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先秦道家哲學思想的發(fā)展,一共有三個階段,楊朱思想代表第一階段,老子思想代表第二階段,而莊子的思想代表第三個階段。道家的哲學的出發(fā)點是全生避害。道家一開始是一些隱者。在孔子的《論語》中記載,在孔子周游列國的時候,遇到一些稱為“隱者”的人,這些隱者嘲笑孔子,認為孔子救世的努力都是徒勞,其中一位隱者還把孔子說出: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者。 但這些隱者并不是普通的隱者,并沒有因為避世而“欲潔其身”,還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思想體系,賦予他們意義,這其中最早的人就是楊朱,其年份不詳,但是他是在墨子和孟子之間的一代人,因為在墨子時從未提及他,但是在孟子時他已經聲名顯赫。 楊朱的主要思想可以總結為:貴己、輕物重生。 楊朱認為生命比一切都重要,而生命對人只有一次而已。他反對他人對自己的侵奪,也反對自己對他人的侵奪,所以,楊朱主張建立一個人人為自己,而又不侵犯別人的社會。但是,這種社會在階級社會里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它只不過是人的美好幻想而已,有點理想主義的色彩。 道家的第二階段代表人物就是老子了,前面我介紹了,老子哲學思想以“道”為核心,而所謂的道就是世間萬物的本原和規(guī)律。老子試圖建立一個囊括宇宙萬物的理論,認為一切事物都遵循一套自然法則,即有自己的“道”。而且事物本身的內部不是單一的、靜止的,而是相對復雜和變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陰陽的統一體,相互對立的事物會互相轉化。老子的道家哲學思想精華是: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而道家思想的第三階段的代表人物就是:莊子,在介紹莊子的道家思想之前,讓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莊子的一生。 02莊子,原名莊周,大約出生于公元前369年,是戰(zhàn)國時期蒙國人,在今天的山東和河南交界處的一個小國。莊子是宋國的公室后代,先祖可以追溯到宋國的第十一代國君宋戴公,宋戴公為莊姓始祖。莊子是道家學派主要代表人物,與老子并稱“老莊”,也是先秦七子之一,而先秦七子分別是: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莊子和韓非子。 莊子的學問淵博,和其他思想家一樣,游歷過很多國家,對當時的各學派都有研究,進行過分析和批判。
莊子是孟子同時代的人,也是古代名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惠施的朋友。莊子的思想原著并沒有找到,現在我們熟知的《莊子》一書是由公元3世紀郭象重新編著的,郭象也是《莊子》的大注釋家?!肚f子》原著52篇,現存33篇,它和《老子》、《周易》三本書合稱為“三玄”。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肚f子》不僅是一本哲學名作,更是文學、審美學上的寓言杰作典范。更是對中國文學、審美的發(fā)展有著不可分割的深遠影響。短短數萬字,包括了幾百個寓言故事,其中我們熟悉的“東施效顰”、“邯鄲學步”都是出自《莊子》一書。 03《莊子》其中的“逍遙游”和“齊物論”兩篇最為著名。在“逍遙游”中,莊子闡釋了對幸福的理解。他認為獲得幸福有不同的等級。自由發(fā)展我們的自然本性,可以獲得一種相對的幸福;而通過對事物的自然本性更高一層的理解可以獲得絕對的幸福。 自由發(fā)展我們的自然本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充分自由發(fā)揮我們的自然能力,這種能力就是我們的“德”,“德”是直接從“道”而來。莊子對于道、德的看法和老子一樣。“德”代表自然能力。按照這種自由發(fā)展的觀念,莊子認為,順乎天意是一切幸福和善的根源,順乎人為是一切痛苦和惡的根源。萬物的自然本性不同,其能力也不同,但是他們充分自由發(fā)揮其自然能力的時候,它們的幸福是等同的。在《逍遙游》中講了一個大鳥和小鳥的故事。大鳥能飛千萬里,而小鳥只能在樹間穿梭。但它們都是一樣幸福的。 所以,關于獲得幸福的方法,只需要順乎人自身內在的自然本性,就得到這樣的相對幸福。這是每個人能夠做到的。 那怎樣才能獲得絕對幸福呢? 人在能夠充分自由發(fā)揮自然能力的時候,就是幸福的。但是這種發(fā)揮在很多情況下會受阻,例如生老病死,所以佛家以老病死為“四苦”中的“三苦”,而“生”也是一種苦。所以莊子認為,依靠自由地發(fā)揮自然能力的幸福是相對的,有一定限制的,莊子也認為,畏懼死亡是人類不幸福的主要來源。 雖然有天災人禍的帶來的痛苦,但是莊子認為如果能理解,則痛苦會減輕,比如天下雨了,大人可以理解,所以不會生氣,但是小孩不理解就會生氣。用道家的思想總結就是“以理化情”。圣人由于對萬物自然本性有理解,他的心就再也不受世界變化的影響。用這種方法,他就不依賴外界事物,因而他的幸福也不受外界事物的限制。他可以說是已經得到了絕對幸福。 那人怎么變成圣人,怎么才能獲得絕對的幸福。莊子認為要達到“不知之知”的境界,要達到這種境界,需要“棄知”,棄知的結果就是沒有知識,但這種沒有知識和無知是兩回事,“不知”狀態(tài)是先達到了有知的階段,然后棄知的。而無知則沒有這樣的過程。 他們贊美社會和人類的原始狀態(tài),把圣人比做嬰兒和無知的人。嬰兒和無知的人沒有知識,做不出什么區(qū)別,所以都像是屬于混沌的整體??墒撬麄兊膶儆谒?,是完全不自覺的。他們在混沌的整體中,這個事實他們并無覺解。他們是無知的人,不是不知的人。這種后來獲得的不知狀態(tài),道家稱之為“不知之知”的狀態(tài)。 另外,《莊子》的“齊物論”中,“齊物”的意思是:一切事物歸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沒有什么差別,也沒有是非、美丑、善惡、貴賤之分。莊子認為萬物都是渾然一體的,并且在不斷向其對立面轉化,因而沒有區(qū)別。這是一種典型的辯證法思維。 04在哲學思想方面,莊子發(fā)展了老子的“道法自然”。莊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為的。在莊子的哲學中,“天”是與“人”相對立的兩個概念,“天”代表著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為”的一切,與自然相背離的一切。“人為”兩字合起來,就是一個“偽”字。 莊子主張順從天道,而摒棄“人為”,摒棄人性中那些“偽”的雜質。順從“天道”,從而與天地相通的,就是莊子所提倡的“德”。在莊子看來,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導什么,規(guī)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因為莊子認為任何形式的宣傳、教化、勸導,都是人性中的“偽”,所以要摒棄它們。 |
|
來自: 金色年華554 > 《歷史上100位思想家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