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8月5日教綜答疑課內容。聽課方式:一起考教師app-福利-17蹭直播-教綜答疑課。 1、羅老師準備在全校公開課上講授課本生物圈食物鏈這一單元的相關知識,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互動以及活躍課堂氣氛,羅老師準備了多個視頻準備在課堂上播放。比如污染環(huán)境、自然災害等內容的視頻。并準備了大量的圖片讓學生對生態(tài)環(huán)境有一個更形象和直觀地了解.然而教研室主任指出羅老師敦學傳媒的選擇不怡當,原因在于 ( ) A本課的教學內容不適宜選用視頻和圖片作為教學媒體, B高年級的學生適宜采用培養(yǎng)抽象思維的教學傳媒 c傳媒不應該以兩種或以上感覺形態(tài)呈現(xiàn)教學材料 D傳媒以兩種感覺通道呈現(xiàn)的信息有密切關系 答案:D 解析: 一般認為,教學媒體以兩種感知形態(tài)呈示優(yōu)于以單一的感知形態(tài)顯示,三種優(yōu)于兩種的。這符合人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多種感官同時學習某一知識,可在人的大腦的不同部位留下痕跡。據(jù)此,教學媒體的設計者和使用者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多地調動學習者的各種感官的參與。 但這條規(guī)律在教學中的應用是有一定條件的。研究發(fā)現(xiàn),媒體通過視聽兩種感覺通道顯示和信息間有聯(lián)系的情況下,同時給予兩種感覺通道的刺激,會提高學習效果。但是,如果信息量多而超過一定的冗余度時,雙通道的呈示并不特別優(yōu)越,這時運用視聽呈現(xiàn)語詞并不比只用視覺呈示有更好效果。當媒體在兩種感覺通道呈現(xiàn)的信息完全無關且信息量很大時,則會使學習者難于接納而降低教學效果。例如學生還在讀板書的內容時,教師卻滔滔不絕地往下講了,這樣教學效果就不會好。 ——皮連生:《教學設計—心理學的理論與技術》 2墨子提出的“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從事焉”觀點,強調教學耍重視量力性原則,量力性教學原則實施的基礎是( ) A.教師吃透教材,精心備課 B.學生身心健康.具備學習能力 C.學校開展新課改活動.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D.開展家校合作,聯(lián)合家長共同參與教學 答案:B 量力性原則又稱為“可接受性” 原則,是指教學的內容、方法、進度等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是他們所能夠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他們經(jīng)過努力才能掌握,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 量力性原則的要求: (1)了解學生的發(fā)展水平,從實際出發(fā)進行教學。 (2) 考慮學生認識發(fā)展的時代特點。 從定義與要求中可以看出,B選項最合適。 3、(多選題) 通過相關系數(shù)來揭示研究對象的若干變量之間的關系,可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 A調查法 B測量法 C實驗法 D觀察法 E訪談法 答案:ABDE 解析: 心理學研究常常要通過控制自變量的變化來考查因變量的變化,從而了解變量之間的聯(lián)系。但是在很多情況下,變量之間雖然存在聯(lián)系,卻并不是上述這種因果關系,我們很難指出哪個變量是“因”,哪個變量是“果”,例如青少年的身高和體重。另一方面,有時現(xiàn)實條件不允許我們控制自變量,而是同時收集到各種變量的數(shù)據(jù),并且這些數(shù)據(jù)是自然觀察得來的,并沒有經(jīng)過條件控制,例如心理學研究中常用的量表、問卷調查。相關是度量和描述兩個變量之間關系的一種統(tǒng)計技術。之所以稱為“相關”,也就是說經(jīng)過相關分析得到顯著的結果,我們也只能說分析的兩個變量之間存在關系,卻不能推斷出它們有因果關系。 在心理學研究中,只有嚴格控制條件的實驗法能夠確定變量間的因果關系,其他研究方法只能確定變量間的相關關系。 4、倫理道德發(fā)展走向成熟,可以較自覺地運用道德原則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這是出現(xiàn)在學生發(fā)展的( )。 A.學前階段 B.小學階段 C.高中階段 D.