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好奇心重的朋友就要問了:老說死穴,你倒是跟我說說,真的有死穴嗎?在哪? 身體真的有“死穴”有,就在頸部! 我們在電視上常看到這樣的劇情: 悄悄地從背后接近某人,然后抬手(或拿著棍子)往他頸部猛地一擊,人就倒了。 看到這,估計不少人就揣上了懷疑:夸張了吧,人真的有這么不堪一擊? 別懷疑,就這么不堪一擊。 畢竟,他/她敲的可不是一般部位,可是人體的“死穴”! 這個“死穴”位于頸部的兩側,專業(yè)的叫法是“頸動脈竇”。它們是頸內動脈的起始部位,血管管腔微膨大,故稱之“竇”。 之所以叫這“死穴”,原因有二:
當頸動脈竇突然受到機械性壓迫或牽拉刺激時,便會產生心血管反射,使血壓下降、心跳減慢,導致腦部血液的暫時性減少或中斷,發(fā)生暈厥。 所以,切忌不可對此處亂按亂巧,尤其是家里有小朋友的,一定要提醒他們,不要敲打此處,更不要掐脖子。若不小心掐中雙側頸動脈竇,持續(xù)時間超過30秒,就可能出現心跳突然停止,造成猝死。 親吻時,也要注意,不要亂親這處,不信,看這→女友親吻用力過猛,小伙緊急進醫(yī)院!原因竟是... 有些人或許就要問了:電視上那些被敲暈放倒的人最后不都自行醒來了嗎? 劃重點:電視上。 為了節(jié)目效果,他/她當然會醒來。 但現實生活中,力度把握不好,可造成內外皆傷,甚至致命。若不是到危機生命的關頭(比如被壞人綁了?呸呸呸,養(yǎng)生君亂說話~),可別輕易嘗試,否則后果不可預估。 5個“養(yǎng)生開關”,按按更舒服雖然我們身體存在讓我們又擔又憂的“死穴”,但同時,也存在一些與我們友好共處的“養(yǎng)生穴”、“長壽穴”。 尤其是以下五個特定穴位,堪稱人體“養(yǎng)生開關”,快來跟著養(yǎng)生君按一按吧! 頂心:百會穴 頂心即頭頂的百會穴。它是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的交會穴,常用于治療頭痛、目痛、眩暈、耳鳴、鼻塞,中風、神昏、癲狂癇、驚風、癡呆等癥。 日常按摩百會穴,可起到醒腦提神、振奮精神的功效。 ?位置: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中點。 ?按摩方法:食、中二指并攏放于百會穴上,順時針按摩約3分鐘,之后作點按約2分鐘。 胸心:膻中穴 胸心即膻中穴。它既是心包的墓穴,同時還是任脈、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的交會穴。 身為交通樞紐般的要穴,膻中穴常用于治療胸悶、心痛、咳嗽、氣喘,以及產后乳少、噎膈等。 日常按摩膻中穴,可起到順氣消怒,穩(wěn)定心神的功效。 ?位置:位于胸部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按摩方法:可用拳輕扣2~3分鐘,也可用手指并攏往下捋120次,亦可用梳柄的底部每天早晚按揉100次。 腹心:神闕穴 腹心位于我們的肚臍,即神闕穴。人體在胎兒時期,通過臍帶從母體中獲取營養(yǎng),所以肚臍也被稱為“生命之根蒂”。 神闕穴是人體神氣出入之門戶,歸屬于任脈,為經氣之海,乃五臟六腑之本。是藥療的常用穴位,可用于治療臍周痛、腹脹、腸鳴、泄瀉,水腫、小便不利,中風脫證等。 日常按摩神闕穴,可起到溫經通絡,散結通神的功效。 ?位置:腹部中央肚臍處,是人體肉眼可見的最大的穴位。 ?按摩方法:仰臥,兩腿弓起,先以右掌心按于臍部,左掌放于右手背上,順時針輕輕按摩36圈,然后換左掌心按于臍部,右掌放于左手背上,逆時針輕輕按摩36圈。 掌心:勞宮穴 掌心即手掌心的勞宮穴。它屬于手厥陰心包經,心包經對心臟起著保護作用,而心主神明,乃君主之官。 故勞宮穴??蛯χ闻c“心”相關的病癥,如心痛、煩滿,熱病、癲狂癇,以及口瘡、口臭、口渴,嘔吐、吐血,鵝掌風等。 日常按摩勞宮穴,可起到養(yǎng)心寧神、鎮(zhèn)定醒腦的作用。 ?位置:勞宮穴在手掌心,位于第2、3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指尖下即為勞宮穴。 ?按摩方法:用兩手拇指互相按壓勞宮穴,按壓的力度以手心有酸麻感為度,每天1~2次,每次20~30分鐘。 腳心:涌泉穴 腳心即涌泉穴。它是足少陰腎經第一個穴位,點按此穴,能激發(fā)腎經氣血,補充腎中陽氣。 人體腎氣旺盛,則精力充沛、神思活躍,齒固發(fā)黑、耳聰目明。 腎陽虧虛,則表現為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尤以下肢為甚,常伴有五更瀉、浮腫、尿急、夜尿頻多等癥狀。 日常按摩涌泉穴,可起到激發(fā)腎精,滋養(yǎng)心神的功效。 ?位置:涌泉穴位于人體最下部足掌心,足底前1/3處。屈足卷趾時,足心最凹陷中即是。 ?按摩方法:用同側手握住足踝部, 再用對側手掌在該穴上下按摩2~3分鐘, 也可用拇指在該穴按揉2~3分鐘。 |
|
來自: 春天書屋 > 《經絡-穴位-把脈-按摩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