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條獨家原創(chuàng)視頻 安徽省祁門縣閃里鎮(zhèn), 有一個800年歷史的古村落, 名為桃源村。 這里擁有中國罕見的“一村九祠”, 更是祁門紅茶的發(fā)祥地之一。 然而因為交通閉塞,乏人問津。 2015年開始,建筑師馬科元用了三年時間, 給村子做了一系列“微創(chuàng)手術”。 他和團隊通過對一系列老房子的更新改造, 將現(xiàn)代建筑理念融入傳統(tǒng)的農(nóng)村建筑當中, 為整個村子注入新的活力。 他說,建筑師做鄉(xiāng)建, 不是一條富貴之路,而是清修之路。 自述 馬科元 編輯 莫竣威 在安徽,有非常多具有特色的村落,里面的古建筑和人文氣息保護得非常好。不過因為交通閉塞,村民的生活水平比較低,年輕人都到外面打工,只留下老人和小孩。 桃源村就是其中之一。這里有800年歷史,現(xiàn)在仍有300戶人居住于此。 桃源村 一村九祠 然而桃源村在歷史上曾經(jīng)是很顯赫的。明末清初之時,徽商走南闖北,財富滿貫。當他們飛黃騰達,就會向自己的村子捐贈祠堂和牌坊。桃源村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九座大大小小的祠堂,一村九祠之勢,在中國都是非常罕見的。 桃源村村民在制茶 這里也是祁門紅茶的發(fā)祥地,桃源村的一個茶號,1915年曾經(jīng)代表整個祁門地區(qū),參加美國巴拿馬世博會,獲得民間茶莊獎的金獎,從此祁門紅茶享負盛名。 建筑師馬科元 我們最早是2015年接觸到改造桃源村的項目。老房子歷史悠久,它們的氣息已經(jīng)完全融入這座古村,它的出生和落魄都帶著時間的印記。所以保留,勝于新造。 整個改造至今三年多,經(jīng)費用了超過500萬,但我們只做了3、4棟小房子,總面積不超過一千平方米。 南仕堂—飽讀詩書的本地姑娘 南仕堂是進入村子的第一幢房子,原來是一個小藥店。根據(jù)需要,我們把它改造成村子的接待中心,但不希望它是一個濃妝艷抹的網(wǎng)紅款,而是一個飽讀詩書的本地姑娘。 所以改造從規(guī)模、面積、高度上完全保留了以前老房子的樣貌。但打開門后,就會發(fā)現(xiàn)內(nèi)部別有洞天。 南仕堂建筑模型 室內(nèi)的整個木構體系重新設計。跟很多現(xiàn)代建筑不同,這間屋里梁和柱不再隱藏在墻體背后,而是顯露在外,構成整個空間的骨架,也更有氣韻。 古徽州地區(qū)的木構特點是“肥梁細柱”。因此為了讓柱子顯得纖細,原本粗大的柱子,被分解成四個細柱,成為一組“散柱”。將一根梁擴充成了并排放置的一組雙梁。 “散梁復柱” 所有梁和柱通過榫卯的方式咬合在一起,形成了“散柱復梁”的屋架體系,沒使用一根釘子。 整個空間有四面墻,它們各有特點: 三間折門 折門可以完全打開,讓室內(nèi)外完全交融。 影墻 我們把生長在外部的竹子,通過光影的方式投射到這面半虛的玻璃墻壁上。竹影婆娑,隨風搖曳,充滿整個室內(nèi)。 虛墻 用3000塊玻璃磚砌了一整面馬頭墻,一改傳統(tǒng)馬頭墻的封閉感,里面木結構的虛影呈現(xiàn)在外部。 樹墻 我們專門從800公里以外的苗圃園中,挑選了一棵彎曲的棗樹,砍下、運回,未經(jīng)修飾,掛于墻壁之上。 木梁柱和生樹并置于屋內(nèi),文與質、虛與實、內(nèi)與外、曲與直,就像文學里的對仗關聯(lián)。 