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明的崛起第3-1節(jié) 屹立東方——大秦帝國 公元前221上,秦國滅掉了所有割據(jù)政權,統(tǒng)一了華夏天下。秦國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五百多年的戰(zhàn)亂,接下來的事就是剛剛安定的天下,該如何管理。當所有貴族與功臣都在等待秦王嬴政大封諸侯的時候,大臣李斯看出了秦王的內心想法,就是秦王依然想按著商鞅之法,進行中央集權。所以李斯牽頭廢分封制,推行郡縣制,而秦王嬴政當然很高興,這樣一個與西周不同的國家建立了。 秦國統(tǒng)一了天下,秦王嬴政感覺自己的功勞太大了,是周朝的王無法相比的,為了顯示自己的功績,嬴政必須要給自己一個偉大的稱號。歷史上的三皇五帝在人們心中是偉大的,最后,秦國君臣商定取“三皇五帝”中的兩字,秦王嬴政有了一個新的稱號——皇帝。 皇帝是至高無上的,所有的政治、經濟、軍事(這是今天的稱法)等都應該歸皇帝負責。嬴政廢除了周朝實行的“謚號制度”,在周朝時,實行“謚號制度”,就是周王或者其它諸侯,活著時候稱王或公,但死后,后人(主要是后一個王或大臣)會給這個王或公起個“謚號”,謚號一般是一個字,也有兩個字的,這個謚號必須能概括這個君王一生,也只能在固定的一些字里選,這就是“謚號制度”,比如好的謚號“文、武、宣、景、康”等,不好的謚號“厲、幽、煬、靈”等,中性的謚號如“愍、怌、思”等,所以我們聽到了周厲王、周幽王、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魏文侯、秦孝公、齊威王、秦昭襄王等等,這是他們死后的稱號,而生前他們只能被稱其爵位?!爸u號制度”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特點,周邊蠻族是沒有謚號的。但嬴政感覺“臣議君子議父”是在降低皇帝的威嚴,所以嬴政取消了“謚號制度”,稱自己為秦始皇,其后代依次為秦二世、秦三世,直到秦萬世。 只是名義上說皇帝的至高無上當然是不夠的,必須要有相應的制度,而最能保障皇帝權力的,就是郡縣制度。秦始皇廢除了分封制度,所有人都是皇帝的子民,不再有諸侯,自然沒有了“地方分權”。天下被了分三十六個郡,后來增加到四十多個,每個郡由郡守管理,而郡守是中央任命的,是不能由地方世襲的;郡下面又分為了縣或道,縣令也是中央任命;縣下面又設了鄉(xiāng)、里、亭,由于當時社會生產力不夠發(fā)達,中央很難統(tǒng)治到鄉(xiāng)一級,所以縣以下一般是“當?shù)亻L者”管理。通過郡縣制,秦朝中央能直接管理到地方,“被地方諸侯架空”的事情不會再出現(xiàn)了。郡縣制是中央集權最重要的制度,之后中國所有王朝都是在郡縣制度上修補而以。 由于天下所有事物都是中央管理,所以皇帝不可能獨自處理所有政務,秦朝在中央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叭敝械呢┫鄮椭实厶幚碚眨叭钡奶臼枪芾碥娛?,“三公”中的御史大夫負責奏章、下召、監(jiān)察等。下面的“九卿”是“分專業(yè)管理”,后來也可不是九個,主要是處理政務的。這樣,大臣輔佐皇帝管理天下,皇令可以直接下達到下面的郡縣。由于軍事很重要,所以和平時期,太尉是不設立的,軍權直接歸皇帝負責,只有在戰(zhàn)時皇帝才會將軍權交給有能力的大臣;御史大夫的權力實際是有限的,但由于秦朝很大,所以政務非常多,這樣丞相的權力相對就大些,因為皇帝處理不了繁重的政務。所以這種“三公九卿制”,對皇帝“威脅”最大的,就是相權,丞相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丞相的命令往往可以直接下達到下面的郡縣。