初中階段 答案:C 解析: (1) 初中階段品德發(fā)展具有動蕩性 從總體上看,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雖然具有倫理道德的特性,但仍舊不成熟、不穩(wěn)定,具有動蕩性,表現(xiàn)在道德觀念的原則性、概括性不斷增強,但還帶有一定程度的具體經(jīng)驗特點;道德情感表現(xiàn)豐富、強烈,但又好沖動;道德行為有一定的目的性,渴望獨立自主行動,但愿望與行動經(jīng)常有距離。在此時期,既是人生觀開始形成的時期,又是容易發(fā)生品德的兩極分化的時期。品德不良、違法犯罪多發(fā)生在這個時期。根據(jù)研究,初二年級是品德發(fā)展的關鍵期。 (2) 高中階段品德發(fā)展趨向成熟 高中階段即青年初期的品德發(fā)展進人了以自律為主要形式、應用道德信念來調節(jié)道德行為的成熟時期,表現(xiàn)在能自覺地應用一定的道德觀點、信念來調節(jié)行為,并初步形成人生觀和世界觀。 總體來看,初中生的倫理道德已開始形成,但具有兩極分化的特點。高中生倫理道德的發(fā)展具有成熟性,可以比較自覺地運用一定的道德觀念、原則、信念來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 5、(不定項)閉卷考試時,學生主要的記憶活動是 ( ) A識記 B保持 C回憶 D再認 答案:C 解析: 識記的效果如何?保持怎樣,表現(xiàn)在再認和回憶。再認是經(jīng)歷過的事物再次出現(xiàn)時,引起已有經(jīng)驗的恢復,稱為再認?;貞浭墙?jīng)歷過的事物不在面前,根據(jù)一定的條件重新把它反映出來,稱為回憶。學生的開卷考試是再認,閉卷考試是回憶。 ——陳汝宣 《心理學》 6.能夠反映學生認識規(guī)律的教學原則是( )。 A.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啟發(fā)性原則 答案:D 解析: 有兩個教學原則反映了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它們分別是: 啟發(fā)性原則反映了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性。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能動認識過程,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認識不可能高效;沒有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人類的知識經(jīng)驗也不可能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精神財富。 ——陳偉軍《教育學》 直觀性原則反映了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學生掌握間接經(jīng)驗需要以直接經(jīng)驗為基礎。通過直觀可以給學生以感性的、形象而具體的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減少學習抽象概念的困難。 ——趙玉英 張典兵《教育學新論》 7.一位教師在解釋“掰”字的意思時,做了一個“分開兩半”的手勢進行演示,該教師所表現(xiàn)出的是體態(tài)語的( )功能。 A交流情感 B傳遞信息 C控制調節(jié) D形象吸引 答案:B 解析: 課堂教學體態(tài)語有四個功能,分別是:傳授信息、表達指示、溝通交流師生情感、組織管理課堂。其中,本題中的例子屬于傳遞信息的功能中的替代功能,即體態(tài)語能夠替代教師的口頭語言。 8、教師在撰寫教育反思時,所寫的內容中最重要的應該是() A.思得 B.思效 C.思改 D.思失 答案:C 解析: 教育反思的“四思”: 一是思得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師要根據(jù)課前準備時的教學設計實施教學計劃;另一方面,教師還要根據(jù)課堂教學中的實際情況,特別是根據(jù)學生反饋的信息,隨時調整教學方案。在這期間,教師必然會有心滿意足的地方,既有對原來教學設計中自我感覺周密嚴謹之作,也會有原來未曾預料到的隨機得意之作,還會有“無心栽柳柳成蔭”的精妙之果。這些教學實踐中之所得,往往是教師在課堂上偶現(xiàn)靈感,稍縱即逝的智慧的結晶,教師在講課之后應該及時追思回憶,并記錄下來。 二是思失 由于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一群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有著很大差異的活生生的青少年,他們在知識基礎、能力程度和認知水平上各不相同,因而,教師在課前的精心設計與課堂教學的實際總會有不相吻合之處,在教學中,“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即使是有多年教學經(jīng)驗的老教師也不能例外。 三是思效 教師反思教學的實際效果,主要是通過學生的練習作業(yè)、驗收檢測、個別詢問調查和對學生解惑答疑等手段,從中獲取反饋信息,然后進行綜合分析。 