宀屋—品茶論茶的公共空間 桃源村作為祁門紅茶的發(fā)祥地,盡管家家戶戶都有紅茶,但村子尚未有專門的茶室,供村民和客人品茶、論茶、賞茶,村民們也缺少個輕松悠閑相聚的地方。 我們便把一個占地60平米的荒廢農(nóng)舍,改造成茶樓,取名“宀(mian)屋”。 宀屋建筑模型 房子的外墻原封不動地保留,然后把內(nèi)部的木結構進行重新改造,并將屋頂向外懸挑,用來覆蓋、保護老墻。 整個房子分為兩層,一層是品茶、論茶空間,保留了老房子獨特的昏暗內(nèi)向氛圍??臻g焦點在室內(nèi)唯一一張深色胡桃木的長桌之上。 二層則是開放的公共區(qū)域。新的屋頂被抬高,跟老墻之間形成一條縫隙,空間維合感被徹底改變。 這使得內(nèi)與外有更多的互動:祠堂、田園、山巒的景觀從不同方向涌入內(nèi)部,村民可以從新的視點欣賞村子熟悉的景觀。 南亭敘 舊房 新屋 盤活桃源村 另外,我們還在村里改造了兩個客棧,分別取名為“南亭敘”和“停云、素月”。 南亭敘原本是一棟荒廢多年的老房,在保留了整個屋子的結構下,把現(xiàn)代人居住的一些需求置換進去,最終老房子和新房子一新一舊,相互同時出現(xiàn)在庭院里。 亭云、素月 而亭云和素月則建在半山腰上,是新建的。但同時我們保留了場地上兩棵銀杏樹,讓它們從房子中間穿越而出。 山腰上的茶亭 就在我們改造老房的同時,有很多破舊和廢棄的木材被拆下來。我們也把這些木料進行翻新,重新搭接成了一個小亭子,放在半山腰。它可以俯瞰整個村子。 我從事建筑10年,到鄉(xiāng)村做實踐大概也有5年了。 城市套路深,城市很多設計的方式和造型都是照著西方做的。直到來了鄉(xiāng)村才發(fā)現(xiàn),其實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的手法和理念,特別值得我們?nèi)W習、深究。而且在鄉(xiāng)下,設計師的自由度也會大得多。 但其實在鄉(xiāng)村做建筑的壓力不比城市小,一來是時間和經(jīng)濟方面的壓力。 在城市里,我們的工作對象更多是電腦和圖紙,只需花一個月,就能完成30萬平米的設計。 但在村子,我們面對最多的是工人和建筑本身。深耕這種小房子,需要考慮的事情則更多,可能花整整一年才完成300平米的改造??简灥氖窃O計師的恒心和耐力,而且報酬方面也與城里豐厚的設計費無法媲美。 建造過程中,也有許多來自村民的壓力,這次桃源村也一樣。工程開始之初,村民是難以理解改造能為村子帶來好處的。 于是村民會想方設法跟我們“對著干”,其中也有很可愛的破壞方式。例如在我們收工以后,他們會把剛剛栽種的植物給拔掉,以此來表達他們的不滿。 為了減低施工對他們的影響和不便,我們也主動為周邊居民的家,換裝了隔音門窗。 慢慢看到改造的成效后,村民也給改造提供非常多的建議,比如村里的老人會來跟我們講述以前這有一個什么樣的房子,它的造型是什么樣,用了什么木頭…… 我們會根據(jù)他們的描述,把村子以前的一個風貌復原出來。 當改造所帶來的長遠利益逐漸突顯,村民看到我們的改造激活了這個村子的潛力,為他們帶來旅客,增加旅游收入。時間一長,他們就會從心里支持我們。 而對于有意愿來鄉(xiāng)村做建筑設計的年輕人,我的建議是謹慎入行。因為這不是一條富貴之路,而是清修之路。但當你選擇了這行以后,心里面的富足,會比物質上的收獲要大得多。 部分圖片由唐徐國、趙奕龍拍攝 建筑圖紙由素建筑設計事務所提供 ▼ ▼ 點這里,進一條生活館逛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