但“三公九卿制”畢竟是一種適應當時中央集權的需要,秦朝的中央權力大大加強。 秦朝加強中央集權,繼續(xù)使商鞅之法,秦始皇以戰(zhàn)國時法家人物韓非的思想為參考,建立了更嚴酷的法律。嚴酷的秦法嚴格了社會規(guī)范,有利于秦朝中央集權的加強,但也有一個問題,就是中原地區(qū)是天下的文化中心,是宗族結構,不太適應嚴法,所以秦法導致天下人們對酷刑的不滿,動搖著秦朝的統(tǒng)治。 在經濟上,秦朝的改革是偉大的。秦始皇統(tǒng)一了貨幣、度量衡,這相當于中國建立了統(tǒng)一的市場,對當時經濟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秦朝依然是“重農抑商”,自由商人開始消亡,之后中國所有王朝都是這樣做的,所以對中國社會的商業(yè)發(fā)展很不利。秦朝建立與土地掛鉤的戶籍制度,大大加強了秦朝的稅收能力,而類似這種戶籍制度,在中國一直持續(xù)到了今天。秦朝建立了發(fā)達馳道與棧道,這相當于今天的高速公路與通信網,秦朝的物資運送、人力調動能力大大提高。通過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與經濟制度,秦朝的國力崛起,中國文明的實力上升為當時世界一流水平。 在文化上,秦朝統(tǒng)一了以秦篆(也稱小篆)為字體的文字,當然小篆由于難書寫,所以整個知識界,文字在當時并沒有統(tǒng)一。 在中央集權下,秦朝的動員能力非常強,所以秦朝建立了強大的軍隊。秦朝的軍隊全面使用青銅作為兵器,以步兵為主力兵種,將武器生產制度化,完善了軍隊管理,這樣一支強大的秦軍保障了秦朝的防御及擴張。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兵三十萬駐守北方,抗擊匈奴,并取得大勝。為了防止匈奴南侵,秦朝修復了戰(zhàn)國時秦、趙、燕的長城,這就是我們熟悉的“萬里長城”,長城對防止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侵略有很大意義,后世王朝都使用長城防御北方少數(shù)民族。 當時的長江以南,是荒涼的,是蠻族所在地。秦朝統(tǒng)一中原后,發(fā)大兵收服了南方各蠻族,史稱“南服百越”,這樣南方正式進入華夏文明的版圖。為了統(tǒng)治南方,秦朝派五十萬定居南方,這些人含士兵、農民、各種工匠等,至此中國南方社會開始發(fā)展,并逐步融入華夏文明。 當時的秦朝,在政治、經濟、軍事上在當時世界上都是響當當?shù)?,大秦帝國屹立于東亞。大秦帝國的版圖北到遼東,東到東海,南到南海,西到今陜西、甘肅、四川部分,后世的華夏文明區(qū)域基本就在秦帝國的版圖上。 秦始皇統(tǒng)一了六國,但這功勞主要是秦始皇的祖先的,秦始皇的最大功勞是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大秦帝國,秦帝國的很多制度被后世王朝所使用,秦始皇當然就成了中國的千古一帝。秦帝國之后的中國,是一個新時代,所以秦以前的歷史,學者們一般先秦時代。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去了,在秦始皇近臣趙高、秦丞相李斯、秦始皇小兒子胡亥的陰謀下,害死了當時的太子扶蘇,胡亥繼位,這就是秦二世。而隨著秦始皇的死,大秦帝國也走向了滅亡。 第3-2節(jié) 起義故事——秦末戰(zhàn)爭、楚漢戰(zhàn)爭 秦朝的大亂,源于秦的酷法與濫用民力。