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鼓勵孩子的競爭意識2
25. 帕金森時間定律:有效地運用時間
孩子能否利用好時間,決定著他學習效率的高低。當孩子不會合理利用時間時,父母應該幫助孩子養(yǎng)成合理利用時間的好習慣。
最忙的人最能找出時間
西方有名諺語:“最忙的人最能找出時間?!庇鴼v史學家諾思科特?帕金森便以這句諺語作試驗,分析為何大型組織會變得大而無當、毫無生氣。
1958年,帕金森出版了《帕金森定律》一書。書中提出了著名的帕金森時間定律:“工作會自動地膨脹占滿所有可用的時間?!边@個定律解釋了為什么一個機構的組織常常會超過實際需要,以及個人效率低下的原因,就是他們給了一個計劃太多的時間。
帕金森時間定律表明,如果你給自己安排了充裕的時間從事一項工作,你會放慢你的節(jié)奏或是增添其他項目以便用掉所有分配的時間。例如,一個人可以在10分鐘內(nèi)看完一份報紙,也可以看上半天。
在正常情況下,一個人花上3分鐘時間就可以寄出一張明信片,但一個無所事事的老太太為了給遠方的外甥女寄張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花1小時找那張明信片,1小時找眼鏡,小時查地址,小時寫明信片,20分鐘則是用來想去寄信時是不是要帶傘。就這樣,一個人只需要3分鐘時間就能干完的事情,卻讓另一個人花了一整天時間來猶豫不決、擔心、操勞,而且疲憊不堪。
不同的人做同樣一件事,所耗費的時間差別竟是如此之大。由此,帕金森得出的結論是:“一份工作所需要的資源與工作本身并沒有太大的關系,一件事情被膨脹出來的重要性和復雜性,與完成這件事情花的時間成正比?!痹诤芏嗲闆r下,我們以為給自己很多很多的時間完成一件事就可以改善工作的品質(zhì),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時間太多反而使你越懶散、缺乏原動力、效率低,可能還會大幅度降低效力。
在國外有一個這樣的例子:一個上大二的學生盡管只修最少學分的課,但其平均成績?nèi)匀粺o法維持在C。后來,她的父母親向心理專家咨詢??闪钏母改赣H驚訝的是,心理學家建議這個學生多修一些課,而不是少修一些。結果出乎學生本人和家長的意料,學生所有課程的成績不降反升。事實上,這個學生要做的就是如何提高學習效率、打起精神。
小故事
一次上時間管理的課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個裝水的罐子,然后又從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從罐口放進罐子里的鵝卵石。當教授把石塊放完后問他的學生道:“你們說這罐子是不是滿的?”
“是?!彼械膶W生異口同聲地回答說。
“真的嗎?”教授笑著問。然后再從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從罐口倒下去,搖一搖,再加一些,再問學生:“你們說,這罐子現(xiàn)在是不是滿的?”
這回他的學生不敢回答得太快。最后班上有位學生怯生生地細聲回答道:“也許沒滿?!?span lang="EN-US">
“很好!”教授說完后,又從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的倒進罐子里。倒完后,再問班上的學生:“現(xiàn)在你們再告訴我,這個罐子是滿的呢?還是沒滿?”
“沒有滿?!比嗤瑢W這下學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說。
“好極了!”教授再一次稱贊這些學生們。然后,教授從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來已經(jīng)被鵝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滿了的罐子。
當這些事都做完之后,教授正色問他班上的同學:“我們從上面這些事情得到什麼重要的功課?”
班上一陣沉默,一位自以為聰明的學生回答說:“無論我們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滿,如果要逼一下的話,還是可以多做些事的?!边@位學生回答完后心中很得意地想:“這門課到底講的是時間管理??!”
