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如懿傳》:跪下去!跪下去!
《如懿傳》里,乾隆皇帝出于各種心理懷疑御前侍衛(wèi)凌云徹與皇后有私情,然而他并沒有直接殺了凌云徹,而是用更屈辱的辦法把凌云徹變成了太監(jiān),然后把小凌子送到了皇后跟前??v使你還沒看過《如懿傳》,想到這一幕你也會覺得這個皇帝已經(jīng)心理變態(tài)了。
從這一刻起,《如懿傳》最后的高潮正式降臨,用這種極致的摧殘開啟了結(jié)局,連作為一個旁觀者的我都不自覺地對這個皇帝開始痛恨,更何況在劇中忍受了一輩子的女主——如懿。
也是從這一刻起,《如懿傳》的立意已經(jīng)完全被建立起來了,盡管從第一集開始,它就已經(jīng)暗示了它所想表達的深邃命題。比如熹貴妃(后來的太后)對皇后說:「每場戲的結(jié)局,都有定數(shù)的。」又比如雍正要弘歷去坐坐龍椅,雍正說:「朕坐在這龍椅上,一樣不能隨心所欲。」
皇權(quán)來自皇帝,但并不代表皇帝可以一味地釋放自己的欲望,他同樣只能不斷地壓制,直到皇權(quán)吞沒了自己,將自己變成冰冷的機器。
《甄嬛傳》里的雍正是一個不耐煩的道具,但《如懿傳》里的乾隆曾經(jīng)是弘歷。
但從隱隱然暗示主旨,到最后揭開主旨,是需要經(jīng)歷一個漫長的過程的,否則就會不讓人信服。為了表現(xiàn)出這個命題,《如懿傳》就必須進行建構(gòu),因此在本劇前半部分,它必須在觀眾心中建立起男主對女主的喜愛。
于是我們從第一集就能看到,弘歷和青櫻(后來的如懿)是青梅竹馬,但是話鋒一轉(zhuǎn),很快寶親王身邊就有了許許多多的其他女子。面對這么多女子,乾隆沉浸其中,他從不認為自己獨享眾人有什么不對,同時也覺得青櫻就是應(yīng)當一生只有他這一個丈夫,而這時他對青櫻的寵愛,在他看來是無與倫比的。
盡管如懿也曾有過美好的遠景,郎世寧向她傳達了來自西方的價值觀:男女平等。一個男子只有一個妻子,妻子在不滿意的時候可以提出斷絕婚姻關(guān)系。這番話說中了還是妃子的如懿的心思,她向弘歷提出來時,乾隆說:「你得守著三綱五常。」
因此在《如懿傳》前半部分的建構(gòu)中,我們也能夠看到,這種喜愛本身,本質(zhì)上是寵愛,是一個主人對寵物的喜愛,是施與給如懿的愛,而不是平等的愛。
在乾隆看來,他已經(jīng)給了如懿皇后的尊號,那就已經(jīng)是最對得起如懿了,如懿沒有理由再對他多加要求了。正如他在劇中說的那樣:「你是朕的妻室,更是朕的皇后,要承擔中宮的職責,你得替朕想辦法呀。」
什么職責呢?原來,只是乾隆貪戀一名叫做寒香見的女子的美色,而寒香見心有所屬不愿委身于乾隆,甚至要絕食一心求死,乾隆無奈,便以如懿是皇后的身份要如懿承擔職責,勸說寒香見。
這時的乾隆已經(jīng)完完全全下意識地覺得,這一切都是他的,都應(yīng)該是他的,別人所能得到的一切都是他施舍的,因此他有權(quán)力要別人替他做一切事,就像是對如懿,他心里一定在想:皇后都給你做了,你還計較這個做什么?
