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界成為孩子的課堂 點擊標題下方“少年商學院”關(guān)注 文丨少年商學院新媒體部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這話很江湖,但同樣用于人和大自然。2018年9月16日的超強臺風“山竹”至今已過去一周,你以為一切都偃旗息鼓了、重回正軌了,你錯了。 看看下面這些照片吧,觸目驚心——原本被人類丟在海邊或海里的垃圾,在一場臺風后還給了人類,一時之間滿地狼藉。大量垃圾漂浮在還未退去的積水上,海水混雜著漂浮物涌入大樓內(nèi),城市一下變成了大型垃圾場。 是的,我們當初隨手扔掉的垃圾,現(xiàn)在全找上門來了。 放眼望去,各種塑料瓶、啤酒瓶、塑料泡沫,花花白白一片,令人作嘔。
傳說中吐一口痰就要罰款的香港島也不例外,電梯口堆積的垃圾堵住了人們的去路。 看著海洋“如數(shù)歸還”的塑料垃圾,無非就是一種感覺:肆虐的“山竹”也在控訴著人類的惡習!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今天我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位荷蘭少年7年以來的的創(chuàng)舉,和英國女王的一個決定,以及一部完全不同于BBC風格、讓億萬網(wǎng)民唏噓和落淚的經(jīng)典紀錄片——《塑料海洋》(文末附觀看資源)。 “小孩子分對錯,成年人看利弊”,在很多人都覺得沒用的話題,在孩子們看來,關(guān)心環(huán)境、思考人類、改變世界,也是天生的創(chuàng)想的一部分。這些故事和影片,值得與孩子一同分享和觀看。 荷蘭少年的創(chuàng)舉, 和英國女王的決定 2011年,一位叫 Boyan Slat 荷蘭17歲少年,跑去希臘潛水時發(fā)現(xiàn)塑料袋比魚都多,然后他決定要做一項技術(shù),讓這些垃圾塑料自投羅網(wǎng)。 Boyan開始了長達兩年的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他不僅意識到了海洋生態(tài)的重要性,更意識到了海洋污染潛在的巨大危險。每年都有數(shù)百萬水生動物因海洋污染而喪命,人類要投入無數(shù)金錢清理沙灘上的垃圾,海洋污染還對人類身體健康有著一系列負面影響。 (Boyan Slat研發(fā)的設(shè)備) 最初,Boyan設(shè)想過許多工具,例如由兩艘大船拖行的巨大耙子。但這一創(chuàng)意經(jīng)測試耗資過大,且污染嚴重,因此作罷。2012年初,Boyan設(shè)計了一個裝備有巨型漏斗的設(shè)備。這一設(shè)備憑借洋流運動運轉(zhuǎn),因此可以節(jié)省昂貴的燃料費用,也可避免燃料污染。 Boyan在網(wǎng)站上解釋稱:“與其浪費燃料追著垃圾跑,不如讓垃圾自己跑進我們的裝置里?!?/span>他設(shè)計了一個收集設(shè)備,可以捕捉海面上的垃圾。這些被攔阻的垃圾,將會被回收,或者制成燃料。 在6個月的修改和測試后,Boyan將“The Ocean Cleanup”項目提交至非盈利民間機構(gòu)TedXDelft,該機構(gòu)一直致力于支持和推動令世界更加美好的項目計劃。同年,該計劃還榮獲荷蘭代爾夫特科技大學的“最佳工具設(shè)計獎”。 2013年,“The Ocean Cleanup”正式成形,百名志愿者致力于將這一設(shè)想變?yōu)楝F(xiàn)實,他們的目標是攔截和清理海上白色垃圾。為了使項目更具可行性,Boyan暫停學業(yè),并創(chuàng)辦第一家融資公司以處理募集來的6.5萬歐元。后來這個項目,被TIME雜志評為2015年度25個最棒的發(fā)明之一。因為它,預計用十年時間,就可以清理太平洋垃圾帶一半左右的塑料垃圾,清理成本為4.53歐元/公斤,僅為現(xiàn)有清理海洋漂浮物垃圾成本的3%。
Boyan并未止步于此。他表示將會為海洋清理運動繼續(xù)堅持下去。 決心拯救海洋的不只有Boyan Slat ,現(xiàn)年91歲的英國女王也正式發(fā)起了“塑料戰(zhàn)爭”,她宣布,在所有皇室地盤上,禁止使用塑料吸管、塑料瓶。
但其實,世界上第一個頒布限制塑料使用的法律的國家,并不是英國,而是來自于非洲,他們的理由很簡單:不好,還留著它干嘛?有時候,我們就是缺少了這樣的簡單果決。 藍色海洋里的殘忍景象, 一部紀錄片給說盡了
如今,全球各地的環(huán)保人士都在為保護海洋環(huán)境而奔走呼吁,這樣的景象不禁讓人想起一部關(guān)于海洋污染的紀錄片——《塑料海洋》,今天在這里與大家分享,相信會對各位有所啟發(fā)。這部紀錄片與BBC美輪美奐的《藍色星球》形成強烈對比。非常值得和孩子一起觀看。拉至文末獲取資源鏈接。 (《塑料海洋》海報) 本部紀錄片的導演克雷格·利森,本是來自澳大利亞的記者,他在尋找藍鯨的途中,發(fā)現(xiàn)了令人心碎的現(xiàn)象,由于內(nèi)戰(zhàn)而被封鎖了30年,原本蔚藍的斯里蘭卡海域,現(xiàn)在飄滿了垃圾,油脂,仿佛留不出一絲縫隙。 在海面和海下一公尺的水域,滿是含有乳化的油污和塑料碎屑,這些東西幾乎侵占全部的水下世界,事實上,在過去的十年里,我們制造的塑料總和要比上一個世紀更多。