教授聽到這樣的回答后,點了點頭,微笑道:“答案不錯,但并不是我要告訴你們的重要信息?!闭f到這里,這位教授故意頓住,用眼睛向全班同學掃了一遍說:
“我想告訴各位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將大的鵝卵石放進罐子里去,你也許以后永遠沒機會把它們再放進去了。
家長要告訴孩子,面對學習中紛繁復雜的科目和內(nèi)容,應該按重要性和緊急性的不同組合確定處理的先后順序,做到鵝卵石、碎石子、沙子、水都能放到罐子里去。
行動比想法更重要
很多人都曾經(jīng)有過這樣或那樣的理想,但最后成功的人卻寥寥無幾。導致這一結果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部分的人在制定計劃后,卻缺乏有效的行動,使機會在拖延或放棄中白白錯過。
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有行動。正如偉大的戲劇家莎士比亞所說:“我們所要做的事,應該一想到就做;因為人的想法是會變化的,有多少舌頭,多少手,多少意外,就會有多少猶豫,多少遲延;到那時候再空談該做什么,只不過等于聊以*的長吁短嘆,只能傷害自己的身體罷了?!?span lang="EN-US">
父母從小就要培養(yǎng)孩子的行動能力,要教育孩子一旦有了想法就要立即付諸行動。例如,制定了學習計劃后,就要按照計劃去做,而不是把計劃束之高閣;如果想要去參加舞蹈培訓,就一定要堅持去練習,而不是把培訓時間無限期地推遲。
有些父母認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提高孩子的智商,發(fā)掘孩子的天賦,至于遇事拖延,也不是什么大毛病,孩子長大后自然就會改正了。其實,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因為從小就習慣于拖延的孩子,長大后仍然會受這個惡習的影響。例如,在工作中只說不做,遇事推卸責任,這樣的人自然得不到領導的賞識,找一份工作都困難,更別說被重用和提拔了。
當然,孩子年齡尚小,自制力較差,加之在外界的誘惑下,他們很難能夠在有了想法后立即付諸行動,或者在付出行動后很難堅持把事情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這就需要父母的督促。父母要讓孩子明白拖延的害處,要明確地告訴孩子: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一定要把事情完成!無論孩子找怎樣的借口,父母都不能同意。
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有拖延的惡習,父母要立即幫助孩子改正:
⑴告訴孩子“完成任務沒有任何借口”。告訴孩子必須努力去完成任務,而不要為拖延尋找借口。以下這幾句話是孩子一定不能說的:“我沒有足夠的時間?!薄拔颐魈煸僮?。”“我還有其他事情要做?!?span lang="EN-US">
⑵給予適當?shù)莫剟?。當孩子在?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了某件事情的時候,可給予適度的獎勵,這種獎勵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質(zhì)的,這樣孩子凡事就會變得積極起來。
家教故事
10歲的小婷在上小學,一天,她在家里宣布要天天寫日記以提高寫作水平??墒?,一周過去了,母親發(fā)現(xiàn)小婷并沒有寫過日記,當然作文水平也根本沒有得到提高。
母親沒有批評小婷,而是在一天晚飯后對女兒說:“孩子,媽媽給你講個故事吧?!?span lang="EN-US">
“好的。”小婷高興地坐到了媽媽身邊。
“從前,有一個教徒每天都到教堂祈禱,每次禱告的內(nèi)容幾乎相同:‘上帝啊,請念在我多年來敬畏您的份上,給我一次機會讓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門!’這樣的祈禱持續(xù)了三年。這一天,當這個教徒又跪在圣壇前祈禱:‘上帝啊,求您讓我中一次彩票吧!’上帝真的出現(xiàn)了。你猜猜看,上帝對這位教徒說了一句什么話?”
女兒想了想,說:“上帝見這位教徒很虔誠,就說:‘這次我會幫助你中獎的’。”“不,”媽媽笑著搖了搖頭說,“上帝是這樣說的:‘我一直在垂聽你的禱告??墒侨陙?,你只有愿望沒有行動,可憐的孩子啊,最起碼你也該去買一張彩票吧!你讓我怎么幫助你呢?”
女兒聽后若有所悟。她離開客廳,去了自己的臥室,拿出嶄新的日記本,開始寫起日記來。
從那以后,小婷每天晚飯后都會先寫日記,然后再去做其他事情。一個學期后,小婷的作文水平進步了很多。
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時間觀念
時間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平等的,一天都是1440分鐘,但人們對待時間的態(tài)度并不相同,時間貢獻的效益也就大相徑庭了。普通人和成功者的差別就在于,他們使用每天1440分鐘的方式不同!