秦朝完成了中央集權,所以秦朝調動全天下人力的能力大大加強,在秦始皇期間,秦朝領土擴張、修長城、修皇陵、修道路等等,調用了大量民力。而當時經過了戰(zhàn)國時代長期戰(zhàn)亂的天下,人們是需要休息的,社會生產是需要恢復的,但過多的民力被秦帝國征用,社會的農業(yè)生產受大了很大影響,底層百姓的生活很苦。秦朝的法律嚴酷,百姓擺脫命運的可能性又不存在,所以反抗的情緒彌漫整個社會。秦始皇在世時,由于秦始皇的權威及能臣的鎮(zhèn)壓,社會沒有反抗,但無能的秦二世即位,又殺掉了不少能臣,天下人們的起義就難免了。 公元前209年,一個偶然的事件發(fā)生了,就是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起義了。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平民大起義,起因很簡單,就是陳勝、吳廣領著九百人去戍邊,結果下雨耽誤趕不到了,按法律這些人可能活不了,所以大家就反了。起義的結果誰也沒想到,起義軍很快攻占了秦朝的很多郡縣,而強大的秦帝國竟無力反抗這些“土農民”的起義。 秦朝的軍隊很強,這是一個事實,但軍隊是歸中央管的,地方上的郡守實際只有一些“警察”而以,而這些地方兵根本不想與起義軍對抗,所以幾個月時間,起義軍攻占了秦帝國的大半江山。而秦帝國“中央軍”的精銳,被派到了塞北對抗匈奴人,還有大量軍隊被派到了南方,而南方的士兵在南方“沉淀”下來后,過起了日子,不想管中原的事了。秦帝國的中央,正是權臣趙高奪權的時候,趙高為了“麻痹”秦二世,將關東(涵谷關以東,秦地為關中,其它戰(zhàn)國六國為關東)起義的事不告知秦二世,所以秦帝國開始沒有組織太有效的反抗。 陳勝在楚地建立了“張楚”政權,派武臣帶兵去攻占北方趙地,派周市進攻魏地,派吳廣西進。吳廣西進受阻,陳勝又派周文西攻秦地,周文在西進過程中,受到百姓支持,軍隊壯大很快,并奇跡般的攻入了秦地(即關中)。僅半年,平民起義軍影響了整個關東地區(qū),各地郡縣很恐慌,為了自保,很多郡守直接起義,或加入義軍或自行割據(jù)。更嚴重的是,六國的后裔開始反抗秦帝國。 秦始皇統(tǒng)一了天下,但只是統(tǒng)一了“硬件”,“軟件”沒有統(tǒng)一。在人們心中,是不認秦朝的,比如一個山東人只認自己為齊國人、南方人只認自己是楚國人,他們從來沒認為自己是秦朝人。而原來戰(zhàn)國被滅六國貴族的后裔時刻準備反抗秦朝復國,陳勝、吳廣的起義,給了他們機會。六國貴族的后裔與平民起義軍不同,對于起義,六國貴族后裔是“專業(yè)”的,在關東大亂時,六國貴族后裔們,開始了復國行動。而不管原六國王室是否還活著,各地的百姓依然支持復國。 陳勝的部將武臣,在攻占了趙地后,自封趙王;之后武臣的部將韓廣攻占了燕地,韓廣又自封燕王;陳勝的部將周市攻占了魏地后,立戰(zhàn)國時魏王室的后裔魏咎為魏王;戰(zhàn)國時齊王室后人田儋起義自立齊王。等等,很快,很多戰(zhàn)國時代的國家復國,這些新國家對秦朝發(fā)動進攻,給秦朝沉重打擊。而這些貴族后裔中,最厲害的,就是項梁的楚軍。 項梁是楚國大將項燕的兒子,項梁與他的侄子項籍(字羽,就是我們熟知的項羽)暗中一直準備在會稽郡起義。在天下大亂后,會稽郡守為了自保,打算率領郡內的百姓起義,找來了有名望的項梁幫忙,后來郡守又反悔了,可項梁項羽直接殺掉了郡守,然后號召郡內百姓起義,項家軍建立了。項家軍在項梁、項羽的帶領下,取得了很多勝利,成為了起義軍中最強悍的一支。 這里再說一支起義軍,這支起義軍在當時力量很小,但我們又必須得說的,就是劉邦的起義軍。沛縣人劉邦,本是一個小亭長,在一次押送犯人的途中,不少犯人跑了,這是死罪,但劉邦直接放了剩余了罪犯,和他們一起逃到了山林。