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書法名家名帖選——《蜀素帖》 《蜀素帖》是北宋書法家米芾于元祐三年(1088年)創(chuàng)作的行書絹本墨跡書法作品,現(xiàn)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蜀素帖》為作者在蜀素上書其所作各體詩八首而成,其作品內(nèi)容即為當(dāng)時的游記和送行之作。其藝術(shù)風(fēng)格則以和諧變化為準(zhǔn)則,天真自然為旨?xì)w,通體筆法跳蕩精致、結(jié)體變化多端、筆勢沉著痛快。 《蜀素帖》被后人譽(yù)為“中華第一美帖”,是“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人稱“天下第八行書”。 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的九月,應(yīng)湖州(浙江吳興)郡守林希之邀請,赴太湖近郊的苕溪游覽。正值時宜,米芾遣興抒懷之余賦詩數(shù)首。臨行前,林希取出珍藏二十多年的蜀素一卷,請他題寫詩文。米芾信手而成此《蜀素帖》。 米芾用筆“八面出鋒”,于變化中顯沉著筆力,正側(cè)藏露,長短粗細(xì),體態(tài)萬千,充分體現(xiàn)了其“刷”字之風(fēng)。《蜀素帖》通篇用筆縱橫揮灑,動蕩搖曳,駿急痛快。在正側(cè)、偃仰、向背、轉(zhuǎn)折、頓挫中形成剛?cè)嵯酀?jì)的姿態(tài)、痛快淋漓的氣勢與沉著痛快的風(fēng)格。 此書作中,字的起筆往往頗重,到中間稍輕,遇到轉(zhuǎn)折時提筆側(cè)鋒直轉(zhuǎn)而下,如“初”字,形成懸崖勒馬之勢,其八面出鋒之感盡顯淋漓盡致。然下筆的著重點有時在起筆,如“便”字;有時在落筆,如“醉”字;有時卻在一筆的中間,如“年”字,這實則是米字富于變化的魅力之所在。 “豎”豐富多姿。如輕起輕收發(fā)力于中段的“尖頭懸針內(nèi)偃豎”,如“華”字,“柳葉豎”如“苧”字。懸針收筆處有正有側(cè),或曲或直,或以字的主筆形式出現(xiàn),或以豐富字本身的形式出現(xiàn),或以傳承筆意的形式出現(xiàn),等等。 “撇捺”筆的揮灑變化賦予了米字勢不可擋的氣魄。如“丿”有“一波三折撇”“立勢撇”“挑撇”等。如在行筆過程中“厭”字的一波三折,“箋”字的遒勁有力,“會”字的筆斷意連等。捺則呈現(xiàn)出或頓筆實收,或鋒芒畢露的萬千形式。撇捺擺宕感強(qiáng)烈,如人之手足,呈姿態(tài)萬千之狀。 《蜀素帖》中“鉤”可分為“蟹爪鉤”如“水”字,“上挑鉤”如“擬”字,“平拖鉤”如“鶴”字等。用筆皆干脆爽利,內(nèi)含駿健豪勁之美,呈現(xiàn)出豐富的用筆變化。 全卷內(nèi)容如下: 擬古 其一 青松勁挺姿,凌霄恥屈盤。種種出枝葉,牽連上松端。秋花起絳煙,旖旎云錦殷。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柏見吐子效,鶴疑縮頸還。