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與病理:常見,其擴散受筋膜或粘連限制。病因:肝硬化、腎病綜合癥、心衰、低蛋白血腫、惡性腫瘤、感染及炎癥等。 MR特點:T1WI及T2WI呈水樣液體信號,有時可見腹膜強化。腹腔積液與小網膜囊相等時傾向于惡性病變。大腹腔積液少于小網膜囊時傾向于炎癥或胰腺病變所致積液。單純積液及滲出液體傾向水樣液體信號,蛋白性液體及滲出液傾向于T2WI高信號,T2WI信號不同程度最高。 各種腹膜后與腹腔局限性積液的特點 血腫:外傷、手術、凝血機制障礙,臨床表現(xiàn)腹痛及紅細胞計數(shù)降低。MR特點:亞急性期呈同心性環(huán)狀,內環(huán)為T1WI高信號(正鐵血紅蛋白),外環(huán)為T1WI及T2WI不同程度低信號(含鐵血黃色)。增強無實性強化成分。病變隨時間推移而減小。 膽汁瘤:多表現(xiàn)為右上腹部,有膽系手術或創(chuàng)傷史,可合并腹膜炎。MR特點:膽管周圍或肝周局限性積液,MR信號與單純積液近似。膽系排泌的對比劑有助于定性及確定活動性膽汁漏出的部位。 乳糜性積液:少見,主要病因是創(chuàng)傷與惡性腫瘤。可因代謝紊亂及淋巴細胞減少死亡。MR上為脂性或脂肪性信號。 尿瘤(尿漏):病因為尿路梗阻、創(chuàng)傷、手術、器械操作。MR信號與膀胱內尿液一致。增強延遲可見對比劑進入。 膿液:原因:手術、胃腸道及泌尿道感染性病變穿孔、其他部位感染灶蔓延如椎骨。病因學:細菌、結核、真菌。MR特點:T1WI低信號,T2WI中高信號,有時T2WI為低信號,內見層狀碎宵。約50%見極低T1WI、T2WI信號氣體。增強:邊緣厚環(huán)狀強化。 臨床與病理:惡性,預后較差。原發(fā)瘤為卵巢、腸管及闌尾的黏液腺癌。 MR特點:腹膜增厚、結節(jié)或腫塊,不同程度增強。腹腔積液。淋巴結轉移,實質臟器、腸管及腸系膜受侵,腸梗阻。 討論:本病見于胃腸道及卵巢等能產生黏液的腺癌,MR檢查除了顯示腹水外,還可見腹膜增厚及異常強化,有時可見腹膜結節(jié)與腫塊,增強掃描對定性診斷具有重要價值。 鑒別診斷:主要與感染性腹膜炎鑒別。最常見的腹膜炎為結核,有低熱、盜汗及PDD陽性等表現(xiàn)。 分類: 1、腫瘤:淋巴瘤、白血病、轉移瘤。 2、感染性病變:結核、非典型性分支桿菌感染;細菌、病毒、真菌。 3、炎癥與其他疾?。?/span>腸系膜淋巴結炎,原發(fā)性腹膜后纖維化,結節(jié)病,淀粉樣變,Castleman病。 MR特點: 1、形態(tài)特點:短徑≤10mm提示為良性病變,>10mm提示惡性;圓形者應疑為病變;各區(qū)域正常淋巴結大小,膈肌角后及肝門淋巴結<6mm,肝胃韌帶淋巴結<8mm,盆腔淋巴結≤10-15mm; 2、淋巴結壞死:T2WI高信號,中央無強化,提示為鱗癌轉移、淋巴瘤或肉芽腫病變; 3、T1WI高信號少見,可為惡性黑色素瘤轉移; 4、T1WI及T2WI上明顯低信號提示鈣化,包括肉芽腫性病變、治療后的淋巴瘤及Castleman病。 (一)淋巴瘤 臨床與病理:約占腹膜后惡性腫瘤的1/3,很少累及腹膜機大網膜?;羝娼穑℉D)多見于青年與老年,局限于脾臟及腹膜后,侵犯淋巴結。非霍奇金(NHL)z發(fā)病率隨年齡增加增高,侵犯多個淋巴結與結外器官。淋巴及血行轉移。50%表現(xiàn)為腸系膜淋巴結腫大。腸系膜淋巴結融合為其特點。 MR特點:T1WI中低信號,T2WI高信號,有強化;治療后腫瘤細胞殘留表現(xiàn)為T2WI高信號,非存活病變及纖維化呈T2WI低信號。累及縱隔者為HD。同時可見胃腸道、骨髓及實質器官侵犯。 (二)腹部淋巴結結核 臨床與病理:腹部結核最常見類型,局限淋巴結結核約為55%。部位:腸系膜、大網膜、胰腺周圍、腹腔動脈干周圍、腔靜脈及腹主動脈上段周圍。 MR特點:T1WI呈中低信號,T2WI呈中央高信號,T2WI高信號程度與壞死程度及癥狀平行。T1WI及T2WI上中央壞死為纖維化。增強均勻或不均勻強化,40%周邊強化。 (三)Whipple病 少見,慢性感染性脂質肉芽腫性炎癥。男性為女性的8倍。MR表現(xiàn)似惡性腫瘤如淋巴瘤。 (四)Castleman病 別名:血管濾泡淋巴結增生癥、巨淋巴結增生癥、血管淋巴濾泡增生癥、血管瘤樣淋巴結增生癥、淋巴樣錯構瘤。 臨床與病理:原因不明,為增生-分化不良性腫瘤樣病變。腹部淋巴結病變的少見原因。局限性者20-30歲好發(fā),罕見惡變,預后良好。彌漫性者好發(fā)50-60歲,男性為女性2倍,30%惡變,預后不良。 MR特點:境界清楚的局限腫塊或1個大結節(jié)周圍彌漫小結節(jié),平均6cm;彌漫者常伴肝脾腫大、腹水及腹膜后筋膜增厚。T1WI中低信號,T2WI高信號。偶見T1WI及T2WI中央低信號,原因為纖維化或鈣化。CT上1/3可見放射狀樹枝狀鈣化。增強不同程度強化。 討論:腹部Castleman病少于胸部與頸部。臨床癥狀相對輕,影像上常為單發(fā)腫物,透明血管型者強化顯著,具有一定特征性。 鑒別診斷: 1、淋巴瘤:多發(fā)淋巴結腫大,有融合傾向,但兒童可單發(fā)大腫塊。 2、淋巴結轉移瘤:可見胃腸道、生殖系統(tǒng)等原發(fā)惡性腫瘤。 3、腸系膜類癌:70%可見鈣化,腫塊周邊右纖維條索,腸系膜血管屈曲,臨近腸壁增厚。 4、腸系膜腸重復畸形囊腫:多幼兒期就診,影像為囊腫腫物。 5、腸系膜硬纖維瘤:T1WI低與肌肉信號,T2WI不同信號,可侵犯周圍結構。 6、腸系膜平滑肌肉瘤:實性或囊性,壁不規(guī)則,T1WI為等信號,T2WI為混雜信號。 (一)、腹膜間皮瘤 臨床與病理:為胸膜間皮瘤的1/5-1/2,很少伴石棉接觸史及吸煙史。50-60歲女性稍多。5年生存率為36%。 MR特點:腹膜、腸系膜或大網膜非特異性增厚、結節(jié)及腫塊,腹水與粘連,壁層胸膜受累多于臟層胸膜。主要累及大網膜的小結節(jié)、游離腹水、無小腸及腸系膜受累時預后良好。遍及腹膜較大的軟組織塊、牽引及糾集小腸時預后不良。 (二)、原發(fā)性腹膜癌 臨床與病理:高峰60-70歲,女性明顯較多。95%為乳頭狀漿液性囊性癌。卵巢無或輕度受累。預后不良。 MR特點:無特異,腹膜、大網膜及腸系膜腫塊或結節(jié)。CT 上85%可見鈣化。腹水、卵巢大小正常,無原發(fā)腫瘤。卵巢正常特殊本病診斷。 (三)、腹膜假性黏液瘤 臨床與病理:闌尾良性黏液腺瘤破裂所致的黏液性腹水,罕見,40-50歲好發(fā),完全切除5年生存率為90%。 MR特點:有分隔的腹水,呈T1WI中等信號及T2WI高信號。腹部實質臟器呈扇貝狀受壓。無淋巴結及遠處轉移。闌尾的原發(fā)病變常不能顯示,但出現(xiàn)上述腹膜病變征象則提示原發(fā)灶的存在。 (四)、腹腔內間變性小圓細胞腫瘤 臨床與病理:罕見,10-40歲,男性多見,預后不良。 MR特點:腹膜、腸系膜或大網膜廣泛浸潤性腫塊,腫塊平均數(shù)目4-5個,大小平均5cm。由于細胞密集及核漿比大,腫塊呈T1WI及 T2WI低信號;出血及壞死可出現(xiàn)T1WI及T2WI高信號,遠處轉移及腹水50%。 鑒別診斷:淋巴瘤、神經母細胞瘤、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胸膜間皮瘤、平滑肌肉瘤。 (五)、腹腔類癌 臨床與病理:高生長緩慢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有惡性傾向。前三位好發(fā)部位:闌尾、小腸遠端及直腸,為小腸次常見的腫瘤。40-60歲多見。轉移:淋巴結最常見,次為肝臟,大于2cm的腫瘤常發(fā)生轉移。原發(fā)于闌尾及直腸者預后差。 MR特點:邊緣清楚結節(jié)狀,中等T1WI及中高T2WI信號,明顯強化,局部腸管壁增厚、強化。腸系膜受侵:星狀中等T1WI、T2WI信號,明顯強化,70%鈣化。肝轉移:富血供,動脈期明顯強化。 (六)、腹腔血管瘤 臨床與病理:最常見的軟組織腫瘤,約占良性腫瘤的7%,病理上似正常血管。很少發(fā)生于腸系膜、大網膜及腹膜后,腹腔實質臟器如肝臟較常見。 MR特點:邊緣清楚的圓形或分葉狀,T1WI低及T2WI高信號。增強掃描漸進性強化。 |
|
來自: zskyteacher > 《消化(包括腹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