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BC,十月,漢文帝十五年
165BC,司馬談出生,0歲
146BC,十月,漢景帝中元五年
145BC,司馬遷出生于左馮翊夏陽龍門山,0歲;司馬談,20歲
139BC,十月,漢武帝建元三年
138BC.07.07,儒略歷(1671206)六月己卯(錯記為乙卯),司馬談,27歲(二十八),除六百石,任太史令;司馬遷,7歲
137BC,十月,漢武帝建元五年
136BC,耕牧河山之陽,司馬遷,9歲(十歲),則誦古文
136BC,十月,漢武帝建元六年
135BC.06.29,儒略歷(1672294)五月丁亥,太皇太后竇氏崩,司馬談,30歲(三十一);司馬遷,10歲(十一)
135BC,十月,漢武帝元光元年
134BC,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司馬遷時在夏陽耕讀,時在長安求學
128BC,十月,漢武帝元朔二年
127BC,漢武帝從主父偃建議遷民于茂陵
127BC,司馬遷隨家遷于長安。從孔安國學《尚書》,從董仲舒學《春秋》。孔安國為侍中,司馬遷,18歲(十九)
127BC,十月,漢武帝元朔三年
126BC,耕牧河山之陽,司馬遷,19歲(二十歲),從京師長安南下漫游江淮,到會稽,渡沅江、湘江,向北過汶水、泗水,于魯地觀禮,向南過薛(今山東滕縣東南)、彭城,尋訪楚漢相爭遺跡傳聞,經過大梁,而歸長安,為協(xié)助父親著作史記做準備
125BC,十月,漢武帝元朔五年
125BC,十一月乙丑。丞相薛光免,御史大夫公孫弘為丞相,封平津侯
124BC,六月,丞相公孫弘請為博士置弟子員五十人
124BC,六月,漢武帝下詔書擇“博士弟子”
124BC,六月,司馬遷因父親司馬談的緣故,司馬遷得補博士弟子員
124BC,六月,司馬遷在考博士時成績優(yōu)秀,被選為高弟,在太??钻暗淖嗾埾拢瑵h武帝才親點他仕為郎中的為郎中(皇帝的侍衛(wèi)官)
123BC,十月,漢武帝元狩元年
123BC,十月,郎中司馬遷侍從武帝巡視至雍,祭祀五 。獲白麟
122BC,司馬談始修《太史公書》
119BC,十月,漢武帝元狩五年
118BC,漢武帝游鼎湖,至甘泉(今陜西淳化縣境內),司馬遷以郎中身分侍從
114BC,十月,漢武帝元鼎四年
114BC,十月,司馬遷隨漢武帝祭祀五帝到雍(今陜西鳳翔縣),司馬遷隨漢武帝回夏陽故鄉(xiāng),漢武帝自夏陽東幸汾陰
114BC,十月,有司與太史公司馬談、祠官寬舒議祭祀后祠。始立后土祠于汾陰(今山西萬榮縣)
112BC,十月,漢武帝元鼎六年
111BC,春,馳義侯授命平定西南夷,中郎將郭昌、衛(wèi)廣率八校尉之兵攻破且蘭,平南夷。夜郎震恐,自請入朝稱臣。漢軍又誅邛君,殺笮侯,冉震恐,請臣置吏。隨后漢武帝在西南夷設置武都、牂柯、越巂、沈黎、文山五郡
111BC,春,正在隨漢武帝東行巡幸緱氏的司馬遷在繼唐蒙、司馬相如、公孫弘之后,再次出使西南,被派往巴、蜀以南籌劃新郡的建設。隨后又撫定了邛、榨、昆明
111BC,十月,漢武帝元封元年
110BC,春,漢武帝東巡,太史公司馬談隨行,至周南(今河南洛陽)而病危
110BC,春,漢武帝東巡返回,在泰山封禪
110BC,春,司馬遷自西南歸,見父于周南,司馬談卒,55歲(五十六);司馬遷,35歲(三十六)趕到泰山覆命(西南之事)
110BC,司馬遷以郎中身分侍從漢武帝又至海邊,自碣石至遼西。又經北邊、九原(今包頭市西)回宮
110BC,五月,司馬遷侍從漢武帝回到甘泉
110BC,十月,漢武帝元封二年
109BC,春,郎中司馬遷隨漢武帝到緱氏(今河南偃師),又到東萊
109BC,四月,黃河決口,郎中司馬遷從武帝至濮陽瓠子決口處,與群臣從官負薪塞黃河決口
109BC,十月,漢武帝元封三年
108BC,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太史令(太史公卒三歲,而遷為太史令)
108BC,十月,漢武帝元封四年
108BC,十月,太史令司馬遷隨漢武帝至雍,祭祀五帝。經回中道,批出蕭關(今寧夏固原縣東南),經涿鹿,從代地(今河北蔚縣)而還,經河東回長安
107BC,十月,漢武帝元封五年
107BC,冬,太史令司馬遷隨武帝至南郡盛唐(廬江),望祭虞舜于九嶷山,自尋陽(今湖北黃梅縣西南)過長江,登廬山,北至瑯琊(今山東諸城),增封泰山,沿海而行
106BC,十月,漢武帝元封六年
106BC,冬,太史令司馬遷隨漢武帝行至回中(今陜西隴縣西北)
105BC,三月,太史令司馬遷經夏陽至河東,祭于后土祠
