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癰
肺痿
肺癰者,癰生于肺葉也。
其初起之時,胸膈必痛;咳嗽之時,更加痛極,手按之處,更增氣急,其脈緊數(shù),此肺癰將潰也,咽喉之間,先自聞腥臭之氣,隨吐膿血,其脈但數(shù)而不緊,此肺癰已潰也。
夫未潰者易消,已潰者難療,然治之得法,亦有生者。
大約肺之生癰,由于肺中有火,而火成于肺氣之虛也。
治之法,烏可舍補肺而別求方法乎?然肺乃嬌臟,藥食之所不受者也。肺不能直補其氣,補胃土之氣,則肺金之氣自旺。雖火盛則毒生,火盛則毒亦盛,似未可竟置瀉火瀉毒之味。然不補肺氣,則肺金氣怯,而火毒更不易散也。于補氣之中,而行其攻散之法,則正氣無傷,而火毒自難存留也。
方用全肺湯內(nèi)消,不令其毒結(jié),此治未潰前之良法也。
用完肺散補胃以益肺,而急救其敗壞,此治已潰后之神方也。
至于消風散、太乙膏,皆可同治,然總不若全肺、完肺二藥之更神也。
更有久嗽之后,肺管損傷,此膚黃瘦,毛悴色焦,咽嗌雌啞,自汗盜汗,眠臥不得,口吐稠痰,腥臭難聞,必忍氣須臾,輕輕吐出。倘少重,必大痛不已,氣息奄奄,全無振興之氣,此肺痿生瘡非同肺癰也。
肺癰生于火毒,治宜速;肺痿生于勞傷,治宜緩?;鸲疽搜a中用瀉,勞傷宜補中帶清。故治肺癰宜大劑,治肺痿宜小劑。如養(yǎng)肺湯、延生湯最妙,可選擇而用之也。
外有生疽于胸之上者,乃紫宮、玉堂之穴也,屬于任脈,不比生于肺內(nèi)。然陽癥易治,陰癥亦有死者。
治法又不可單治肺經(jīng),當合腎與肺共治之。蓋任脈非腎水相滋,則火不肯散,而毒不宜消也。
肺癰生于肺之上,多不可救,按,吐痰必疼痛欲死。胃癰亦不可救,按,但吐痰轉(zhuǎn)少寬,惟重服散火解毒湯可救也。
地羅甘桔玄冬湯
伯高大師傳。治肺癰胸膈作痛,咳嗽尤痛,手按氣急。
玄參二兩 麥冬二兩
錦地羅一兩 生甘草一兩 桔梗五錢
貝母五錢 水煎服,一劑消半,二三劑全愈。
養(yǎng)肺去痿丹
岐天師傳,治肺痿久嗽,皮膚黃瘦,毛悴色焦,膈上作痛,氣息奄奄。
金銀花三錢
生甘草五分
生地二錢 麥冬三錢
紫苑五分 百部五分 百合二錢 款冬花三分
貝母三分 白薇三分
水煎服,服二十劑而膈上痛少輕者,便有生機,再服二十劑更輕,服五十劑全愈。
玄天散
南陽張真君傳。治同前。
玄參八兩
天門冬四兩 桔梗二兩
炙甘草一兩
水十五碗,煎二碗,再用蒲公英五錢、金銀花五錢,飽食后服之,初起者即消,日久者即化毒生肌。凡人生肺癰者,初起之時,咳而兩脅疼痛者,是即宜速用此方,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