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派,又叫“三元教”,此派是道教閭山派的分支。流行于中國南方少數(shù)民族,它的道教儀式主持者,有師公和道公兩種,師公以“梅山法主”唐、葛、周三將軍為其師主;道公則信奉正一派道教,尊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為道祖。 瑤族的祭祀就有“師邊”和“道邊”之分。但師公又尊道教為正教,并借用道教的“三元三官”的概念和含義來稱其師主為“上元唐相,中元葛相,下元周相”。道公舞以道教“上元天官賜福,中元地官赦罪,下元水官解厄”的教義為法則,形成了高、中、低三種位置進行舞蹈的“三元跳法”;師公舞則從陰陽五行、五方、五色、五帝等觀念出發(fā),形成按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進行舞蹈的“五方規(guī)則”。 梅山派,是道教在中國南方的一個支系,起源于洪州分寧縣梅山,該處尚有許旌陽[許遜]的磨劍地,宋徽宗曾降詔,令謝景仁去分寧縣,重修旌陽觀,并賜詔書一道,送該觀收掌,遇天寧節(jié)即撥放童行一人。 此派在南方少數(shù)民族中流傳甚廣。道教傳入瑤族各支系后,又與原始宗教融合,形成頗具特點的教派。 “梅山峒蠻……其地,東接潭,南接邵,其西則辰,其北則鼎、澧,而梅山居其中”(宋史)。聚居在這里的“梅山峒”人,憑藉雪峰山和資水的險阻地勢,自為生理,“舊不與中國通”。直到北宋開發(fā)梅山置縣之后,漢文化不斷注入,徭、苗、漢民族逐漸融合,當?shù)氐拿飞轿幕客竿鈦淼闹性幕⑾娉幕?,形成自己的地方特?新化屬梅山要地,古稱上梅山。 史載“元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覡作樂,歌功頌德舞以娛神”。 屈原放逐楚地,用巫辭以作《九歌》、《招魂》諸篇,以寄其懷憂之情。 古梅山人多信梅山教,打獵、捕魚前后都要祭“梅山神”,特別對倒立的“張五郎”崇拜有加。梅山教屬巫教,先民巫醫(yī)不分,巫史不分。古云“治病工也,或從巫”。古巫祝、巫師,即今“老司”、“道士”、“仙娘”。 張五郎,是流行于湘、黔、桂、瑜、鄂五省道教梅山教中的信仰神。也是原始宗教的獵神。梅山教有“三洞梅山”之分,“上洞梅山”為弓駑射獵者所信奉;“中洞梅山”為趕山打獵者信奉;“下洞梅山”為裝山套獵者所信奉。三洞梅山信奉的梅山教主神均為張五郎。是湘西南梅山教中唯一以木雕神像供奉的神明。人們往往對此神冠以“翻壇倒洞”四字,稱“翻壇倒洞張五郎”。張五郎是一個雙手撐地、兩腳朝天的倒立神。神像由民間專事神像刻作的工匠用野葡萄或家葡萄的藤雕刻。 明代建陽書林坊刻本《海游記》中有張五郎的身世傳說。雍州府張百萬生有一子名世魁,乳名五郎。進京赴試得中,尚書郭正以其女月英招張為婿。張攜妻赴山東青州府,于途中嵩山嶺郵亭驛,聞當?shù)赜幸粸趸R,若不祭祀對地方有害,便往祭之。不料于祭廟時,其妻被烏虎精攝入洞中。張世魁得太白星指點往閭山學罡法救妻。在返回途中,由于救妻心切,致使其妻燒死洞中。太白金星救活其妻,夫妻回閭山謝恩,張被封為閭山護法神五郎 梅山咒:五路梅山兵,上硐梅山扶大王,中硐梅山李大王,下硐梅山趙大王,楊士九郎,翻壇倒硐張五郎,一十二歲去學法,三十六歲轉回鄉(xiāng),尋到老君殿前過,拜見老君不起身,尋到西眉山上過,西眉山上早行人,看見蔡郎來挑水,蔡郎挑水灑壇場,左手端碗清涼水,右手拿起一主香,口中咬把飛毛劍,左手拿來斬妖怪,右手拿來斬邪精,敕封下壇場,翻壇倒硐張五郎,吾奉五猖兵馬,急急如張五郎律令敕。 老司”為人“打符”、“封禁”、“打醮”、“還愿”;““八字先生”為人“算命”、“看手象”,卜兇吉宿命。 梅山派在土家、仡佬、壯、毛難、畬等族中都有傳播,但以瑤族最為典型?,幾迳鐣墓砘瓿绨輾v來比較盛行,這也是以驅鬼捉邪為特點的道教,能夠被瑤族群眾所接受的主要原因之一?,幾迦罕娤嘈欧灿袨碾y病禍必是惡鬼作崇的結果。因此延請師公度戒消災。