人們往往認為,時間還很富裕,幾分鐘的時間也沒有什么用處。持這種觀點的人看看下面這個例子,就明白時間的價值有多大了。
據(jù)說貝爾在研制電話機時,另一個叫格雷的人也在進行這項試驗。兩個人幾乎同時獲得了突破,但是貝爾到達專利局的時間比格雷早了兩個小時。當然,這兩個人是不知道對方的,但貝爾就因這120分鐘而取得了成功,而格雷則因為晚到了120分鐘而與成功失之交臂。
伯納德?伯倫森是美國的一位非常有名的學者。在他90歲生日時,有人問他最憐惜什么,他說:“我最憐惜時間,我愿意站在街角,手中拿著帽,乞求過往行人把他們不用的時間扔在里面?!?span lang="EN-US">
據(jù)說,在瑞士,嬰兒一出生,就會在戶籍卡中為孩子登記姓名、性別、出生時間及財產(chǎn)等諸項內(nèi)容。特別有趣的是,所有瑞士人在為孩子填寫擁有的財產(chǎn)時,都會填上兩個字:“時間”。
時間是如此重要,時間又是悄無聲息地流失的。浪費時間,是阻礙孩子未來成功的大敵,因此,父母要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時間觀念,讓孩子懂得珍惜時間,學會高效率地利用時間。
父母要教育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時間,重視時間的價值。要做的便馬上去做,不為自己延遲進度找尋借口。同時,作好學習和工作計劃,并注意更新項目,定期檢討學習效率及目標,使計劃能按部就班地完成。
為了提高利用時間的效率,父母要教育孩子養(yǎng)成集中精力做事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了這樣的習慣,就不會出現(xiàn)手忙腳亂,被動應付的局面。反而會覺得時間比較充裕。對孩子來說做作業(yè)集中精力,很快做完與拖拖拉拉,總也做不完比較,前者反而可以騰出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可以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為了不浪費時間,父母要督促孩子養(yǎng)成整潔有序的習慣,孩子的一切生活與學習用品,擺放要有序,要有定規(guī);若擺得雜亂無章,常常為找東西浪費許多寶貴的時間。
父母對孩子提出時間上的要求時,還要有意識地學習掌握一些技巧。比如,在孩子沒有完成作業(yè)但非常想出去玩的時候,他對于書本早已心不在焉了。這時如果還對孩子說“再寫10分鐘”或者“做功課做到4點為止”,這只會增加孩子對時間的焦躁不安之感,他會不時地看表而根本沒把功課放在心上,就是在寫作業(yè)也會是心慌意亂,錯誤百出。所以在這個時候,不妨采用把學習時間改變?yōu)閷W習量的方法,比如“再做一頁練習”、“再背一段課文”,這就給孩子一定的讀書量,使他把精力轉向這個一定的量,于是對時間的注意也就逐漸淡漠了,反而能更高效地利用時間,更好的完成任務。
小故事
前蘇聯(lián)科學家巴甫洛夫曾給他的學生們講了一個故事:
夜深了,一位巴格達商人走在黑漆漆的山路上。突然,有個神秘的聲音傳來:“彎下腰去,多撿些小石子兒,明天會有用的!”商人彎下腰,撿起幾顆小石子兒。
到了第二天,商人從口袋中掏出小石子兒看時,才發(fā)現(xiàn)那所謂的小石子兒原來是一顆顆亮晶晶的寶石!自然,也正是這些寶石,使他立即變得后悔不迭――天??!
昨晚怎么就沒有多撿些呢?
巴甫洛夫在講完之后意味深長地說了這么一段話:“教育就是這么回事――當我們長大成人之后,才會發(fā)現(xiàn)以前學的科學知識是珍貴的寶石;我們這時也會為沒有珍惜過去的時間而懊惱,因為我們學到的畢竟太少了!”
