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某某,女性,78歲。主訴:頭暈乏力1周,伴惡心,于2013 年3月13日入院,入院診斷:腦供血不足,高血壓Ⅱ級,予以活血化瘀等對癥治療。癥狀減輕不明顯。 3月18日查房,刻下:頭暈不舒,時(shí)有惡心,口苦,納差,時(shí)有腹部隱痛,兩便調(diào)。舌淡紅,苔薄膩,脈浮弦。 中醫(yī)診斷:眩暈。
六經(jīng)辨證分析: 頭暈,口苦,納差,屬少陽病。 納差,時(shí)有腹部隱痛,屬太陰病。 苔薄膩,脈浮弦,屬水飲證。 六經(jīng)辨證:少陽太陰合病。
處方:柴胡桂枝湯合當(dāng)歸芍藥散合澤瀉湯。 柴胡24 黃芩12 法夏18 黨參18 炙甘草15 紅棗20 干姜12 當(dāng)歸20 芍藥20 川芎18 茯苓20 生白術(shù)20 澤瀉20 桂枝20(4劑) 4劑服完,患者頭暈明顯減輕,口苦消失,胃納漸開,舌淡紅,苔薄膩,脈浮弦,原方再進(jìn)4劑,4劑服完,癥狀消失,出院。
【按】少陽病提綱證:口苦咽干目眩?;颊叻蟽蓷l,診斷成立。腹部隱痛,屬太陰,《傷寒論》中太陰病篇,有桂枝加芍藥為主治。辨證為少陽太陰合病,選擇少陽太陰合病的主方柴胡桂枝湯合太陰病養(yǎng)血利濕正痛的當(dāng)歸芍藥散,加入止眩暈的澤瀉湯;但是患者陽明熱不明顯,因此澤瀉用小劑量與白術(shù)劑量相等,方證相應(yīng),效果理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