從這一刻起,前半部分鋪墊的所有的男主和女主之間的感情,到了這里建構(gòu)戛然而止,然后就是轉(zhuǎn)瞬即下的解構(gòu)。
前面的建構(gòu)有多強烈,后面的解構(gòu)就有多撕心裂肺。只是這種撕心裂肺是內(nèi)心的,是暗流涌動的。
于是當如懿把這件事告訴她的好姐妹海蘭時,海蘭問她是不是真的要去后,她的回應(yīng)就很有意思了。
如懿先說:「我不想去,我也不愿去,看著皇上對她的樣子,我就在想,那我和皇上的曾經(jīng),算什么?」
上文有言,如懿已經(jīng)忍了半輩子了,而前半輩子里她所有的忍耐,其實都有一個支柱,那就是她和弘歷的感情,她堅定地認為弘歷是愛她的,所以她愿意默默承受旁人的誣陷和謾罵,也愿意承受獨守空閨的凄苦,甚至是在被打入了冷宮之后,她也堅持地覺得,她的弘歷會保護她的。
而此刻,她發(fā)現(xiàn)弘歷的心已經(jīng)不在她身上了,于是支撐她的東西崩塌了,所以我說,從此刻開始,前面的所有建構(gòu)到達了頂峰,也迅疾地滑落下去。
而這個女人,也從最一開始相信郎世寧那番關(guān)于男女婚姻的言論的青櫻,變成了對弘歷仍然抱有期望的如懿,最后變成了甘愿忍受這一切的皇后。
最后,皇后說:「可是作為大清的皇后,我只能去,讓皇上圣心愉悅,不是一個皇后該做的嗎?」
看,如懿活到最后,自己也認同了這一套。所以這種解構(gòu)的撕心裂肺沒有表現(xiàn)在表面上,它是一種凌遲,一種絕望的凌遲。
在其它后宮劇里,我們看到的所有人物配置,幾乎都是從《金枝欲孽》那一脈相承的。
主角入宮,宮里一定有飛揚跋扈的妃子,這個妃子一定是受皇帝寵愛的,同時也一定有一個侍衛(wèi)或王爺和主角交好,或者就是一個太醫(yī),或者都有,于是前期當女主開始受到皇帝的喜愛時,一定是妃子在不斷刁難,而這時這些侍衛(wèi)、王爺、太醫(yī)一定會挺身而出,幫助女主的還會有女主入宮時認識的小伙伴,甚至還會有皇后。
到了故事中期,飛揚跋扈的妃子就已經(jīng)敗下陣來,這時女主面臨的危機就更加隱秘了,因為當時的伙伴也許就此黑化,而那個幫助自己的皇后會再度出手,宣示她才是最后的大反派,所有人都在最后顯露崢嶸。
這一切都是在皇帝眼皮底下發(fā)生的,皇帝在這些劇里面,充當?shù)氖菍徟泄俚慕巧?,就比如《甄嬛傳》最后的大高潮,皇帝在審判皇后和熹貴妃時,做了那個最后裁決,他認為誰對,誰就是對。也難怪陳建斌后來采訪時說他在演雍正時,就覺得很煩,因為一群女性在他身邊不停嘰嘰喳喳,在《甄嬛傳》里,雍正就是這樣一個作用。
故事是女人們的,和雍正無關(guān)。
《如懿傳》在劇作上不一樣就不一樣在這里。前期它也看起來和以往的劇一樣,一個飛揚跋扈的妃子,一個心機深沉的皇后,但畢竟《如懿傳》按照歷史來說,如懿很快就當上了皇后,那么后面它該怎么寫呢?
看似炩妃又來了,可是炩妃之于皇后,只是增加威脅,算不得大敵人,它虛晃一槍,讓觀眾本以為炩妃作妖,沒多大意思了,突然它告訴你,如懿最后的敵人,是乾隆皇帝,是當年那個她的弘歷。
終于,皇帝不再坐山觀虎斗了,他也必須下場了。
這一招夠狠。因為我們知道,《如懿傳》的大歷史背景是乾隆朝,所以看起來是最后大反派的炩妃一定會死,而且還死在如懿這個皇后之后,所以不是乾隆就是海蘭最后殺了炩妃,這是把炩妃當作大反派時的套路,但是真正的反派呢?