第五章 鼓勵孩子的競爭意識 27. 沸騰效應:成功需要堅持
成功在于堅持,這是一個并不神秘的秘訣??墒篱g最容易的事是堅持,最難的事也是堅持。說它容易,是因為只要愿意做,人人都能做到;說它難,是因為真正能做到的,終究只是少數(shù)人。
從“水”到“水蒸氣”
水溫升到99度,還不是開水,其價值有限;若再添一把火,在99度的基礎上再升高1度,就會使水沸騰,并產(chǎn)生大量水蒸氣來開動機器,從而獲得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這被稱為“沸騰效應”。
只差一點點,往往是導致最大差別的關鍵。在“沸騰效應”里,100度也可以稱為臨界點,一旦達到這個臨界點,事物就會發(fā)生質(zhì)的變化。
有一些人,看起來很聰明也很勤奮,可為什么總是難以取得成功?說白了,可能僅僅是一步的差距,但這一步卻是量變和質(zhì)變的區(qū)別。就好比99度的水和100度的水,雖然僅僅1度之差,但卻是天壤之別。
怎樣才算是讓“水”沸騰了呢?就是要以堅忍不拔的毅力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堅持下去,就會挺過臨界點,進入一種新的境界。
在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
周末去登山,走一段路以后就會感到筋疲力盡,甚至再也不想往上爬一步,但只要咬緊牙關堅持爬,過一會兒你就會感到全身開始舒服起來,登山的樂趣油然而生;
跑步跑到一定的時候,也會感到筋疲力盡,但只要咬緊牙關堅持跑,過一會兒你就會感到呼吸舒暢起來,繼續(xù)跑下去的勇氣會轉變成一種輕松的向前跑的慣性,接著再跑下去你就能跑出很遠。
事實上,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如登山、跑步、學習,都會遭遇“臨界點”,只要不放棄,咬緊牙關堅持下去,就會讓水“沸騰”。
如果不能跨越生命的臨界點,就會吃盡失敗的苦頭;而要想跨越生命的臨界點,就需要經(jīng)受更多的考驗;但是,只要你能夠忍受黎明前最黑暗的那一刻,太陽一定會帶著滿天的朝霞為向著東方奔跑的人燦爛升起。
一個寓言
傳說有兩個人偶然與神仙邂逅。神仙授他們釀酒之法:選端陽那天成熟的米,加冰雪初融時高山流泉的水去蒸。蒸熟后,放入千年紫砂土筑成的陶甕,再用初夏第一張看見朝陽的新荷覆蓋,密封七七四十九天,直到雞叫三遍后方可啟封。
兩個人都表示得此仙方,一定會釀造出世上最甘醇的美酒。他們說到做到,在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于找齊了所有的材料,連同夢想一起調(diào)和,密封在陶甕里,然后潛心等待。
兩個人終于等到了第49天,他們太激動了,以致夜不能寐,等著公雞打鳴。兩個人感覺在等了很久很久以后,傳來了第一遍雞鳴;又等了很久,依稀響起了第二聲;第三遍雞鳴到底什么時候才會響起呢?其中的一位終于忍不住了,他想雞鳴兩遍和三遍并沒有區(qū)別,于是打開了他的陶甕;另一位雖然也按捺不住想要伸手,卻還是咬著牙,堅持等到第三遍雞鳴。
結果怎么樣呢?先打開陶甕的,里面是一汪清水,里面的酒和醋一樣酸。而堅持到雞叫三遍的人,得到了甘甜清澈的天賜佳釀。
指導孩子做事有始有終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能見到一些孩子,尤其是獨生子女,干什么事都沒有長性,總是半途而廢,不能善始善終。
做事不能有始有終是孩子缺乏意志力的一種表現(xiàn)。這樣的孩子往往心理比較脆弱,意志力較差,情緒不穩(wěn),注意力也不太集中和長久。從整體上看,這樣的孩子自立自理的習慣少,能力也差,容易在困難面前畏縮退讓,半途而廢。更為嚴重的是,由于做事情不能堅持到最后,也很少品嘗到成功的滋味,很容易造成自信心不足,甚至有嚴重的自卑感,或者對人對事都抱一種“破罐子破摔”的無所謂態(tài)度。長期下去,將對孩子的未來產(chǎn)生很不好的影響。因此,父母要從小開始注重對孩子意志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切莫對孩子的這種壞習慣視而不見或遷就放任。
父母該怎樣教育孩子做事有始有終呢?以下幾點要求請家長們注意:
⑴父母要做好表率。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其言行及作風習慣,都可能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因此,要教育孩子做事有始有終,父母首先要做事不半途而廢,并注意讓孩子模仿,同時經(jīng)常提醒孩子注意父母做事是怎樣堅持到底的。
