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油價高度波動牽動了全球市場心跳。上周五(23日),原油價格大跌7.7%,創(chuàng)下2015年7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自10月初以來,這一價格更是在不到兩個月時間內累計下跌了近三分之一。高盛上周指出,油價下跌反映出市場對2019年供應過剩的擔憂。而稍作觀察即可發(fā)現(xiàn),這其中最大的變數(shù)就是美國。 據(jù)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美國石油業(yè)已崛起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玩家之一。頁巖油產量迅速增加讓美國成為主要供油國。鑒于美國推動了原油產量的激增,眼下卻又恰逢全球經濟增長勢頭走弱,需求受阻,于是市場擔憂不斷升高,油價出現(xiàn)了加速暴跌。 不過,相比短期內的價格震蕩,更有必要注意的其實還是石油市場的“勢力分布”正在發(fā)生急劇變化。據(jù)能源咨詢企業(yè)英國伍德麥肯茲咨詢公司說,美國9月份原油日產量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1165萬桶,10月份原油日產量幾乎與9月份持平,而沙特阿拉伯10月的日產量接近1100萬桶,俄羅斯則為1140萬桶。 英國IHS馬基特公司副總裁丹尼爾·耶金說:“過去的世界被分為歐佩克和非歐佩克兩個陣營,如今則是三巨頭的世界了。”日本《富士產經商報》則稱,當前變化對于占支配地位的歐佩克成員國而言無疑是一場噩夢。 北京市社科院外國所副研究員、中國海外安全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戚凱就此對參考消息網表示,傳統(tǒng)上,世界石油格局是供應驅動、兩方合作,但目前這個格局正在朝消費驅動、多方博弈的方向發(fā)展。 他解釋說,所謂兩方合作,一方是以歐佩克成員國為代表的石油供應方,另一方則是以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國家集團為代表的石油消費方。而現(xiàn)在的供需分布中,全球出現(xiàn)了兩大油氣供應帶和三大油氣消費中心。其中兩大供應帶是中東-中亞-俄羅斯、北美供應帶,三大消費中心是傳統(tǒng)的歐洲、美國和亞太新興經濟體。 戚凱分析說,在這個格局中,美國與亞太都屬于“雙高”,也就是消費高、出產高;中東-中亞-俄羅斯則維持著高產量、低消費的舊特征。但就總體而言,由于國際油氣市場的博弈復雜程度已經明顯上升,加之減碳減排、綠色能源等新因素的作用,國際能源市場正在面臨重新洗牌的時刻。 作為曾經的世界最大原油進口國,現(xiàn)在美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天然氣生產國和前三大產油國之一。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數(shù)據(jù)顯示,該國2017全年原油(氣)及相關制成品,凈進口量只有370萬桶/日,從波斯灣地區(qū)進口的石油占總比已經跌至17%。另有機構預計,美國將在本世紀20年代初成為石油凈出口國。顯然,過去印象中美國依賴中東石油的局面已經不復存在,而這將怎樣影響美國的中東政策? ▲美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天然氣生產國。 戚凱對此指出,美國成為主要供油國的最大影響在于,它在制定中東政策時,國際能源市場穩(wěn)定與否、中東石油出口國反應如何的權重正在前所未有地下降,也就是說,美國中東政策的掣肘正在顯著減少。這就使得美國在中東、敘利亞問題上可以更關注本國的利益需求,更正面而強硬地對抗俄羅斯與伊朗,更少地考慮沙特等中東國家的利益訴求。 “大國權勢、防范恐怖主義蔓延、確保地區(qū)權力均衡、能源安全、推行自由價值觀等,這些都是美國制定中東政策的重要出發(fā)點,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側重,但無論如何美國都將基于綜合情況做出考量,而非‘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逼輨P說。 編輯 | 王恩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