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d_ptr在boost庫中已經有多年了,C++11又為其正名,把他引入了STL庫,放到了std的下面,可見其頗有用武之地;但是shared_ptr是萬能的嗎?有沒有什么樣的問題呢?本文并不說明shared_ptr的設計原理,也不是為了說明如何使用,只說一下在使用過程中的幾點注意事項。
智能指針是萬能良藥?
智能指針為解決資源泄漏,編寫異常安全代碼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那么他是萬能的良藥嗎?使用智能指針,就不會再有資源泄漏了嗎?來看下面的代碼:
void func( shared_ptr<T1> ptr1, shared ptr<T2> ptr2 );
func( shared_ptr<T1>( new T1() ), shared_ptr<T2>( new T2() ) );
上面的函數調用,看起來是安全的,但在現實世界中,其實不然:由于C++并未定義一個表達式的求值順序,因此上述函數調用除了func在最后得到調用之外是可以確定,其他的執(zhí)行序列則很可能被拆分成如下步驟:
a. 分配內存給T1
b. 構造T1對象
c. 分配內存給T2
d. 構造T2對象
e. 構造T1的智能指針對象
f. 構造T2的智能指針對象
g. 調用func
或者:
a’. 分配內存給T1
b’. 分配內存給T2
c’. 構造T1對象
d’. 構造T2對象
e’. 構造T1的智能指針對象
f’. 構造T2的智能指針對象
g’. 調用func
上述無論哪種形式的構造序列,如果在c或者d / c’或者d’失敗,則T1對象所分配內存必然泄漏。
為解決這個問題,有一個依然使用智能智能的笨重辦法:
shared_ptr<T> shared_ptr_new()
return shared_ptr<T>( new T );
func( shared_ptr_new<T1>(), shared_ptr_new<T2>() );
使用這種方法,可以解決因為產生異常導致資源泄漏的問題;然而另外一個問題出現了,如果T1或者T2的構造函數需要提供參數怎么辦呢?難道提供很多個重載版本?——可以倒是可以,只要你不嫌累,而且有足夠的先見性。
其實,最最完美的方案,其實是最簡單的——就是盡量簡單的書寫代碼,像這樣:
void func( shared_ptr<T1> ptr1, shared_ptr<T2> ptr2 );
shared_ptr<T1> ptr1( new T1() );
shared_ptr<T2> ptr2( new T2() );
這樣簡簡單單的代碼,避免了異常導致的泄漏。又應了那句話:簡單就是美。其實,在一個表達式中,分配多個資源,或者需要求多個值等操作都是不安全的。
歸總一句話:拋棄臨時對象,讓所有的智能指針都有名字,就可以避免此類問題的發(fā)生。
shared_ptr 交叉引用導致的泄漏
是否讓每個智能指針都有了名字,就不會再有內存泄漏?不一定??纯聪旅娲a的輸出,是否感到驚訝?