在天下大亂后,沛縣縣令找劉邦回來起義,劉邦帶著人回去時,縣令反悔,劉邦帶著人把縣令殺了,百姓支持劉邦,稱其為沛公,這樣劉邦起義了。不管是劉邦的能力還是他的隊伍,實在太差了,最后,劉邦拉著隊伍對投奔了項梁的楚軍,這可以說是劉邦最正確的選擇。 天下大亂,而秦中央的朝政也很亂。趙高通過陰謀,害死了李斯,架空了秦二世,成為了秦帝國實際最高統(tǒng)治者,而趙高的職位便是丞相,這也說明了在中央集權下,丞相是很容易獲得最高權力的。但當周文帶大軍奇跡的攻入關中(秦地)后,秦朝震驚,秦二世終于知道了問題的嚴重,而趙高為了控制住局面,也必須組織抵抗了。 當時秦帝國的精銳大軍由大將王離率領,在塞北對抗匈奴,解決不了急迫的現(xiàn)狀;而南方的大軍“沉淀”在了南方,很難調回。最后一個英雄出現(xiàn)了,這就是章邯。章邯本是秦朝的一個文職官,但很有能力,在這危及的時刻,章邯主動請戰(zhàn)。章邯組織了驪山的罪犯與勞工,建立了一支軍隊,在章邯的帶領下,這支軍隊很快將周文的軍隊趕出了關中,而這支軍隊也在章邯的帶領下,成為了一支虎狼之師。 章邯軍團出關中,開始了平亂之路。周文全軍覆滅,周文自盡。章邯軍團讓天下義軍看到了當年大秦虎狼之師的風范,很多起義軍被打敗。陳勝也被章邯打敗,陳勝被自己的部下殺死。而影響最大的,是章邯軍團擊敗了項梁的軍隊,項梁戰(zhàn)死。 陳勝死后,起義軍的“精神領袖”失去,在項梁謀臣范增的建議下,項梁找到了楚王室后裔——熊心,把熊心立為楚懷王(戰(zhàn)國時代楚國歷史上也有一位稱為楚懷王)做為傀儡,而當時的天下相信的口號是“亡秦必楚”,所以大家名義上尊重楚怌王,這樣梁項得到了政治至高點??山酉聛恚椓簯?zhàn)死,這個傀儡的楚懷王獲得了實權。 楚懷王獲得實權后,剝奪了呂臣、項羽等原來項梁親信的兵權,任用了自己的親信,而劉邦也幸運了得到信任,劉邦自己的班底壯大了。 章邯軍團取得了很多勝利,但起義軍太分散了,章邯軍團很疲憊,所以章邯想出了一個戰(zhàn)略。章邯軍團進攻趙國,最后將趙國的大軍圍困在巨鹿這個地方,趙國求救,很多起義軍來救,楚懷王也派了楚國的上將軍宋義帶大兵去救趙國。這樣,天下近四十萬的起義軍聚集在了巨鹿,這正是章邯的戰(zhàn)略,章邯想集中殲滅起義軍。而這時,塞北防匈奴的秦帝國精銳軍團南下趙地,準備攻趙。這樣秦朝章邯軍團與“塞北軍團”合兵,起義軍形勢危險了。起義軍,實際是一些平民軍隊,沒有像樣的武器、盔甲,而“塞北軍團”是專業(yè)的正規(guī)軍,所以起義軍只是觀望,不敢交戰(zhàn)。 在楚懷王派上將軍宋義去救趙的同時,還派出了劉邦獨立帶領軍隊去向西進攻關中,直接攻打秦的老家。而在宋義的軍中,為了保險,楚懷王不情愿的派項羽為副將跟隨宋義。而這個兩個決定影響了天下的局勢。 觀望的宋義,不敢率楚軍出戰(zhàn),而項羽怒了,殺了宋義,楚軍將士本就是項家軍,所以支持項羽。楚懷王沒辦法,只能封項羽為上將軍。項羽率軍渡黃河,破釜沉舟,騷擾章邯軍團,沖擊“塞北軍團”,主將王離被生擒,楚軍十戰(zhàn)十捷。觀望的起義軍信心頓時上來了,全力進攻秦軍。這樣,秦朝“塞北軍團”覆滅,章邯軍團看形勢不好,逃走。起義軍取得了巨鹿之戰(zhàn)的全勝。巨鹿之戰(zhàn)后,起義軍與秦軍的實力的對比出現(xiàn)了對調,而項羽成為了“戰(zhàn)神”,項羽成為了全起義軍的上將軍,成為了起義軍領袖。 敗退的章邯軍團要返回關中,而趙高害怕章邯會奪了自己的權力,所以開始迫害章邯,章邯無奈,最后率二十萬秦軍投降項羽。而這二十萬秦軍成為了起義軍的經濟負擔,再加上起義軍對這支軍隊的恐懼,項羽坑殺了這二十萬降卒。到此,秦朝反抗的主要力量基本被消滅,項羽帶著兵鋒正盛的四十萬大軍向關中而去。 再說劉邦,劉邦帶著他的軍隊,向西攻打關中,這一路上,雖然沒有秦軍的主力,但關卡險要,劉邦也很辛苦,最后劉邦軍隊攻到關中,到達了秦帝國的首都——咸陽城。