⑵循序漸進培養(yǎng)孩子的堅強意志。不要在一開始就讓孩子做難度過大的事情,如果孩子盡最大能力亦不能成功,他就會傷心失望,甚至喪失自信心,而不敢去繼續(xù)嘗試。父母可以先讓孩子做些簡單的、在短期內(nèi)能完成的事情,在孩子完成任務后對他們進行適時鼓勵,樹立他們的信心,然后逐漸交給他們比較復雜的、需要較長時間和一定耐心、付出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工作,并督促孩子堅持把事情做完。父母老師讓孩子做事時,應注意適合孩子的實際水平。如果過難,使孩子盡最大能力亦不能成功,他就會傷心失望。如果偶然一件事還不至于的話,那么連續(xù)幾件這樣的事就很可能使孩子不再去想,不愿去做,而喪失自信心。
⑶指導監(jiān)督孩子做事。父母在交給孩子任務后,要提前告訴孩子會遇到哪些困難,然后提醒孩子一旦行動起來,就要克服困難堅持下去。在行動過程中,要幫助孩子正視困難、克服困難,加大自我管理的力度,不斷地給予激勵。尤其在接近目標時,要給孩子講“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理,鼓勵孩子把事情做完。
⑷幫助孩子克服困難。在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要給予適當?shù)闹笇Ш吞崾?,這不是代替而是幫助孩子想辦法,以防孩子碰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灰心喪氣。當孩子想不出辦法又不愿去想,有偷懶或依賴父母的跡象時,父母不可給予幫助,而應注意說服鼓勵,必要時給以批評并監(jiān)督孩子獨立地做完某件事。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孩子的能力提高了,習慣養(yǎng)成了,做事也不再半途而廢了。
家教故事
有一種名為“三分鐘”的耐性訓練法,是訓練孩子專心致志的好方法:
張海只愛看電視和玩游戲,對書本不感興趣。一天,父親給了他個沙漏,告訴他,這是古時候的鐘表,里面的沙子全部漏下去時,正好是三分鐘。張海想玩玩這個沙漏。這時父親說,以沙漏為計時器,和爸爸一起看故事書,每次以三分鐘為限。張海很高興地答應了。
張海果然靜靜地坐下來聽爸爸講故事。但事實上他根本沒有留意看書,而是一直看著那個沙漏,三分鐘一到,便跑去玩了。
父親沒有氣餒,他決定多試幾次。這樣數(shù)次之后,張海的視線漸漸由沙漏轉移到故事書上了。雖說約定三分鐘,但三分鐘過后,因為故事情節(jié)吸引人,張海聽得特別入神,他要求延長時間,但父親堅持“三分鐘”約定,不肯繼續(xù)講下去。張海為了早點知道故事情節(jié),就自己主動閱讀了。
父親用這種循序漸進的訓練方法,對張海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這實際上是通過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使孩子的注意力在一定時間內(nèi)專注于某一對象,久而久之,孩子養(yǎng)成習慣,也就提高了自制力。
三分鐘,正好適合孩子注意力的特點,三分鐘后立即打住,既能使孩子覺得父親守信,也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引發(fā)他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當然,父母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要試了一兩次后覺得沒效果就放棄了。
教育永遠不要說放棄
成功往往就是“差那么一點點”,這個道理也適用于我們教育孩子。不論現(xiàn)在你認為自己的孩子多么不優(yōu)秀,多么不爭氣,但是,永遠不要放棄!
這個世界上沒有壞孩子,只有“壞教育”。人各有其才,各有不同的能力。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因材施教。即使我們一時未能找到孩子的閃光點,別著急,這需要父母的耐心、寬容、發(fā)現(xiàn)和等待。
要知道,即使如愛因斯坦這樣的大天才,也曾經(jīng)因為在學校表現(xiàn)平庸而被教導主任斷言:“你將一事無成。”
和愛因斯坦一樣早期“愚鈍”,長大后成為“天才”的人還有很多:“氫彈之父”特勒直到3歲才會說話,別人都當他是弱智兒;小兒科醫(yī)學家蒙斯克博士3歲了還不會說話,而且每次開口說話都是慢吞吞的,讓人受不了;堪稱最好學的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小時候情況更糟,直到9歲才會認識26個字母;著名數(shù)學家龐加萊小時候被認為是低能兒;“發(fā)明大王”愛迪生13歲就被學校開除,老師說他豬頭,校長說他永遠一事無成;童話大王鄭淵潔小時候是個“差生”,他的老師訓斥他:“咱這個班里,最沒出息的就是你!”……
