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f31e610102ws13.html
尺八,因管長一尺八寸而得名,外切口,發(fā)展到宋代演變?yōu)閮?nèi)切口的蕭,帶根部的蕭為“簫管”和“南音洞簫”。尺八管身竹制,音色圓潤、柔美,可以獨奏、合奏或伴奏。
早在東漢時期,尺八的前身就已流傳于民間。到了隋代和唐初,尺八成為宮廷中的主要樂器。
而現(xiàn)存的蕭和尺八差異較大。留存于日本的尺八古管與宋代尺八一致。
尺八不僅僅只有1.8寸的管。圖一是尺八長度對應(yīng)不同音高表。
圖一
尺八音高表
圖二
五線譜音名
圖三
鋼琴鍵排列
尺八不同長度對應(yīng)什么調(diào)?
盛唐時期,尺八在當時的樂制、樂府和宮廷樂舞中,一直是重要的樂器。宋代以后,簫、笛等樂器逐漸取代了尺八的地位,以致在我國廣大地區(qū)已很難見到這種古代的樂器了。它目前只流行于閩南和臺灣,是演奏民間音樂--福建南音離不開的樂器。
尺八的形狀和簫相近,但管身較簫短而粗,取其竹子的根部制成,全長60厘米左右,吹吶徑2厘米。選材和制作都十分考究。選材多采用石竹、觀音竹和茉莉花竹,從齊土的地方切下,將竹節(jié)挖通無底,管體長一尺八寸,上端內(nèi)徑六分。
吹口最為重要,做成斜面月牙形,唐代尺八正面有5個按音孔,背面有1個按音孔。有的尺八設(shè)一膜孔,位置在吹口與正面音孔之間。到了宋代逐漸演變?yōu)檎?/span>4個按音孔,反面1個按音孔,也取消了膜孔。
尺八的音色和演奏方法與簫相似,但也有很大演奏方法的區(qū)別,但音量較簫大。發(fā)聲原理也是通過管內(nèi)空氣柱振動而發(fā)音。由于嘴唇在吹口的角度和吹氣的力度不同,以及手指按孔的變化,而使發(fā)出的音響和音高有別。尺八的音色圓潤、柔美、深沉而含蓄,細膩可如絲,洪亮可如雷,輕聲如柳絮,高聲如巨浪,甜美,柔和。
是一種演奏變化非常豐富的樂器。
尺八在1300多年前就已東傳日本。從隋高祖開皇20年(600年)起,正值日本圣德太子之時,日本曾屢派“遣隋使”和“遣唐使”前往中國,兩國間的友好往來日益頻繁,尺八和許多中國樂器,隨日本歸國使流傳東瀛。日本現(xiàn)在使用的尺八,已不限長短了,一般多為3節(jié)(竹節(jié))5孔(前4后1),不設(shè)膜孔,與宋代尺八形制一致?,F(xiàn)代日本尺八改進了內(nèi)徑的變化,使之同西洋樂器一樣,有變化的曲線,而不是一條直線??捎糜讵氉唷⒅刈嗷騾⒓訕逢牶献?,既能吹奏古典樂曲,也能演奏現(xiàn)代樂。
據(jù)史記載尺八這種樂器,是南北朝末年至唐初(公元581-618年)相當于日本的奈良時代作為演奏唐代的雅樂的樂器而由中國傳去的,至今日本正倉院(專門收集民間樂器的博物館)還保存有唐制“尺八”多種。最早傳入日本的尺八僅用于宮廷雅樂,稱為“古代尺八”,也常作為達官貴人的玩物,故也叫“雅樂尺八”。據(jù)傳,日本圣德太子特別喜愛尺八,他當時所用的中國尺八,如今還珍藏在奈良的法隆寺中。而目前在日本流行的五孔“尺八”,則是鐮倉時代(南宋詔熙二年至元朝至順元年)由日本普化宗的禪宗和尚覺心,來中國求學時帶回日本的。傳說近代尺八的祖先是江戶時代初期的虛無僧。
不過,虛無僧被認為是禪宗的一個普化宗門的流派,所以這種尺八又被認為是這個宗派的法器,于是“普化尺八”便禁止俗家演奏。也有另一種說法,近代尺八只是作為虛無僧的前身的粗草僧所持的叫“一節(jié)切尺八”的五孔的竹笛。德川幕府時期,很多武士成了浪人。他們也用普化尺八,由于勢力大,虛無僧對他們也無可奈何。這些浪人便將普化尺八兼作防身武器,有的便在尺八的末端包上鐵箍;為了增強尺八的耐抗度,他們便選用竹子近根部分制作,漸漸地這便成了尺八的選材標準;如今日本尺八的選材標準便規(guī)定為竹子近根部的七節(jié)五孔了。這些武士所受的教育比較高,他們對尺八演奏技藝的提高也有很大貢獻。
