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學材料物理化學研究所 鄒壯輝 【摘要】:汝窯瓷器生產(chǎn)的時間不是從唐代開始,也不是只有徽宗時期的20年,而是從宋仁宗到宋亡的104年。宋早期生產(chǎn)的汝窯瓷是瑩潤肥厚的天藍色亮釉,晚期生產(chǎn)的汝窯瓷是亞光乳濁釉;乳濁釉不是認定宋代汝窯瓷的必要條件。聲如磬特征是相對古代厚胎瓷器聲音悶啞而言,汝窯瓷的部分晶化瓷胎不可能像現(xiàn)在薄胎瓷這樣聲音悅耳。宋代汝窯瓷和明仿、清仿汝窯瓷的明顯差別是胎厚和胎的晶化程度,明清瓷器厚如盆。 汝窯瓷器在中國陶瓷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存世量的稀少更顯其珍貴,一直受到博物館、私人藏家和古董商人的關(guān)注?,F(xiàn)在官方認可的汝窯瓷存世量是已知的67件半,其中臺北故宮21件,北京故宮17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戴維中國藝術(shù)基金會(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7件,其他散藏于美、日等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約10件,還有在中國內(nèi)陸的兩件以及某博物館里的半件。但是,很多人認為汝窯瓷的存世量絕不止這67件半。事實上,近40年來中國建設的動土方量超過了此前五千年人類挖掘土方量的總和,且集中于歷代人口集中的繁華地區(qū),必然有些文物出土,也必然有些文物通過非官方途徑離開了出土地點而流散于民間,這些真品汝窯瓷器和歷朝歷代仿制的汝窯瓷器混雜在一起,令博物館諱莫如深,令收藏家坐臥不寧,也給了造假者和不法商販謀取暴利的機會,而關(guān)于汝窯瓷器的文字記載卻存在一些謬誤,使得博物學家們不能正確地辨別真?zhèn)味宦烧J為“不真”或“存疑”。最嚴重的是,一旦某件真品被誤判為仿品,它可能從此從地球上消失,損失慘重。所以,我們有必要面對現(xiàn)實、澄清關(guān)于汝窯瓷的一些誤傳和誤解而準確地鑒別汝窯瓷器。 一 汝窯瓷的生產(chǎn)時間 生產(chǎn)時間決定汝窯瓷的原始產(chǎn)量,也決定了它的存世量。汝窯瓷的生產(chǎn)時間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始于唐代,依據(jù)是1988年9月于魯山縣段店古窯址發(fā)現(xiàn)了一個殘破的天藍釉汝瓷缸,被認定是唐代早期產(chǎn)品。另從汝州城北的唐代墓中,曾出土一件殘破的天藍釉汝瓷碗,屬晚唐時期產(chǎn)品。另一種說法是“開窯時間前后只有二十年”,也就是說僅僅在徽宗時代生產(chǎn)汝窯瓷,依據(jù)是現(xiàn)存館藏品都屬于這種產(chǎn)品。 這兩種說法都有些疑問。汝窯僅開窯二十年之說明顯錯誤,因為歐陽修在《歸田集》中對汝窯曾有論述,而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是宋代初中期(1007年-1072年)人,表明這時已經(jīng)有汝窯產(chǎn)品了。汝窯始于唐代說實質(zhì)是認為汝州附近出產(chǎn)的天藍釉瓷器都屬于汝窯,不當。汝窯瓷除了天藍釉還有香灰胎和薄胎兩個特征,胎很厚的唐代天藍釉器不是汝窯器,而且唐代到宋,這類瓷器的生產(chǎn)中斷了。傳說的五代時期柴窯器和汝窯極其相似。雖然沒找到標準柴窯器,其歷史存在不可否認。所以,汝窯的祖先就是柴窯。但是,柴窯從五代末期到宋代初期中斷了生產(chǎn),汝窯的生產(chǎn)時間不能確定為從柴窯開始。960年宋太祖趙匡胤登基后,柴窯停燒,卻未見汝窯記載;到了宋太宗趙匡義時代,也沒有汝窯記載。也就是,從960年到998年汝窯瓷器尚未出現(xiàn)。此時距柴窯停燒40年左右,原先柴窯工匠一部分南下創(chuàng)燒了湖田窯,一部分留在當?shù)貏?chuàng)燒了汝窯,這是符合邏輯的推測。湖田窯把薄胎做到了極致,但限于原料發(fā)色不好;汝窯的胎厚不如湖田窯,但發(fā)色極似柴窯,湖田窯和汝窯應屬同宗。宋真宗在位25年,即:998——1023年;宋仁宗在位41年,即1023——1064年,這段時間正是歐陽修所處的時期??梢源_認:汝窯瓷器開始生產(chǎn)的時間是宋仁宗時代,也可能是宋真宗晚期。從1023年開始生產(chǎn),到1127年北宋亡結(jié)束,總計生產(chǎn)汝窯瓷的時間是104年。