課堂教學的每一節(jié)課都有教學目標要求,對教學效果的反思,就是要研究和分析一節(jié)課的教學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達 到教學目標的程度如何。 四是思改 教師通過對自己教學的得、失、效的自我反思,促使自己進一步思考,造成“失”的原因是什么?教學效果不佳的癥狀何在?應該采取哪些有力的措施加以改進。例如,有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的欠缺,直接影響和干擾后續(xù)知識的學習,教師應及時幫助學生糾正、彌補。屬于少數(shù)學生的問題.可以進行個別指導,而大多數(shù)學生掌握不好的知識,則需要在課堂 上統(tǒng)一解決,甚至調整教學進度;對于在教學過程中自我意識 的缺陷,就要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修改或重新構建。 ——林崇德《教師教學技能導讀》 從上面表述來看,“四思”中“司改”是最重要的。 9、下列活動中,屬于問題解決的有( ) A.走樓梯 B.課堂互動 C.自主探索 D.合作交流 解析:本題題目應該是有問題的,BCD選項之時某種活動方式,要看它是用來干什么才能確定是不是問題解決。經(jīng)過查找,上面的題目應該是以下這個: 以下活動屬于問題解決的有( )。 A.走樓梯 B.研究登山路線 C.回憶辦公室門號 D.慢跑 E.走象棋 這樣的話,根據(jù)問題解決的特征,這道題應該選BE。 10、下列關于教育懲罰的觀點不正確的是() A.教育中不能沒有懲罰 B.懲罰只有符合負強化的意義才會產生最大的教育價值 C.懲罰只限于知過能改的行為 D.多用施予式懲罰,少用或不用剝奪式懲罰 答案:D 解析: 雖然關心、愛護學生是教師的天職,但這并不意味著教育手段只能是鼓勵與贊賞,懲罰同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手段,教育中不能沒有懲罰,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完整的教育本就需要“十八般武藝”,表揚、批評、獎勵、懲罰,什么都應該有,古今中外的教育實踐也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當然,懲罰與負強化之間也并不是截然分開的。假若學生因犯錯而受到懲罰,事后不但不再犯錯,而且在同樣情境下學到以適當行為替代不當行為,則這種懲罰在性質上就有負強化的意義。如,學生寫錯字后,老師罰學生重寫,結果學生不但不再將此字寫錯,而且將其寫得既正確爻美觀,這種“重寫” (懲罰) 在性質上就有負強化的意義??梢?,懲罰只有符合負強化的意義才會產生最大的教育價值。 運用懲罰,還要遵從以下原則:
11、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基本上包括兩個方面,一 是(),二是教育技巧。 A.教育理論 B.教育手段 C.教育思想 D.思想品質 答案:A 解析: 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基本上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育理論。即掌握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史、教學法等教育科學的理論知識。二是教育技巧。蘇聯(lián)偉大的教育家馬卡連何認為:沒有教育技巧的教師就不能成為好教師。他說:“只有在學會用十五種至二十種聲調來說‘到這里來’的時候,只有會在臉色、姿態(tài)和聲音的運用上能作出二十種風格韻調的時候,我就變成一個真正有技巧的人了?!?/p> ——羅正華 《教育學》 最后,說一下同學們問的兩個題目。第一個是: 不容易發(fā)生課堂行為問題的時候是( ) 這個題我們上來能夠直接排除BD,因為教學活動轉換時需要學生轉移注意,這是容易出現(xiàn)課堂行為問題的時候。上課即將結束時,學生已經(jīng)長時間聽課,感到疲憊,也是問題行為容易出現(xiàn)的時候。在AC中,我認為應該選C。因為A項開始上課時,學生在課間活動中的興奮還沒有平靜下來,也是容易出現(xiàn)問題行為的。只有C項正常上課時最不容易出現(xiàn)問題行為的。 第二個題目是: 學習長方形正方形,概括出四邊形的特點,加深平行四邊形,梯形的理解是什么學習( ) A.相關學習 B.派生學習 C.上位學習 D.并列結合 這個題是單選,但是其中既包含了上位學習,又包含了下位學習,確實比較難選。但是,我們在遇到這種問題時,一般應該看一下離問題最近的一段,即根據(jù)四邊形的特點,加深平行四邊形,梯形的理解。這是他要問的,是 下位學習。而題目中對原有四邊形的認識并沒有發(fā)生改變,因此屬于派生學習,選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