青松本無華,安得保歲寒。 其二 龜鶴年壽齊,羽介所托殊。種種是靈物,相得忘形軀。鶴有沖霄心,龜厭曳尾居。以竹兩附口,相將上云衢。報汝慎勿語,一語墮泥涂。 吳江垂虹亭作 其一 斷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鱸魚金破柑。好作新詩繼桑苧,垂虹秋色滿東南。 其二 泛泛五湖霜?dú)馇?,漫漫不辨水天形。何須織女支機(jī)石,且戲常娥稱客星。 入境寄集賢林舍人 揚(yáng)帆載月遠(yuǎn)相過,佳氣蔥蔥聽頌歌。路不拾遺知政肅,野多滯穗是時和。天分秋暑資吟興,晴獻(xiàn)溪山入醉哦。便捉蟾蜍共研墨,彩箋書盡剪江波。 重九會郡樓 山清氣爽九秋天,黃菊紅茱滿泛船。千里結(jié)言寧有后,群賢畢至猥居前。杜郎閑客今焉是,謝守風(fēng)流古所傳。獨(dú)把秋英緣底事,老來情味向詩偏。 和林公峴山之作 皎皎中天月,團(tuán)團(tuán)徑千里。震澤乃一水,所占已過二。娑羅即峴山,謬云形大地。地惟東吳偏。山水古佳麗。中有皎皎人,瓊衣玉為餌。位維列仙長。學(xué)與千年對。幽操久獨(dú)處。迢迢愿招類。金飔帶秋威。欻逐云檣至。朝隮輿馭飆。暮返光浮袂。云盲有風(fēng)驅(qū)。蟾餮有刀利。亭亭太陰宮。無乃瞻星氣。興深夷險一。理洞軒裳偽。紛紛夸俗勞。坦坦忘懷易。浩浩將我行。蠢蠢須公起。 送王渙之彥舟 集英春殿鳴捎歇。神武天臨光下澈。鴻臚初唱第一聲。白面玉郎年十八。神武樂育天下造。不使敲枰使傳道。衣錦東南第一州。棘璧湖山兩清照。襄陽野老漁竿客。不愛紛華愛泉石。相逢不約約無逆。輿握古書同岸幘。淫朋嬖黨初相慕。濯發(fā)灑心求易慮。翩翩遼鶴云中侶。土苴尫鴟那一顧。邇來器業(yè)何深至。湛湛具區(qū)無底沚??蓱z一點終不易。枉駕殷勤尋漫仕。漫仕平生四方走。多與英才并肩肘。少有俳辭能罵鬼。老學(xué)鴟夷漫存口。一官聊具三徑資。取舍殊涂莫回首。 元祐戊辰九月廿三日。溪堂米黻記。 印跋 《蜀素帖》有宋“米姓之印”、“金粟山藏經(jīng)紙”等?。幻鳌拔恼髅饔 ?、“王衡之印”等?。磺濉扒″泛病?、石渠寶笈、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定鑒、寶笈重編、“嘉慶御覽之寶”等數(shù)枚印。 帖幅前有清乾隆題“米芾書蜀素帖 神品”,以及歷代名人鑒藏者題文,有如: 明祝允明題曰:南宮帖。予見數(shù)本。每見未嘗無所得。此藏汪宗道家。尤為精粹。余比有意學(xué)米。安得常對面也。臨別漫志于尾。唐宋書苑大家。不過數(shù)輩。宗道皆能致之。歐陽公謂物長聚于所好。信哉。 明顧從義題曰:蜀素一卷。乃慶歷四年甲申東川所造。東園卲子中藏于家廿余年。至熙寧元年戊申裝褫成卷。先記其尾。虛其首。以將屬諸善書者。慶歷至熙寧。二十余年矣。至熙寧八年乙卯。胡完夫。徐道淵。閭丘公顯。觀于子中家。展轉(zhuǎn)數(shù)遍。亦題其尾。尚其素也。至元佑三年戊辰始為米溪堂書。熙寧至元佑。又幾二十余年矣。子中。完夫諸公愛其素如此。不知諸公及見溪堂之詞翰否乎。余自喜靖三十二年癸丑。