再深處的水域會好一些嗎?不,就算是神秘的深海也一樣不會逃過塑料的迫害,在1600米深的海底,陽光永遠照不到的地方,有很多的塑料瓶,它們很可能永遠都會停留在這里。
克雷格花了4年時間,前往全球二十幾個地方,去探索如今海洋受污染的狀態(tài),以及關(guān)于塑料污染的真相。這部紀錄片,終于在2016年獲得了塑料海洋基金會的支持,開始放映,里面的殘忍景象撕扯著人們的心。 北歐挪威海域,一頭鯨魚死在海灘上:
它的胃里沒有任何食物,取而代之的是塞滿胃的30多個塑料袋 這只海龜外觀上并無傷痛大礙,為什么病弱呢?仔細看,它的鼻孔里插著塑料吸管。 想象一下,如果我們的鼻子里整日插著一根吸管,隨我們生活起居,會被折磨成什么樣子?工作人員花了8分鐘,終于拉出了這跟吸管,整個過程海龜痛苦無比,它的鼻孔鮮血直流。
這是一只被塑料袋卡住了喉嚨的海龜
發(fā)現(xiàn)它的潛水大叔說:“塑料袋緊緊地卡在它的喉嚨里,我必須用很大的勁才能將袋子拉出。海龜看起來非常虛弱,如果我再晚一點,它很有可能就被活活餓死?!?/span>
這只海豹被塑料打包環(huán)死死套住,由于無法自己解開,只能任由它卡在自己身上。
然而海豹越長越大,塑料環(huán)卻紋絲不動,始終沒有脫落的跡象,直至最后深深地卡進了海豹的肉里。救援人員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看著它死去。
會飛的海鳥也不能幸免于難,哪怕是生活在人跡罕至的南冰洋島嶼上的信天翁。它們飛了數(shù)千英里尋找食物,很多時候會把塑料誤認為食物,自己吃塑料,也喂孩子吃塑料。
有一只信天翁因為誤食塑料牙簽,導致胃被戳破,最終死去。而在這些信天翁的巢穴旁,堆積著非常多的塑料垃圾。
比肉眼可見的慘烈景象更可怕的,是塑料煙霧,看似藍色的海洋也不一定就真的是清澈的,海洋是一個沒有邊界的一個整體,洋流將塑料散布至全球各地的海面,美國丟棄的垃圾甚至可以漂流到南極洲。 (印著中文字樣的塑料袋飄到大洋彼岸) 海洋并不是塑料垃圾的終點 有人預言,到2050年,世界海洋里的塑料將會超過魚類總和。但是海洋并不是塑料垃圾的終點。 這些高密度分布的塑料微粒,在殺死了無數(shù)海鳥、魚和其他海洋生物,最終都會通過食物鏈將毒素回到人類的餐桌上。 研究人員分析了在中國各地超市購買的15種普通食鹽,他們發(fā)現(xiàn),食鹽中有用于生產(chǎn)普通塑料水瓶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玻璃紙和各種其他塑料。 也就是說,幾乎地球上的每個人,每天都在吃塑料。
這是因為,塑料制品在海洋環(huán)境下,經(jīng)太陽輻射、化學降解、海浪沖擊和海洋生物的吞食,大塊塑料逐漸變小,分身成無數(shù)的小于5mm的微小塑料。 這些微粒肉眼很難發(fā)現(xiàn),塑料微粒被魚吞食后,人吃魚,塑料微粒就會留在人體內(nèi)。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不只是在中國。
研究表明,海鮮愛好者每年可能吃進11000顆塑料微粒。在歐洲,一名海鮮食客在一年中通過海產(chǎn)品攝入的塑料微??赡芨哌_ 1.1 萬粒。 電影人喬·魯克斯頓是紀錄片《塑膠海洋》的制作人,他曾對媒體談到海洋塑料污染對人類的影響。 “這些化學物質(zhì)會進入食物鏈,不孕不育、癌癥、自身免疫系統(tǒng)問題、內(nèi)分泌紊亂、發(fā)育中兒童的行為問題、以及胎兒發(fā)育問題都與其有關(guān)。還有,看在老天的份上,別用吸管了?!?/span> 山竹臺風只是提醒人類,雖然海洋展示給我們的是它美好的一面,但是海洋里的塑料并沒有消失。它們正在以無數(shù)種不同的方式,回到人類的身邊。我們應(yīng)該從此刻便開始思考,如何最大限度的保護環(huán)境。 與孩子一起探討, 習慣養(yǎng)成背后是全球公民意識 從“山竹”還給人類垃圾,到荷蘭少年的創(chuàng)舉與英國女王的決定,再到《塑料海洋》紀錄片,少年商學院今天其實在“重申常識”——保護地球,小就是大。 關(guān)于全球環(huán)境與氣候變化的話題,作為大人和父母的我們,可以做得更多。往小里說,可以培養(yǎng)孩子好的行為習慣。從大里說,這是在培養(yǎng)孩子的公民精神。有的時候,不妨把話題拋給孩子:你可以向荷蘭17歲的少年學到什么,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 是的,永遠不要對孩子說“改變世界,不如改變自己”。 至少,用環(huán)境污染這個話題與孩子討論,刺激他們把問題看深,其實,更深層次的期望,還是從這些攸關(guān)每個人生活的事件里,引起孩子們獲取新知的動機。世界很寬廣,我們和孩子一起進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