鬼的名目達數(shù)十種之多,被認為經(jīng)常出來作崇的有風鬼、三炎鬼、偷盜鬼、陰兵鬼、雙虹鬼、江鬼、虎鬼等。 梅山派尊奉上元唐文保、中元葛文仙和下元周文達為最高神,尊張?zhí)鞄煘樽鎺?,以梅山法主大圣張九郎為教主。三元合稱“三元大道”,師公自稱“三元門下弟子”。據(jù)《鬼腳科》所記,所信神祗有120馀位。 《鬼腳科》把三元化為三兄弟,唐朝時期,生于梅山。三兄弟后來到雪峰山雪峰寺學道,授業(yè)法師為張九郎和真武,學成后被授予道名。所信神靈多為民間道教的神祗。 鬼的名目達數(shù)十種之多,被認為經(jīng)常出來作崇的就有風鬼、三炎鬼、偷盜鬼、陰兵鬼、雙虹鬼、江鬼、虎鬼等。 云南文山州一帶師公經(jīng)書有《鬼腳科》、《功曹牒》、《上中下元伸奏》、《門外榜語》、《陰陽二牒》、《大令安壇川光》、《表式》、《師公法貝》、《啟師科》等; 所謂“度戒”,就是道教吸收信徒的入教儀式。在度戒之前,先要度過七至十五天的“投壇”齋戒期。 舉行儀式,師公用一整晚的時間念經(jīng)請神祗到壇,然后于次日早上舉行跳“五臺”儀式。師公在信徒身上蓋“上元印”,表示他已脫胎換骨,成為本派道教的信徒。 道公身穿繡有二十八星宿的道袍,念誦大量經(jīng)書,把所有神祗都請來“臨壇作證盟”。然后進行“天門度戒”,由主持儀式的證戒、引教和保見三位師父剪下度戒者的三小撮頭髮,并在剪發(fā)處蓋“玉皇印”,剪下的頭髮則獻給三清,并授給寫有戒律的陰陽牒和一枚“玉皇印”。獻發(fā)后度戒者就成了道教的皈依弟子,以后可跟隨其師父學習道法,濟世度人。 梅山派所信神祗,本民族的神祗較多,如行馬走馬觀花壇主九娘、威得雷主圣帝、雷家一般大小官員、東方轉化龍村法師、天羅李北壞玄天真、中央敬古郎君、三臺禾谷父母、馮耕賢圣四官、運財力士仙官、五色花大圣等。 藍靛瑤道公一派以《完滿科》為主要經(jīng)典,道公自稱“上清天師門下弟子”。陰牒燒化給三清、玉皇諸神眾圣,陽牒留給度戒弟子作為入道的證據(jù)。經(jīng)中稱主持葬禮的道公為“掌壇道士”或“法師”,稱死者為“齋主”,稱舉行葬禮的場所為“壇場”、“道場”或“喪場”。經(jīng)書的前一部是為死者贖罪,將其三個靈魂從地獄中拯救出來,為此要請九幽天尊、救苦天尊、朱陵天尊等眾神前來為亡靈“消罪”。 完滿科派則屬江西龍虎山的正一派分支,尊奉元始天尊、道德天尊和靈寶天尊三清為最高神,尊張?zhí)鞄煘樽鎺?,尊“玄中教主大法師”為教主。所信奉的神祗主要為正一派道教的神祗,正一道稱靈寶天尊為“上清境禹馀天靈寶天尊”,稱元始天尊為“玉清境清微天元始天尊”,稱道德天尊為“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 經(jīng)書有《完滿科》、《月內交陵科》、《靈寶大部經(jīng)》、《飛章科》、《交龍科》、《煉度科》、《伸斗科》、《安龍科》、《設醮科》、《書識式》、《被剃科》、《啟師科》、《闡朝科》等數(shù)十種之多,多用于替人度戒和超度亡靈。 古梅山人認為世上某些動物、植物與本氏族有關,即經(jīng)此物作為圖騰,以示保護和象徵。 一是“龍”,視為最威嚴、神秘、吉祥的象徵,每逢喜誠意節(jié)日要高舉彩龍(紙糊或布罩)游行,在鑼鼓喧天、銃炮齊鳴聲中舞動,熱鬧非凡。 二是“犬”,與梅山人狩獵有關,對犬十分寵愛,每逢大年初一吃年飯,第一碗飯要先喂犬,并加大片豬肉,連小孩取乳名,也大多冠以“狗”字。傳說此愛犬之習,也是為了紀念盤瓠(徭人、苗人的祖先)。 此外,梅山人還有以獅、虎、雞、熊為圖騰者。建新房要在大門上造個虎頭圖案,謂之“吞口”,以驅邪惡。 梅山境內的熊姓,相傳源于熊圖騰時代。黃帝軒轅氏亦立國于有熊。西周時黨政軍有鬻熊,為楚之祖先,均以熊為氏族圖騰。 古梅山人在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中求生存,利用當?shù)氐牟菟?、中藥治病,世代相傳,積累了許多驗方、妙方,造就了不少草醫(yī)名師。