得見于長安友人家。傾囊以構(gòu)之。余素愛米書。見者不下廿卷。此卷五百五十六字。詩體具備。墨妙入神。真秘玩也。且自慶歷至今。五百二十余年矣。完好如故。又為沈石田。祝枝山。文衡山三先生所賞鑒。尤為可寶。余每以此卷自隨。一日過吳中。謁衡山先生。獨(dú)不攜此。適有覆舟之厄。先生曰。米書在否。曰否。先生曰。豈無神物呵護(hù)至此耶。嘉靖四十年辛酉閏五月。研山居士顧從義。北上舟南陽閘。展卷謹(jǐn)識。 明王衡題:右米書蓋以老法用禿筆者。遒古可愛。甲辰閏九月九日王衡題于春水船。 明董其昌題其一曰:增城嗜書,又好米南宮書,余在長安得蜀素摹本,嘗與增城言米書無第二,但恨真跡不可得耳。凡二十余年,竟為增城有。亦是聚于所好。今方置棐幾。日夕臨池。米公且有衛(wèi)夫人之泣。余亦不勝其妒也。 董其昌題其二曰:米元章此卷如獅子捉象,以全力赴之,當(dāng)為生平合作。余先得摹本,刻之鴻堂帖中。甲辰五月,新都吳太學(xué)攜真跡至西湖,遂以諸名跡易之。時徐茂吳方旨吳觀書畫,知余得此卷,嘆曰:已探驪龍珠,余皆長物矣。吳太學(xué)書畫船為之減色。然后自寬曰:米家書得所歸。太學(xué)名廷,尚有右軍《官奴帖》真本。 董其昌題其三曰:崇禎七年。歲在癸酉子月。申甫計偕入都門。再觀于東華門邸中。一似米老重觀研山。第無玉蟾蜍淚滴之恨。董其昌識。時年七十九歲。 明沈周題曰:襄陽公在當(dāng)代。愛積晉唐法書。種種必自臨搨。務(wù)求逼真。時以真跡溷出。眩惑人目?;虮蝗酥笖`。相與發(fā)笑。然亦自試其藝之精。抑試人之知。如此所以名書。于宋與蔡蘇黃為四大家。后之人。惡敢議其劣。亦不容諛其優(yōu)矣。汪君宗道持其所書雜詠織行綾卷索題。佛頭上豈可作罪過。但以蘇長公論其清雄絕俗之文。超妙入神之字。今于此卷見之。因掇以塞其請云。正德改元八月下浣。 清董誥題其一曰:此米芾蜀素真跡卷。為大學(xué)士傅恒舊藏。壬寅冬。其子額駙福隆安家。不戒于火。而是卷適以付裝獲全。因進(jìn)入內(nèi)府。即題什紀(jì)其事。今春其孫豐伸濟(jì)倫家。復(fù)遭祝融之厄。使是卷不早入石渠。焉知不為丁甲下取。洵乎翰墨因緣。流傳有數(shù)。藝林名跡。當(dāng)有神物護(hù)持。不可思議耳。戊申孟夏。御識。臣董誥奉敕敬書。 董誥題其二曰:御制題東竺庵慈柏。松以千年稱。柏以萬年號。柏久于松見羣芳譜。是柏久于松。禹植古曽耀。見類函山川紀(jì)異。茲則以慈名。古也重兼少。郁蔥羣枝擢。盤屈一本抱。葉。偶橅米芾帖。甲松乙柏誚。凌霄不自立。柏見吐子效。柏豈有是哉。顛語真堪笑。每愛芾字而薄其詩。謂之。顛語至末句。更云。青松元無華。安得保歲寒。則更不知何謂。張照頻臨此帖。何未致一語耶。乾隆己酉季春月。臣董誥奉敕敬書于米芾蜀素帖卷后。 清乾隆題曰:猶看蜀素存米老。幸逭郁攸獻(xiàn)晉卿??芭c漁村為合璧。似爭蘭畹擅連城。書雖涉放原歸整。辭固云顛頗具英。磬折香光非謬譽(yù)。謂獅捉象是精評。癸卯仲春上澣御題。 米芾生性常喜歡到太湖之畔游山玩水,吟詩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