)案》 處方7 【組成】 人參 白芍 歸身各30g 山藥 茯苓 熟地 枸 杞子各60g 甘草 五味子各15g 棗仁45g 【用法】 煉蜜為丸,每服9g,1日2次。 【功效】 補陰和陽。 【主治】 中消??诳视壬?,惡心,脈舉之不足,按之兩關(guān)短 數(shù),二尺弱。 【方源】 《慎齋醫(yī)書》 處方8 【組成】 黨參 懷山藥 五味子 茯苓 麥冬 冬術(shù) 大熟 地 枸杞子 陳皮 紅棗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 益氣健脾。 【主治】 中消。善饑,尿頻,脘中痞窒。 【方源】 《王旭高醫(yī)案》 處方9 【組成】 玉竹 川石斛 麥冬 黨參 冬術(shù) 白芍 吳萸 川連 茯苓 烏梅 橘餅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 甘寒益胃,甘溫扶脾。 【主治】 中消。善饑能食,腹脹。 【方源】 《王旭高醫(yī)案》 處方10 【組成】 大生地 丹皮 澤瀉 歸身 白芍 郁金 制半夏 橘皮 佩蘭 柿蒂 淡竹茹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 通腑泄熱。 【主治】 中消,火結(jié)陽明胃腑者。 【方源】 《問齋醫(yī)案》 處方11 【組成】 鮮石斛 淡黃芩 郁李仁 火麻仁 枳殼 棗仁 瓜蔞皮 龍膽草 茯神 豬膽汁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 清胃涼膽,安神潤腸。 【主治】 中消,胃熱移膽,善食而瘦,大便秘結(jié),心悸,頭 昏。 【方源】 《王旭高醫(yī)案》 處方12 【組成】 生地 甘草 麥冬 滑石 石膏 木通 牛膝 知 母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 滋陰泄火。 【主治】 中消,陽明胃熱。 【方源】 《王九峰醫(yī)案》 處方13 【組成】 山梔子 黑玄參各15g 酒制大黃 條芩各10g 生石膏60g 天冬 麥冬 天花粉 粳米各20g 炙甘草5g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 清胃瀉熱,滋津潤燥。 【主治】 糖尿病,中焦燥熱型。癥見多食易饑,多飲口渴, 便秘,舌苔黃燥,脈滑數(shù)。 【方源】 中醫(yī)雜志 1986; (11) : 16 處方14 【組成】 槐花40g 黃連10g 滑石 花粉各20g 葛根15g 胡黃連 苦參各20g 黃柏15g 知母 白術(shù)各25g 山藥20g 甘草15g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 清胃瀉火養(yǎng)陰。 【主治】 糖尿病,肺胃熱盛,陰液耗傷者。癥見口干多飲, 多食易饑,尿頻量多,消瘦乏力,大便干燥,舌質(zhì)紅絳,苔黃少 津,脈沉細(xì)數(shù)。 【方源】 遼寧中醫(yī)雜志 1989; (2) : 1 處方15 【組成】 天花粉120g 石膏50g 知母18g 沙參24g 麥 冬20g 生地30g 玄參30g 玉竹20g 山藥45g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 清熱瀉火,潤肺養(yǎng)陰。 【主治】 糖尿病,肺胃燥熱型。癥見面容憔悴,精神萎靡, 下肢浮腫,皮膚干燥,口唇干裂,齒齦出血,口臭,舌紅苔黃,脈 洪數(shù)。 【方源】 山東中醫(yī)雜志 1984; (5) : 23 處方16 【組成】 花粉90g 生石膏 山藥 黃芪 白術(shù) 熟地 首 烏各30g 玄參 生地各24g 玉竹20g 知母 麥冬各15g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 清胃滋腎,潤燥生津。 【主治】 中消,胃陰不足,移及肝腎者。癥見消瘦乏力,語 言低微,面黃無澤,舌質(zhì)紅絳無苔,有裂紋,脈洪數(shù)。 【方源】 山東中醫(yī)雜志 1984; (5) :23 處方17 【組成】 大黃10g (后入) 生地30g 麥冬 15g 玄參 知 母 黃連各10g 石斛15g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 清胃瀉火,養(yǎng)胃生津。 【主治】 中消,多食易饑,形體日瘦,大便干結(jié),舌苔黃燥, 脈滑數(shù)。 