例如黑澤琴古(1710-1771),他原是富罔的黑田藩士,后來成了浪人。他周游各地,搜集古曲,加上自己的創(chuàng)作而建立了“琴古流”。明治四年(1871年)廢除普化宗,虛無僧不復存在,普化尺八便流向民間。日本現(xiàn)在使用的尺八就是從“普化尺八”演變而來的,不限長短,一般多為3節(jié)、5孔(前4后1)、不設(shè)膜孔。它是日本民間主要的吹奏樂器,既能吹奏古典樂曲,也能演奏現(xiàn)代樂曲;還經(jīng)常與箏和三味線一起合奏(我們把箏、三弦、尺八的三重奏合奏叫作“または単に三曲”),現(xiàn)代人們利用尺八甚至還能與西洋管弦樂隊、電子風琴等合作。
仙樂飄飄下東瀛
尺八簫流傳日本
在東漢時期,豎篴已流傳于民間。到了隋代,尺八成為宮廷中的主要樂器,至唐則大盛,廣泛用于宮廷樂舞。唐代呂才善制此器?!缎绿茣?bull;呂才傳》:“貞觀(627—649)時,祖孝孫增損樂律,與音家王長通、白明達更質(zhì)難,不能決。太宗詔侍臣舉善音者……侍中王珪、魏微盛稱才制尺八,凡十二枚,長短不同,與律諧契”。
宋代尺八,又稱簫管,陳旸《樂書》有所記述。沈括《夢溪筆談》載:“后漢馬融所賦長笛,空洞無底,剡其上孔,五孔,一孔出其背,正似今之尺八”。從傳世唐代尺八和沈括所述宋代尺八的形制來看,它與簫相近,但管身短而粗。后來簫、笛等樂器逐漸取代了尺八的地位,尺八漸少使用。
南蕭目前只流行于閩南和臺灣,是福建南音的主要樂器之一,(南音的主要樂器是琵琶和南蕭,其他還有二弦、三弦和嗩吶等),并吸收了笛子的一些演奏技巧。南蕭只是帶根部的蕭,并非尺八。
1300多年前,尺八東傳日本。隋唐之際,日本曾屢派“遣隋使”和“遣唐使”前來中國,許多中國樂器,流傳東瀛。
據(jù)浙江省國際文化交流協(xié)會副研究館員孫以誠考證,日本尺八源于我國杭州。南宋時,日本名僧覺心來中國杭州護國仁王禪寺學習,在此期間向同門居士張參學會了吹奏“尺八”的技藝,回國帶回尺八及尺八曲《虛鈴》和《虛空》等。后來,心覺創(chuàng)立普化宗,傳授“尺八”技藝,故將他所傳授的尺八稱為“普化尺八”。而至今仍保存在浙江省藝術(shù)學校校園內(nèi)的護國仁王禪寺舊址就是日本“尺八”的祖庭。
在奈良東大寺的正倉院里,現(xiàn)在也保存著我國唐代傳去的8支尺八。其中一只刻雕尺八,長43.7厘米,管上端開口,管身前面五孔后面一孔。每一按音孔邊緣有圓形花紋。制作十分精美,通體雕花紋和仕女像。第一孔上刻有二女,一者俯而摘花,一者立其后作張袖狀。后面一孔下有一女立而手執(zhí)扇,另一女坐彈琵琶。其余部分均飾以花鳥紋。此外還有玉尺八、牙尺八、雕石尺八和樺卷尺八等。蘇州民族樂器一廠曾復制刻雕尺八一件。
1871年以后,“普化尺八”傳于民間。日本現(xiàn)在使用的尺八就是從“普化尺八”演變而來的,不限長短,一般多為3節(jié)、
5孔(前4后1)、不設(shè)膜孔。它是日本民間主要的吹奏樂器,既能吹奏古典樂曲,也能演奏現(xiàn)代樂曲;還經(jīng)常與箏和三味線一起合奏,甚至還能與西洋管弦樂隊、電子風琴等合作。
此外,由我國傳入日本的還有“一節(jié)切尺八”。20世紀70年代美國人海山(kaizan)將尺八從日本傳至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