特另是對蟲傷蛇咬、跌打損傷、無名腫毒有神奇的療法、療效。往往在山野、路旁,隨手扯幾味草藥,用口嚼碎,敷一口、二口即愈?;蛞云胀ǖ氖澄铩⒉穗?,巧妙配伍,用于治病養(yǎng)生,如膳療、粥療、酒療等,屢見奇效。 冷水江市巖口鎮(zhèn)官溪村蘇得常的墳山后院上官溪一梅山巫教世家發(fā)現(xiàn)一本梅山巫教本經(jīng),其中一段咒語云: “……觀起祖師蘇法盟……觀起父師蘇法龍……新傳度男蘇法善……弟子用起天地金銀鏟,鏟開金井深萬丈,鏟開銀井萬丈深。弟子立起七指訣一道,收起藤精,收起柳精,收起樟精,收起鯉精,收起水精,收起石精,收起黃衣道士,收起白衣和尚,收起眼瞎之人,收起懷胎之人,收起孤魂野鬼,收起五色花貍,千隻莫過坳,萬隻莫過山,收來弟子禁中倒死……” 鐸山鎮(zhèn)花橋村蘇家灣院巫教世家蘇肇堅家的神龕上,供奉著梅山蘇氏的始祖蘇公法盛的神像。據(jù)清道光辛巳《蘇氏二修族譜·始祖太極公派衍世系總圖》載:“太極公,字文盛,號渾儀。湖南之蘇氏皆尊公為鼻祖云。子六:子旺、子隆、得常、得貴、得輕、長三。”法盛即文盛。而蘇法盛的形象竟為頭戴蚩尤日月帽,左手挽韁、右手執(zhí)鞭的武將,正好印證梅山蘇氏始祖為騎兵將領的傳說。 毛南族,現(xiàn)有7.2萬多人(1990年)。主要聚居在中國云貴高原的茅南山、九萬大山、鳳凰山和大石山一帶,而廣西環(huán)江縣的上南、中南、下南一帶山區(qū)被稱為“三南”,素有“毛南之鄉(xiāng)”之稱。 毛南族居住的地方重巒疊章,以信仰道教為主,帶有原始宗教的鬼神崇拜。在從事宗教活動的神職人員中,有道士、鬼師、巫師、鬼谷先生、法童等,他們有一定的分工,互不統(tǒng)屬,有的已專門依靠法事活動,為生活收人的重要來源, 鬼師是學梅山派的道教徒。 一般人稱道士為“文教”,稱鬼師為“武教”,武教的人專門從事還愿和趕鬼活動,不會打齋超度,不忌葷,他們是專門的神職人員。 巫師和鬼穀先生以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為主,能做法事的人很少,只能做卜掛,擇日,看風水等。 法童又稱“降豪”,分為“壓”、“禁”(均毛南語)兩種。做“壓”是一種問鬼活動,如家里有人生病則認為祖先找不到住處而同家作崇,這時要“問壓”。做“禁”和做“壓”的原因和目的不大一樣,場面比較隆重。因為家里常發(fā)生或現(xiàn)在發(fā)生了傷亡事故時才做禁。做禁時,除米頭和錢外,還有雞、豬肉等供物,法童躺有供床前的席子上,蓋上被單,并由另一法事在其身邊念經(jīng),讓他到陰間與傷亡的人通話,從而弄清家中發(fā)生不幸事故原因。 毛南族信仰多神,往常進行各種敬神活動,諸神又分家神與外神兩種,家神有祖宗,灶王、財神(又土地神)、三界公爺、婆主(即圣母娘娘)、社王、觀音等。前五種神都寫于一張紅紙,貼在廳堂的神龕上,過年過節(jié)要用肉酒供祭,家神中的門神則貼在大門上,護衛(wèi)門庭,不讓惡鬼進住,保傷人畜安全。 外神有蒙官、莫六官、李廣將軍等。蒙官是一種惡神,人們生病都認為是它在作崇,須用小豬和雞鴨作祭品,請鬼師到水邊禳解。莫六官被認為是“保護地方的善神”,因此,人們在結婚還愿時均請莫六官。李廣將軍的神位設在每個村頭的進口處,被認為是護衛(wèi)人畜平安的村神,每年除夕和七月中元節(jié)時,家家戶戶都用豬肉或雞、鴨酒飯供奉,為小孩“招魂”。 瑤族的盛大祭祀活動仍然保留著明、清時代的典儀遺風,要掛盤王、三清、三元、四帥、龍王等帛畫,并由道公和師公主祭主跳,配以跳鼓、跳鑼、跳銅鈴、跳羅帛、跳花帶、跳法棍等舞蹈。其中,跳鼓乃是儀式活動中的主要舞蹈,盤鼓為主奏樂器。云南瑤族的盤鼓(又叫扁鼓)大小各異,故盛行“盤鼓舞”而無“長鼓舞”,據(jù)本族人說是因為長期遷徒之故,長鼓不好攜帶,進入云南后便逐漸失傳了。度戒儀式還有祭祖還愿的“跳盤王”、祭祖納福的“跳江樓”、緬懷亡人的“龍蟲舞”和驅鬼除邪的“丟曼”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