CLeader() { cout << "CLeader::CLeader()" << endl; }
~CLeader() { cout << "CLeader:;~CLeader() " << endl; }
std::shared_ptr<CMember> member;
CMember() { cout << "CMember::CMember()" << endl; }
~CMember() { cout << "CMember::~CMember() " << endl; }
std::shared_ptr<CLeader> leader;
void TestSharedPtrCrossReference()
cout << "TestCrossReference<<<" << endl;
boost::shared_ptr<CLeader> ptrleader( new CLeader );
boost::shared_ptr<CMember> ptrmember( new CMember );
ptrleader->member = ptrmember;
ptrmember->leader = ptrleader;
cout <<" ptrleader.use_count: " << ptrleader.use_count() << endl;
cout <<" ptrmember.use_count: " << ptrmember.use_count() << endl;
從運行輸出來看,兩個對象的析構函數都沒有調用,也就是出現了內存泄漏——原因在于:TestSharedPtrCrossReference()函數退出時,兩個shared_ptr對象的引用計數都是2,所以不會釋放對象;
這里出現了常見的交叉引用問題,這個問題,即使用原生指針互相記錄時也需要格外小心;shared_ptr在這里也跌了跟頭,ptrleader和ptrmember在離開作用域的時候,由于引用計數不為1,所以最后一次的release操作(shared_ptr析構函數里面調用)也無法destroy掉所托管的資源。
為了解決這種問題,可以采用weak_ptr來隔斷交叉引用中的回路。所謂的weak_ptr,是一種弱引用,表示只是對某個對象的一個引用和使用,而不做管理工作;我們把他和shared_ptr來做一下對比:
shared_ptr | weak_ptr |
強引用 | 弱引用 |
強引用存在,則引用的對象必定存在; 只要有一個強引用存在,強引用對象就不能釋放 | 是對象存在時的一個引用; 及時有弱引用存在,對象仍然可以釋放 |
增加對象的引用計數 | 不增加對象的引用計數 |
負責資源管理,在引用計數為0時釋放資源 | 不負責資源管理 |
有多個構造函數,可以從任意類型初始化 | 只能從一個shared_ptr或者weak_ptr對象上進行初始化 |
| 行為類似原生指針,不過可以用expired()判斷對象是否已經釋放 |
由于weak_ptr具有上述的一些性質,所以如果把CMember的聲明改成如下形式,就可以解除這種循環(huán),從而每個資源都可以順利釋放。
CMember() { cout << "CMember::CMember()" << endl; }
~CMember() { cout << "CMember::~CMember() " << endl; }
boost::weak_ptr<CLeader> leader;
這種使用weak_ptr的方式,是基于已暴露問題的修正方案,在做設計的時候,一般很難注意到這一點;總之,C++缺少垃圾收集機制,雖然智能指針提供了一個的解決方案,但他也難以到達完美;因此,C++中的資源管理必須慎之又慎。
類向外傳遞this與shared_ptr
可以說,shared_ptr著力解決類對象一級的資源管理,至于類對象內部,shared_ptr暫時還無法管理;那么這是否會出現問題呢?來看看這樣的代碼:
Point1() : X(0), Y(0) { cout << "Point1::Point1(), (" << X << "," << Y << ")" << endl; }
Point1(int x, int y) : X(x), Y(y) { cout << "Point1::Point1(int x, int y), (" << X << "," << Y << ")" << endl; }
~Point1() { cout << "Point1::~Point1(), (" << X << "," << Y << ")" << endl; }
Point1* Add(const Point1* rhs) { X += rhs->X; Y += rhs->Y; return this;}
cout << "TestPoint1Add() >>>>>>>>>>>>>>>>>>>>>>>>>>>>>>>>" << endl;
shared_ptr<Point1> p1( new Point1(2,2) );
shared_ptr<Point1> p2( new Point1(3,3) );
p2.reset( p1->Add(p2.get()) );
TestPoint1Add() >>>>>>>>>>>>>>>>>>>>>>>>>>>>>>>>
Point1::Point1(int x, int y), (2,2)
Point1::Point1(int x, int y), (3,3)
Point1::~Point1(), (5411568,5243076)
為了使類似Point::Add()::Add()可以連續(xù)進行Add操作成為可能,Point1定義了Add方法,并返回了this指針(從Effective C++的條款看,這里最好該以傳值形式返回臨時變量,在此為了說明問題,暫且不考慮這種設計是否合理,但他就這樣存在了)。在TestPoint1Add()函數中,使用此返回的指針重置了p2,這樣p2和p1就同時管理了同一個對象,但是他們卻互相不知道這事兒,于是悲劇發(fā)生了。在作用域結束的時候,他們兩個都去對所管理的資源進行析構,從而出現了上述的輸出。從最后一行輸出也可以看出,所管理的資源,已經處于“無效”的狀態(tài)了。