這一路上,謀士張良、說客酈食其起到了很大作用。 秦朝的形勢已很嚴峻,趙高為了穩(wěn)定統(tǒng)治,殺掉了秦二世,立子嬰為秦王,而新秦王子嬰很快殺掉了趙高。新的秦王子嬰想抵抗劉邦,但已無能為力,公元前207年,子嬰開城投降,僅持續(xù)了14年的大秦帝國滅亡。 劉邦這支平民軍隊進入了咸陽城,將士們都被秦帝國豐富的物質生活吸引了,但張良等人感覺不妙,勸說劉邦,劉邦明白了問題的嚴重性。最后劉邦退軍駐守在一個叫霸上的地方,并“約法三章”,整頓軍紀。而這時項羽大軍到了,之后發(fā)生了著名的“鴻門宴事件”。隨后,項羽帶起義軍進入咸陽,并“大開殺戒”。 秦滅亡了,大家開始研究之后的事,而項羽是絕對的權威。大家都感覺秦朝的制度不好,還應該回到周朝的制度,當然以項羽為霸主,項羽開始分封諸侯。項羽志向只在楚國,所以項羽自封西楚霸王,之后封了諸多國家,而分封的主要依據(jù),是巨鹿大戰(zhàn)中的其它諸侯功臣。劉邦被分封到了天下的邊緣——巴蜀漢中區(qū)域,劉邦也就是漢王。分封之后,項羽回到了西楚國的都城——彭城(今天的徐州),其它諸侯各回封地。 這種分封制,必然會出現(xiàn)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問題,問題首先出現(xiàn)在了齊國與漢國。項羽給齊地封了一個齊王,而當時齊地當時是有一個齊王田榮,只是那個齊地的田氏齊王沒參加巨鹿大戰(zhàn),所以項羽分封時就沒考慮他,但田氏齊王有實權,那個被項羽封的齊王被田氏齊國殺了。這個事令西楚霸王項羽不爽,楚國出兵討伐。 漢王劉邦在“邊緣地帶”很不爽,漢軍將士也想回中原,這時劉邦在相國蕭何的舉薦下,任用了一個軍事天才——韓信。在韓信的治理下,漢軍很快強大了,公元前206年,韓信率漢軍攻入關中,漢國的大本營遷入關中長安。之后在蕭何的治理下,漢國國力開始提升。 而東邊的戰(zhàn)爭依然在繼續(xù),項羽很快滅亡了齊國的主力軍,但之后齊國人的“游擊戰(zhàn)”,令楚軍陷在了齊地。就在這時,劉邦拉攏著好多諸侯的軍隊,共五十六萬聯(lián)軍,向西楚國攻去,很快占領了其都城——彭城。項羽的大軍仍繼續(xù)解決齊國的問題,項羽親率三萬騎兵進攻彭城,最后項羽又創(chuàng)造了奇跡,打敗了劉邦的五十多萬聯(lián)軍,收復了楚國領土。彭城之戰(zhàn)后,天下諸侯意識到了項羽才是天下霸主,而不能和劉邦混,最后天下諸侯倒向項羽。在項羽解決齊國的問題后,率大兵攻打漢國。劉邦在滎陽一帶抵抗住了項羽,之后拉開了楚漢大戰(zhàn)的序幕。 楚漢大戰(zhàn)從公元前206年開始,到公元前202年結束。在這四年多的戰(zhàn)爭內,單從戰(zhàn)役上講,項羽打了很多勝仗,而劉邦打了很多敗仗,但漢國的戰(zhàn)略獲得了勝利。漢國以關中為基地,在蕭何的治理下,漢國前線兵員、糧草很充足,而楚國沒這個優(yōu)勢。在戰(zhàn)略上,張良的分封漢國功臣的策略團結了漢國將士。在謀略上,漢臣陳平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如楚國最有遠見的謀士范增就被用反間計解決掉了。在軍事上,項羽只是個戰(zhàn)神,而軍事奇才韓信很會布整體局。所以,雖然表面上楚軍總打勝仗,但戰(zhàn)略上漢軍一直占上風。 劉邦在前線直接與項羽對戰(zhàn),彭越負責騷擾項羽的后方,韓信逐個收拾北方服從楚國的諸侯國,最后形成了漢聯(lián)軍對楚軍的包圍。垓下一戰(zhàn),項羽自盡,楚國勢力不再。天下新舊諸侯尊劉邦為主,混亂結束,漢朝開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