【方源】 《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的中醫(yī)藥研究進(jìn)展》 處方18 【組成】 梔子 玄參各15g 制大黃 黃芩各10g 生石膏 30g 天冬 麥冬 天花粉 粳米各20g 炙甘草6g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加減】 若大便燥結(jié)甚者,減甘草,加芒硝15g;并發(fā)癰疽 者加銀花、連翹、蒲公英、地丁、敗醬草、鴨跖草。 【功效】 清瀉胃熱,滋津潤燥。 【主治】 糖尿病中焦燥熱證。癥見消谷善饑,心煩口渴,欲 飲冷水,舌質(zhì)鮮赤,苔黃燥裂,溲赤便結(jié),脈滑數(shù)。 【方源】 陜西中醫(yī) 1985; (7) : 30 處方19 【組成】 天花粉90g 石膏30g 知母15g 玄參24g 生地 24g 玉竹20g 麥冬15g 淮山藥 黃芪 白術(shù) 熟地 何首烏 各30g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 清熱養(yǎng)陰,健脾滋腎。 【主治】 糖尿病中消,中焦燥熱,陰液耗傷。癥見消谷善饑, 尿黃頻數(shù),形體消瘦,倦怠乏力或大便秘結(jié),苔黃燥或舌紅少苔, 脈象滑數(shù)。 【療效】 療效滿意,總有效率92.9%。 【方源】 山東中醫(yī)雜志 1984; (5) : 23 處方20 【組成】 黃連 天花粉 葛根 人參 五味子 麥冬 生地 烏梅肉 蓮子 (去心) 當(dāng)歸 甘草各30g 【用法】 上藥共研極細(xì)末,熬成稀膏,每服5茶匙,1日3 次,米湯送服。 【功效】 清熱解毒,益氣養(yǎng)陰。 【主治】 糖尿病偏中消者。 【方源】 江蘇中醫(yī)雜志 1990; (5) : 13 處方21 【組成】 生地 蘆根 玄參 麥冬 黃芩 知母 北沙參 天花粉各10g 石膏20g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 滋陰潤燥,清熱生津。 【主治】 糖尿病肺胃燥熱型。癥見消谷善饑,心煩口渴,肢 體倦怠,小便頻數(shù),色黃,大便干燥,舌質(zhì)紅,苔薄黃,脈沉弦 帶數(shù)。 【方源】 四川中醫(yī) 1991; (2) : 33 處方22 【組成】 大黃 芒硝 甘草 梔子 黃芩 石膏 麥冬 生 地 天花粉 【用法】 1日1劑,水煎服。 【功效】 瀉熱解毒,滋陰生津。 【主治】 糖尿病偏于中消者。 【方源】 廣西中醫(yī)藥 1982; (1) : 1 處方23 【組成】 生石膏 知母 玄參 生地 麥冬 粳米 甘草 【用法】 1日1劑,水煎服。 【功效】 清熱養(yǎng)陰,生津止渴。 【主治】 糖尿病偏于中消者。 【方源】 遼寧中醫(yī)雜志 1990; (7) : 24 處方24 【組成】 黃芩 大黃 蒼術(shù)各10g 黃連6g 玄參 天花粉 各15g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 清胃瀉火,養(yǎng)陰保津。 【主治】 糖尿病胃熱型。癥見多食善饑,口渴喜冷飲,形體 消瘦,大便干燥,舌紅苔黃,脈數(shù)或滑數(shù)者。 【方源】 四川中醫(yī) 1994; (4) : 22 處方25 【組成】 大黃 芒硝 生石膏 川黃連 火麻仁 天花粉 甘草 知母 粳米 生地 玄參 麥冬 石斛 丹皮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 清泄胃熱,養(yǎng)陰潤燥。 【主治】 糖尿病,中消偏重之胃火熾盛者。 【方源】 新中醫(yī) 1976; (3) : 28 處方26 【組成】 玄參 麥冬 生地 大黃 芒硝 石膏 知母 生姜 【用法】 1日1劑,水煎服。 【功效】 滋陰增液,清胃瀉火。 【主治】 糖尿病胃燥者。 【方源】 新中醫(yī) 1983; (12) : 1 處方27 【組成】 石膏 生地 天花粉 麥冬 知母 石斛 川黃連 黃芩 甘草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 清胃瀉火,養(yǎng)陰增液。 【主治】 糖尿病胃熱熾盛。癥見多食易饑,形體消瘦,煩熱 汗多,大便干燥,舌苔黃燥,脈滑數(shù)。 【方源】 新中醫(yī) 1988; (1) : 55 處方28 【組成】 生石膏 忍冬藤各30g 北沙參 生地各20g 醫(yī) 母 玄參各15g 玉竹 蒼術(shù)各10g 黃柏6g 【用法】 上藥共為細(xì)末,水泛為丸,山楂粉炭末包衣,1日 3次,每次6g口服,30日為1療程。 【功效】 滋陰清熱,生津止渴。 【主治】 糖尿病胃熱型。 【療效】 治療128例,治愈39例,顯效16例,有效56例, 無效17例,總有效率為86.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