真正的反派是乾隆。
歷史上活得最滋潤的皇帝就是他了。曾經(jīng)有過一個調(diào)查,問穿越回過去,最想做的皇帝是哪個,乾隆獲得的票數(shù)最高。盡管在后世很多人不是很喜歡他,但是在乾隆時期,他確實過得非常好。
出生時,他的父輩們在奪嫡,獨他一人被皇瑪法康熙喜愛。到了二十來歲,父親雍正駕崩,于是他順理成章即位,既沒有康熙即位時的主少國疑,也沒有像康熙的二阿哥允礽那樣做了四十年的太子。而做皇帝后,朝堂里鄂爾泰和張廷玉的斗爭讓他得以迅速控制朝政,朝堂外邊疆的平定讓他得以坐穩(wěn)皇位。甚至到了晚年,他都沒有疾病之苦,做了六十年皇帝后,為了不超過康熙的六十一年,安安穩(wěn)穩(wěn)退位當太上皇,頤養(yǎng)天年,整整活了八十八年。
沒有外患,沒有內(nèi)憂。
但是乾隆之所以能過得這么滋潤,是因為他的祖父和父親一個鞏固了疆土、一個充實了國庫,也是因為當時世界上各國還沒真正崛起,乾隆皇帝要英國使臣下跪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前些日子華盛頓和乾隆同時期的事情也傳得很廣。
在電視劇《大清鹽商》里,就以這個對比做了開頭。
所以,乾隆的滋潤,是建立在對所有人的蠶食上的,不僅僅是對臣民,甚至包括了對他的子孫后代,于是誰都知道,1840年,英國的一聲炮響,中國的大門被迫打開。
這種蠶食,投射到后宮,就是《如懿傳》。
帝王,雖然是當時社會上地主階級和農(nóng)民階級的平衡態(tài),某種意義上必須同時代表兩個階級的利益,但很明顯,帝王更代表地主階級的利益,因此他是天子,是君父,是天底下最尊貴的人。
這種「尊貴」,就意味著帝王在當代社會必然是應(yīng)當被批判而不是被代入的。
于是你會看到,在斷發(fā)這場戲里,如懿最終和乾隆攤牌了,她的那番話告訴自己、告訴乾隆,也告訴觀眾,她已經(jīng)徹底看明白了這個人:
「皇上既然又提起孝賢皇后,臣妾倒想說一說,孝賢皇后在世的時候,身在中宮也算無可挑剔,對皇上百依百順,從不忤逆,皇上不也對她不滿,以至于她不能安心?然而孝賢皇后死后,皇上卻對她百般追思,情深幾許,可這里邊又有幾份情真?就算是容嬪,皇上曾經(jīng)如此瘋魔,對她又是真的愛惜嗎?皇上就像您最愛惜的水仙花,臨水自照,您只愛惜您自己。」
這才是乾隆的真實內(nèi)心。當年的弘歷早已隨著青櫻去了,而今的乾隆,也終于成了雍正口中那個必須要毀滅一切正常情感的皇帝。
在影視作品里,對帝王將相的認同其實并不少,甚至在一些很好的戲劇作品里,也不免對帝王將相產(chǎn)生了一定意義上的移情,比如《雍正王朝》,比如《走向共和》,最明顯就是戲說劇《康熙微服私訪記》。雖然這些戲好,但這些戲在思想上是認同地位的。
我們從不否認有的帝王的確是有進步意義的,但我們對于帝王的行為,要批判性繼承,而不是認同,更不應(yīng)當去代入。
因此當我看到凌云徹因為莫須有就被乾隆下令從侍衛(wèi)變成太監(jiān)后,我就已經(jīng)不再只是一開始那個從旁觀者的角度對乾隆進行批判了,我開始深入劇情地痛恨起了這個乾隆。
但有一個問題其實我們還沒有解決,那就是我們都說了,乾隆已經(jīng)不愛如懿了,那他為什么還要這么做?
這個問題想明白了,所有的問題就都解決了。
其實很簡單,因為在乾隆看來,就算他早已不愛如懿了,如懿也是他的私產(chǎn),而不是一個人,所以無論是誰,哪怕只是有可能地在覬覦他的私產(chǎn),他也是不允許的。
看,乾隆在笑,可是他真的開心嗎?
當他低著頭,微微瞇眼,嘴角輕揚時,這不是在調(diào)笑,而是在皮笑肉不笑。
從彈幕和微博來看,霍建華也許掉了不少粉,但是這不重要,他的掉粉,恰恰說明了他成功理解了這個角色,并且將乾隆的內(nèi)心外放了出來,換言之,他成功飾演了一個心理變態(tài)的皇帝,所以長遠地看,當觀眾意識到他演成功時,會對他刮目相看。
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個角色成功了,這部劇也就成功了。
那個純情的弘歷,已經(jīng)徹底變成了變態(tài)的乾隆。
歷史上的乾隆不一定是一個變態(tài),但這不重要,無論乾隆是風流、是變態(tài)、甚至是禁欲,這都不重要,因為《如懿傳》想要控訴的,從來都不是乾隆。
對乾隆的痛恨只是移情的第一步,第二步應(yīng)該是對整個封建時代的痛恨。
當所有人都被異化,當所有人都在泥淖中無法掙脫,有的人選擇死亡,有的人選擇沉入,于是你終于知道,《如懿傳》里變態(tài)的乾隆,不只是一個施暴者,他也是一個受害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