105BC,十月,漢武帝元封七年
105BC,十月,司馬遷隨漢武帝祭泰山
105BC,司馬遷與上大夫壺遂等制定《太初歷》
104BC,五月,漢武帝太初元年
104BC,司馬遷開始著述《史記》
100BC,正月,漢武帝天漢元年
100BC,蘇武出使匈奴被扣,武帝發(fā)兵討伐匈奴(李陵為將,請“自當一隊”)
99BC,正月,漢武帝天漢二年
99BC,三月,司馬遷隨漢武帝至河東,祭祀后土
99BC,九月,在匈奴發(fā)動侵略之前,為了在天山一帶打擊不斷侵犯西方邊疆的匈奴右賢王,漢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統(tǒng)率三萬騎兵由酒泉開拔西進,攻打匈奴,打了個大敗仗,幾乎全軍覆沒,李廣利逃了回來
99BC,九月,騎都尉李陵與韓延年領五千步兵進攻匈奴,牽制匈奴軍力,以協(xié)助李廣利的西路作戰(zhàn),徒步行軍三十天,穿過了阿爾泰山脈東南端即將淹沒于戈壁沙漠亂石縱橫的丘陵地帶
99BC,十月,李陵等在?;皆庥鰡斡谥髁θf騎兵(?;街畱?zhàn))
99BC,十一月,韓延年戰(zhàn)死,李陵戰(zhàn)敗被匈奴俘虜
98BC,正月,漢武帝天漢三年
98BC,春,李陵被匈奴俘虜的消息傳到長安,司馬遷因替李陵講公道話,而被捕入獄,判死刑,李陵被滅族
98BC,司馬遷為著作史記而忍辱茍活,自請宮刑,47歲(四十八)
98BC,司馬遷作《悲士不遇賦》
97BC,正月,漢武帝天漢四年
97BC,六月,大赦天下,司馬遷被赦出獄,任中書謁者令
93BC,正月,漢武帝太始四年
93BC,四、五月間,任安(字少卿)有信給司馬遷(內容大致是勸諭司馬遷待人接物要謹慎,利用出任中書令之職,擔負起向朝廷推薦賢士的責任,言辭懇切)
92BC,正月,漢武帝征和元年
十一月,漢武帝征調三輔地區(qū)的騎兵對上林苑進行大搜查,并下令關閉長安城門進行搜索,十一天后解除戒嚴。巫蠱事件開始出現
91BC,正月,漢武帝征和二年
正月,丞相公孫賀(夫人衛(wèi)君孺,是衛(wèi)皇后的姐姐)之子公孫敬聲被人告發(fā)為巫蠱咒武帝,與陽石公主通奸,公孫賀父子下獄死,并被滅族
91BC.04.09,儒略歷(1688284)三月丁已,涿郡太守劉屈牦為丞相
閏五月,諸邑公主(漢武帝之女)、陽石公主(漢武帝之女)、衛(wèi)青的長子衛(wèi)伉皆坐巫蠱死
91BC,夏(六月),司馬遷隨漢武帝去甘泉宮
91BC,七月,按道侯韓說、使者江充掘巫蠱于太子宮
91BC.09.01,儒略歷(1688429)七月壬午,太子與皇后謀斬江充,以節(jié)發(fā)兵與丞相劉屈氂大戰(zhàn)長安,死者數萬人,太子曾聯(lián)系擔任北軍使者護軍(監(jiān)理京城禁衛(wèi)軍北軍的官)的任安,但其受衛(wèi)太子節(jié)而按兵不動
91BC.09.09,儒略歷(1688437)七月庚寅,太子亡(丞相司直田仁放之),皇后自殺
91BC,七月,司馬遷隨漢武帝從甘泉宮還長安,御史大夫暴勝之有縱過失察之罪,勝之自殺
91BC.09.30,儒略歷(1688458)八月辛亥,太子死于湖
91BC,七月,司馬遷完成了《太史公記》(《史記》)的撰寫(私著之書),54歲(五十五)-暫定于此
91BC,九月,大鴻臚商丘成為御史大夫
91BC,十一月,北軍使者護軍任安、丞相司直田仁入獄
91BC,十一月,司馬遷寫下了《報任少卿書》
91BC,十二月,司馬遷隨漢武帝去雍(出發(fā)時間)
91BC,十二月,腰斬任安、田仁【漢律冬末行刑】
90BC,正月,漢武帝征和三年
90BC,正月,司馬遷隨漢武帝幸雍(到達時間),至安定、北地
90BC,正月,匈奴入五原、酒泉,殺兩都尉
90BC,三月,遣李廣利將七萬人出五原,商丘成將二萬人出西河,馬通將四萬騎出酒泉,擊匈奴
90BC.07.18,儒略歷(1688749)六月壬寅,丞相屈牦(中山靖王之子)下獄,腰斬,妻梟首;劉廣利聞之,降匈奴
90BC,六月,高廟郎中田千秋為大鴻臚
90BC,十月,有人告發(fā)司馬遷(由于《報任少卿書》對漢武帝有怨言),下獄
90BC,十一、十二月間,司馬遷死于獄中,55歲(五十六)
注:《司馬遷生卒年考辨_駁王國維_太史公系年考略》
司馬靳(蘄)→?→司馬昌→司馬無澤→司馬喜→司馬談
司馬談→司馬遷→司馬臨(字與仲)
司馬談→司馬遷→司馬觀(字何求)
司馬談→司馬遷→司馬英(夫丞相楊敞)→楊忠
司馬談→司馬遷→司馬英(夫丞相楊敞)→楊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