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除了對漁具有所要求外,基本功也是很鍵的,新手朋友們應該在釣魚的過程中,多多學習一些垂釣的知識,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魚具的功能。沒有一定的基本功底,就是你的裝備再高級,也沒有釣的“快感”。 本期《釣魚有門》就給大家分享一個釣魚奇招,就是如何根據魚星,來判斷腳下的水域都有什么魚,希望能幫到新手釣友們。
一,先判斷是不是真的魚星。水中出的氣泡很多,但有些不是魚星,如果不會看,很可能會把“地星”和“魚星”搞混,這里要說一下,地星是一種沼氣泡,為水下腐質物化學反應發(fā)出,這種的氣泡大小是差不多的,比較單一,多為成串上浮到水面的泡。而魚星呢,由于有一定粘性,上浮到水面后爆開的慢,且出現氣泡的位置較散開,還會有方向性的移動,這樣的,才是魚發(fā)出的。
二,根據魚星判斷是什么魚。鯽魚的咱說過了,鯉魚的魚星多呈現串狀,大小不一,加之每次吐泡較多,泡泡在水面就會變成一大團,挺明顯的特征。草魚的魚星多為個數較少的單個泡泡,且泡泡較小,但是量挺大,到了水面就變成一小片一小片的泡沫塊,如果遇到大泡,那定是大草魚。鰱鳙,常為繁密的小氣泡,多成片出現。鳊魚的魚星和鯽魚類似。鯰魚,也是小而密的泡,但是上升速度快,且氣泡到達水面馬上就破掉。
三,根據魚星判斷魚的大小。魚星的氣泡形態(tài)大小是不一的,完全可以根據氣泡上浮所呈現形態(tài)的不同,從而判斷水下魚的大小、密集度甚至魚種。比如,鯽魚的魚星是單個泡或三、五個泡,氣泡也就黑豆大小,而這樣的單氣泡和氣泡團直徑越大,說明鯽魚也就越大。另外,魚星浮現的氣泡范圍大,說明水下的魚就比較集中。通過這些,釣友們就可以選擇用什么類型的餌料、多粗的釣線、多大的魚鉤。另外呢,由于水域的不同,魚的活動度也有所不同,魚星的形態(tài)也會有少許變化,所以要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才更能準確的判斷魚情。
其實還有很多魚種的魚星沒列出來,小門只列了幾個常見的,大家有什么要說的要補充可以寫出來。要想學看魚星,對每個新手釣友來說都是一段長路,咱先入了門,剩下的,就好說了。 本文為《釣魚有門》原創(chuàng),愿與您分享關于釣魚的一切技巧,一切都為了您上魚!歡迎各路釣友大神吐槽指正,小編愿與您共同討論。 【原創(chuàng)首發(fā),圖片來源于網絡,與本文無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