那么,我們是否可以改變一下呢,讓Add返回一個shared_ptr了呢。我們來看看Point2:
Point2() : X(0), Y(0) { cout << "Point2::Point2(), (" << X << "," << Y << ")" << endl; }
Point2(int x, int y) : X(x), Y(y) { cout << "Point2::Point2(int x, int y), (" << X << "," << Y << ")" << endl; }
~Point2() { cout << "Point2::~Point2(), (" << X << "," << Y << ")" << endl; }
shared_ptr<Point2> Add(const Point2* rhs) { X += rhs->X; Y += rhs->Y; return shared_ptr<Point2>(this);}
cout << endl << "TestPoint2Add() >>>>>>>>>>>>>>>>>>>>>>>>>>>>>>>>" << endl;
shared_ptr<Point2> p1( new Point2(2,2) );
shared_ptr<Point2> p2( new Point2(3,3) );
p2.swap( p1->Add(p2.get()) );
TestPoint2Add() >>>>>>>>>>>>>>>>>>>>>>>>>>>>>>>>
Point2::Point2(int x, int y), (2,2)
Point2::Point2(int x, int y), (3,3)
Point2::~Point2(), (3379952,3211460)
從輸出來看,哪怕使用shared_ptr來作為Add函數的返回值,仍然無濟于事;對象仍然被刪除了兩次;
針對這種情況,shared_ptr的解決方案是: enable_shared_from_this這個模版類。所有需要在內部傳遞this指針的類,都從enable_shared_from_this繼承;在需要傳遞this的時候,使用其成員函數shared_from_this()來返回一個shared_ptr。運用這種方案,我們改良我們的Point類,得到如下的Point3:
class Point3 : public enable_shared_from_this<Point3>
Point3() : X(0), Y(0) { cout << "Point3::Point3(), (" << X << "," << Y << ")" << endl; }
Point3(int x, int y) : X(x), Y(y) { cout << "Point3::Point3(int x, int y), (" << X << "," << Y << ")" << endl; }
~Point3() { cout << "Point3::~Point3(), (" << X << "," << Y << ")" << endl; }
shared_ptr<Point3> Add(const Point3* rhs) { X += rhs->X; Y += rhs->Y; return shared_from_this();}
cout << endl << "TestPoint3Add() >>>>>>>>>>>>>>>>>>>>>>>>>>>>>>>>" << endl;
shared_ptr<Point3> p1( new Point3(2,2) );
shared_ptr<Point3> p2( new Point3(3,3) );
p2.swap( p1->Add(p2.get()) );
TestPoint3Add() >>>>>>>>>>>>>>>>>>>>>>>>>>>>>>>>
Point3::Point3(int x, int y), (2,2)
Point3::Point3(int x, int y), (3,3)
從這個輸出可以看出,在這里的對象析構已經變得正常。因此,在類內部需要傳遞this的場景下,enable_shared_from_this是一個比較靠譜的方案;只不過,要謹慎的記住,使用該方案的一個前提,就是類的對象已經被shared_ptr管理,否則,就等著拋異常吧。例如:
上面的代碼會導致crash。那是因為p1沒有被shared_ptr管理。之所以這樣,是由于shared_ptr的構造函數才會去初始化enable_shared_from_this相關的引用計數(具體可以參考代碼),所以如果對象沒有被shared_ptr管理,shared_from_this()函數就會出錯。
于是,shared_ptr又引入了注意事項:
- 若要在內部傳遞this,請考慮從enable_shared_from_this繼承
- 若從enable_shared_from_this繼承,則類對象必須讓shared_ptr接管。
- 如果要使用智能指針,那么就要保持一致,統(tǒng)統(tǒng)使用智能智能,盡量減少raw pointer裸指針的使用。
好嘛,到最后,再做一個總結:
- C++沒有垃圾收集,資源管理需要自己來做。
- 智能指針可以部分解決資源管理的工作,但是不是萬能的。
- 使用智能指針的時候,每個shared_ptr對象都應該有一個名字;也就是避免在一個表達式內做多個資源的初始化;
- 避免shared_ptr的交叉引用;使用weak_ptr打破交叉;
- 使用enable_shared_from_this機制來把this從類內部傳遞出來;
- 資源管理保持統(tǒng)一風格,要么使用智能指針,要么就全部自己管理裸指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