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節(jié)日或其它喜慶日子,皇帝都舉行盛大的宴會,名目繁多,規(guī)格不一。每年元旦、萬壽節(jié)的筵宴,規(guī)格較大,儀式也隆重。就有清一代而言,最著名的莫過于千叟宴了。其規(guī)模之大、儀式之隆重、人數(shù)之多,為歷史上少見。 清朝康乾年間,是清朝最鼎盛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內(nèi),康、乾兩帝曾舉辦過幾次著名的干叟宴。 第一次是在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正值康熙六十大壽之際,為慶賀自己的壽辰,他在暢春園正門前舉辦了第一次千叟宴?,F(xiàn)任、致仁官員和士庶等各地的老人參加了宴會,參加者的年齡:90歲以上的33人:80以上者530人:70以上者1823人;65歲以上者1846人。60歲的康熙只能算是小弟弟。第二次千叟宴在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舉行,這次規(guī)模不大,只宴請現(xiàn)任、致仕官員以及京師附近庶民,人數(shù)不足一千,在皇帝的寢宮一乾清宮舉行,宴會上諸臣賦詩紀勝,集為《千叟宴詩》,頗為熱鬧,但宴會后不久,康熙即病逝。 乾隆登上皇位以后,極為崇拜他的爺爺康熙,許多事都極力效法康熙,舉辦千叟宴就是其中一事,而且舉辦的規(guī)模和次數(shù)同康熙相比,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僅舉兩次為例。一次是在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當時的乾隆已74歲了,也稱得上老了。在乾清宮定開八百席,宴請三千人,其中有大臣、官更、軍士、民人、匠役等各種人士,按品極排位次,每人還予拐杖等物品,宴上也聯(lián)句作詩,共得詩3429首.另外還邀請朝鮮國派60歲以上老人充正副使赴宴。十ー年以后,乾隆內(nèi)禪退居為太上皇,傳位于嘉慶,以86歲高齡在皇極殿又舉行一次大規(guī)模的千叟宴,于宴者多達五千九百多人。 這幾次千雯宴之所以能在康乾時代舉行,一因這兩個皇帝都是清朝在位最久、年齡最大的君主,康熙在位61年,終年已近古稀,乾隆在位60年,終年高達89歲,他們無疑也是老叟了。二因康乾時期乃是清朝的太平盛世之際,不免有此豪華,這些也算是皇帝所謂的“普天同慶,共享升平”的活動。當然,所謂的“共享”,只不過是一些高級官員的享受而已,人民是很難共享的。按當時的規(guī)定,參加千叟宴者,年齡須在60歲以上,除皇帝特別恩準參加者外,京官要三品以上,外吏則只有封疆大臣才有資格參加??梢妳⒓忧й叛缡怯心挲g和官爵雙重限制的,并且以后一種條件為主。至于能參加千叟宴的下層官吏、民士、匠役等人,只不過是其中的點緩而已。另外,參宴者都是七老八十之人,即使行動退緩,也還得跪拜為儀,并且大都缺齒露唇,恐怕也難消受那豐盛的美味佳肴。同時,為了討好皇帝,許多人還得挖空心思,收集珍奇禮物來貢獻給皇上。所以千叟宴舉辦的越多,民脂民膏流的則越多,所謂千叟宴者,乃是民脂宴也。 清朝還有個有名的筵席:滿漢全席。至于滿漢全席有多少道菜,有哪些菜,似乎至今沒有定論,許多學者各執(zhí)己見,有說共計二百道菜,要吃一個星期,主菜是“熊掌、駝峰、猴”。也有人說全席只有八道菜,是將滿席和漢席的菜合在一起的,滿席的大菜以魚和鹿為主,另加野豬、野雞、孢子等物,其中以鹿尾最為名貴。漢席的大菜以豬肉和內(nèi)臟為主,側重于猜尾湯。筆者傾向于后一種意見。據(jù)《清史稿》記載:清朝皇帝每以鹿尾孝敬祖母與母親??梢娐刮驳牡匚皇呛芨叩?,作為貢品看待,勝過駝峰、熊掌之類名菜。清朝皇帝每年十二月都舉行“孢鹿賞”,向王公王臣分賞“孢鹿”,各地的官員要向皇帝進獻“鹿尾、鹿肉和鹿筋”,沒有敬獻熊章、駝峰之類東西的記載。而皇上用的山珍海味基本上都是靠各地進貢來的,下面沒有的貢品,皇上又從何而來?故此,滿漢全席應是一種以鹿為主菜的宴席,不會多達二百道菜。 皇帝吃喝開支費用是驚人的,據(jù)清代內(nèi)務府檔案記載,宮中膳房每年約需銀三四萬兩,這還不包括各地進貢來的山珍海味、米面牛奶及各種干貨等物。據(jù)記載,帝、后每天所需的膳食物料為:皇帝每天需盤肉22斤,湯肉5斤,豬油1斤,羊兩只,雞5只,鴨3只,白菜、菠菜、香菜、芹菜共19斤,大蘿ト、水蘿ト、胡蘿ト共60個,包瓜、冬瓜各1個,若藍,于閉薤菜各5個,蔥6斤,玉泉酒4兩,醬和青醬各3斤;醋2斤,早晚隨膳餑悖8盤240個,每一盤餑餑需用上等白面4斤,香油1斤,芝麻和澄沙各少許,白糖、核桃仁及黑棗各12兩。另外還有牛奶100斤、玉泉水12缸,乳油2斤,茶葉75包,皇后每天所需盤肉16斤,菜肉10斤,雞鴨各1只,白菜、香菜、芹菜共23斤13兩,水蘿ト、胡蘿ト共20個,冬瓜1個,干閉蕹菜5個,蔥1斤,醬1,5斤,青醬2斤,醋1斤,早晚隨膳停餑4盤共120個,用料與皇帝相同。另有牛奶50斤,玉泉水12缸,茶葉8包。帝后一天飯菜用料如此豐富,其費用可供五千農(nóng)民吃一天,正所謂“皇帝一席飯,農(nóng)家半年糧”,這些巨大的開支最終都轉嫁到百姓身上。 天底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盛極必衰,這是歷史的必然。慈禧太后排場過后,便是落難之日。光緒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后,她倉皇西逃,一路上喝溪水,吃小米粥,啃冷饃,如此御膳也算寒酸到了極點。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統(tǒng),自繼位以來就失去了他祖上那種排場和奢侈的資格,只能實行配給制。據(jù)宣統(tǒng)二年(公元1910年)九月初一至三十日內(nèi)務府登記分配給皇帝吃的主、副食每月分例清冊記載:每天分配給皇上“湯肉五斤,豬油一斤,肥鴨三只,肥雞兩只,菜雞三只?!蓖毭癜傩障啾?,這仍可稱得上闊氣,但同他祖上相比,可就顯得太寒酸了,列祖列宗哪有吃配給制的!從一桌飯菜中也透出一個日薄西山、氣息奄奄的朝廷余日無多,行將滅亡的氣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