圖1:北宋汝窯天藍釉出戟尊照片
圖2:北宋汝窯出戟尊底部照片 圖1、2是宋仁宗款天藍釉汝窯出戟尊,作者購買時剛出土不久,帶原泥漿用塑料袋封裝,瓷胎已經(jīng)疏松軟化變形,可證明汝窯在仁宗時期已經(jīng)生產(chǎn)了。 二 關(guān)于汝窯瓷器的亞光“乳濁釉”說 現(xiàn)存在各博物館里的汝窯瓷器絕大多數(shù)是亞光乳濁釉,于是人們都認為汝窯瓷器都是亞光乳濁釉,鑒定師們都認為只有亞光乳濁釉瓷器才是汝窯器,造假者們也都老老實實按照亞光乳濁釉生產(chǎn)假汝窯瓷器。這是一種全民性的偏見。 上圖屬仁宗款的汝窯尊是仁宗的后代生產(chǎn)的?;实鄣姆馓柖际瞧渌篮笥珊蟠芳拥模瑢偃首诳畹拇善饕欢ú皇侨首诒境漠a(chǎn)品,但距離仁宗時代不久。從照片可以看出,它不是亞光乳濁釉。清代學者梁同書的《古窯器考》記載:“汝窯,宋時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建青器窯,屑瑪瑙為釉,如哥而深,微帶黃,有似卵白,真所謂淡青色也。汁水瑩厚如堆脂?!子兄ヂ榛毿赆?,土脈質(zhì)制較官窯尤滋潤?!憋@然,梁同書描述的汝窯瓷器“汁水瑩厚如脂”、“較官窯尤滋潤”絕非亞光乳濁釉,而是瑩潤的亮釉,這是瑪瑙入釉的特征,也就是圖1的特征。 圖3:北宋晚期亞光乳濁釉汝窯琵琶瓶 圖3是北宋晚期生產(chǎn)的亞光乳濁釉汝窯琵琶瓶,看不到“汁水瑩厚如堆脂”、“較官窯尤滋潤”。各大博物館里的汝窯器也都看不見“汁水瑩厚如堆脂”、“較官窯尤滋潤”。這說明梁同書說的汝窯器我們沒見過,或見過但不認為其屬于汝窯?,F(xiàn)在我們可以認定:汝窯瓷器有亞光乳濁釉的,也有圖1這種亮釉的。 其實,看過圖3或各博物館里那些汝窯瓷器,我們都曾想過:這樣的汝窯瓷怎么能排到官窯瓷前面呢?它沒有官窯甚至哥窯瓷器那么漂亮?,F(xiàn)在找到了答案:我們以往所見的乳濁釉汝窯瓷器不是最好、最精彩的汝窯器。這不難理解。汝窯開始創(chuàng)燒于宋朝的鼎盛時期,不計成本,瑪瑙入釉,到了宋朝晚期國力衰弱,不一定還是瑪瑙入釉了,畢竟瑪瑙的資源成本、開采成本和加工成本都很高,大塊的瑪瑙不會舍得砸碎了入釉,替代品也會出現(xiàn)。于是,原本的肥厚瑩潤的亮釉變成了干薄的乳濁釉,天藍、天青色少見而大多偏白,這與南宋周輝《清波雜志》記載的“天青為貴,粉青為上,天藍彌足珍貴”相吻合??傊缙谟昧习嘿F,釉肥且發(fā)色好,易開片,成品率低;晚期用料不及早期,但工藝有所進步,釉薄且發(fā)色不好,而做工精細,少有開片,成品率高。早期的存世少而晚期的多。 三 關(guān)于“汝窯瓷看上去就像沒燒透”一說 很多人看了博物館里的汝窯瓷器后,感覺就是沒燒透。這個感覺是正確的,它就是沒燒透。但是還有人說:敲打汝窯器發(fā)出的聲音清脆悅耳,聲如磬。聲如磬是燒透的完全結(jié)晶體的特征。那么究竟是聲如磬還是沒燒透呢?
四 關(guān)于仿制品的識別 宋代以前的瓷器是容易識別的,不上儀器也可以達到100%的準確率,因為經(jīng)過近千年老化的胎釉和新瓷做舊有很大的差別。你砸碎一塊石頭,把斷口做舊,怎么可能做到和經(jīng)過千百年風化的巖石表面一樣? 那么鑒定汝窯瓷器的難點在哪?在于古代就有汝窯的仿品,明代、清代、現(xiàn)代都有仿品。明代仿汝窯始于宣德官窯,署宣德官窯款。清雍正朝再度仿汝窯,主要仿宋汝的天青色,不仿造型。古代仿制汝窯瓷不是為了買賣暴利,主要是供給宮廷使用,民間小窯也仿不出汝窯瓷。從瓷胎老化程度看,明代和宋代的瓷器有差別但不是特別明顯,明代晚期和清代早期的仿品也沒有明顯的老化差別,所以現(xiàn)在流行從制式、開片、氣泡、發(fā)色等細微特征進行鑒別,很容易出錯。識別汝窯真?zhèn)蔚淖钪匾卣魇谴商サ暮穸群筒煌耆Щ南慊疑1√ゴ稍谒未霈F(xiàn)并伴隨著宋代的結(jié)束而消失。明清時期的所謂薄胎瓷器都是很厚的,根本仿不出薄胎。民國時期趙汝珍在《古董辨疑》稱“康乾瓷器厚如盆”,可見一斑。真正仿出宋代汝窯水平的瓷器是建國后的60年代。所以,一件汝窯瓷器擺在面前,先看新老,這是很容易的事。如果是老舊瓷器,再看瓷胎厚度和結(jié)晶程度就可以了。確定不是建國后仿制的新瓷器,如果是厚胎或是全結(jié)晶白胎,屬于明清仿品;如果是香灰白色的部分結(jié)晶薄胎,就是到代的宋汝窯瓷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