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孩子有自己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例如,有些父母抱怨孩子考試太粗心,不該錯的會出錯。其實有時并不是孩子有意在犯錯,而是孩子年齡尚小,大腦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還沒有發(fā)展成熟,記憶的瞬間性,注意的短暫性,思考的不周密等因素都會造成粗心。這些在成人看來低級而簡單的錯誤,會隨著大腦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的成熟和完善而自動消除。
此外,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先天的稟賦,后天的教育等等都造成孩子之間的千差萬別。就像人的手指頭有長短,孩子也是各有千秋。不能認為孩子在某一方面比別的孩子差,就認定孩子的任何方面都比別人差。有的孩子交際上魚得水卻不擅長寫作;有的內(nèi)向害羞但寫起文章妙筆生花;有的唱歌會跑調(diào)但數(shù)學卻很好……父母期望孩子樣樣出色,當全能手是不現(xiàn)實也不可能的。
而且,不同孩子的成長速度有快有慢。有的孩子早早地鋒芒畢露;有的孩子則可能屬于大器晚成。我們在生活中也經(jīng)??梢钥吹竭@樣的例子,一些孩子在小學學習成績一般,但是到了初中或高中成績就有明顯提高,甚至很突出。
孩子的成功離不開父母對他從始至終的愛意和信心。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每個人的成長都有一個程序,他在某個年齡特征段該領悟什么樣的問題,其實是固定的,你沒辦法強求,過分人為地加以干涉只會毀了他?!彼裕彝ソ逃惨裱⒆拥淖匀话l(fā)展規(guī)律,讓孩子自由地發(fā)展,而不可拔苗助長。父母需要有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急是急不來的。
成長過程中只有相對的而沒有絕對的快與慢。就像運動員長跑,起點慢的不一定終點慢,終點接近勝利的也許起點慢。因此,父母不要因為看到孩子說話晚,就懷疑智力是不是有問題;不要看鄰家孩子識字早,就埋怨自家孩子笨;看到孩子某一次考試成績不好,就陷入絕望!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父母們不要總是拿孩子和別人比,更不能過早地給孩子下定論,特別是對孩子前途的“失望性”結論,因為,這樣容易失卻客觀的判斷標準,給你帶來麻煩與遺憾。請記住,給孩子下不良定論的父母是世界上最缺乏遠見、最愚蠢的父母。當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時,父母要認識到這可能是暫時的,或許孩子在其他方面有特長,或許以后會有進步,對孩子要有信心,千萬不可方法簡單,態(tài)度粗暴,動輒訓斥打罵或置之不管。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备改敢q證地看待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得失成敗,以寬容的心態(tài)看待孩子犯過的錯誤,積極尋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找到孩子的優(yōu)勢,鼓勵和支持孩子發(fā)展自己的長處。
一個人的發(fā)展?jié)摿κ遣豢晒懒康?!永遠不要對孩子失去信心,更不能輕言放棄。當一種方法不行時,父母要積極嘗試另一種方法,以調(diào)動孩子的積極性,讓他朝著你預設的目標進發(fā)。
家教故事
畢加索從小就很有藝術天賦,他會做惟妙惟肖的剪紙,還創(chuàng)作了許多驚人的繪畫作品。左鄰右舍都贊嘆不已,稱畢加索為天才。然而,這個“天才”在上小學時卻遇到了麻煩,枯燥的學校生活令他難以忍受,注意力很難集中,上了兩個小學,卻不知道二加一等于幾。
在學校,畢加索成了同學們捉弄的對象,他們喜歡跑到畢加索的課桌前,逗他玩:
“畢加索,二加一等于幾?”然后看著畢加索呆呆的樣子哈哈大笑。就連老師也認為這孩子的智力低下,根本沒法教,并經(jīng)常在畢加索的父母面前繪聲繪色地描述畢加索的“癡呆”癥狀。畢加索的母親聽了又羞又惱,覺得沒臉見人。左鄰右舍也不再為他的繪畫天賦叫絕,而私下議論說:“瞧他那呆頭呆腦的樣兒,只會畫幾幅畫有什么用?!碑敃r,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畢加索是一個傻瓜。
雖然時時要面對風言風語的議論和嘲笑,但畢加索的父親仍然堅定不移地相信:兒子雖然讀書不行,并不能說明他是低能兒,兒子在繪畫方面是極有天賦的。
父親對畢加索說:“不會算術并不代表你一無是處,你在繪畫方面卻像個大師一樣!”小畢加索看著父親堅毅的面孔,找回了一些自信。為了安撫兒子受傷的心靈,父親每天堅持送兒子去上學。一到教室,父親便把畫筆和用作模特的鴿子標本放在課桌上。有了父親的支持,畢加索對別人的議論不再在意,雖然功課不好,但他卻在繪畫的天地里找到了快樂。小畢加索的畫技日益提高,他又再一次成為人們眼里的繪畫天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