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陳艷萍 紫金山/金陵晚報記者 程曉 提到便血,一些人很不在意,不就是痔瘡嘛,沒什么;還有的人則看到便血就緊張不已,這會不會是腸癌前兆?南醫(yī)大二附院普外科喻春釗教授提醒,臨床上的確有很多因分不清痔瘡和腸道腫瘤引發(fā)的便血而耽誤了治療的患者。其實腸道腫瘤的癥狀只要多加留意,就不會被痔瘡“蒙蔽”。 早期癥狀容易混淆,晚期治療死亡率高 前段時間,蘇北的王先生就面臨了這個問題。他從兩年前開始就出現了階段性便血,根據自己的“醫(yī)學常識”,覺得自己可能是痔瘡,便沒放在心上,隨便買了痔瘡藥治療。但是近來他出血越來越多,而且呈噴射狀,趕緊到醫(yī)院就診,沒想到卻是腸癌晚期。 喻春釗教授介紹,腸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全球每年有超過60萬人死于該病。在中國,腸癌一年新發(fā)病例四五十萬例,發(fā)病率位列腫瘤發(fā)病率的前5位。很多人覺得腸癌不可怕,經常能看到患了腸癌還能活數十年的病例。的確,腸癌如果能通過早期發(fā)現、早期治療,術后生存率可達90%以上。但可怕的是,臨床上很多患者往往到了晚期才來就診,原因都是忽略了腸癌的早期警示,而腸癌晚期患者的生存期非常短,可能只有幾個月時間,甚至更短。 因此,喻春釗教授建議腸癌高危人群定期做腸鏡檢查,以便及時發(fā)現異常。高危人群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大腸腺瘤等腸病者;有腸癌癌前病變者;有消化道癥狀,如黏液便、長期腹痛、便血;有腸息肉或腸癌家族史者。 痔瘡不會癌變,但會給腸癌“打掩護” 秋季是痔瘡的高發(fā)季節(jié),燥邪加重痔瘡病情。一些痔瘡患者看到便血多了就十分擔心,擔心痔瘡會變成腸癌。其實,痔瘡本身不會癌變,痔瘡和腫瘤是兩個不同性質的疾病。痔瘡是直腸末端的皮膚下靜脈發(fā)生了擴張和屈曲,形成了柔軟靜脈團。而腫瘤是結直腸黏膜細胞異變成癌細胞。目前研究還沒有發(fā)現痔瘡演變成腸癌的病例。 但痔瘡會為腸癌“打掩護”。喻春釗教授表示,腸道腫瘤剛開始幾乎無癥狀,待長到一定程度時,一般會出現三種癥狀。第一是排便異常。主要表現為便意頻繁(多者每天可達數十次)、大便不盡、肛門下墜,嚴重者還會出現里急后重,且伴有腹脹、腹部不適等。第二是便血。排便時有明顯出血,量少且伴有黏液。如有感染,會出現膿血便。這種便血多為鮮紅或暗紅色,與大便不相混。第三是梗阻癥狀。當腫瘤長到一定大小時,會出現腸梗阻現象,表現為大便變形、變細,糞便干結,排便困難等。而為了將糞便排出來,腸道會變得活躍,就會導致腹瀉。因此腸癌會出現便秘和拉肚子交替的癥狀。 喻春釗教授提醒,如果平時有痔瘡,一定要多加留意,如果痔瘡反復發(fā)作,用藥后病情仍加重,一定要就醫(yī)檢查,別被腸癌“蒙蔽”。 不做腸鏡,通過糞便檢查就可篩查腸癌 喻春釗教授表示,臨床上一些簡單的檢查就可能辨識腸癌,如肛門指檢可檢出約90%的直腸癌,結腸癌通過腸鏡也可迅速檢出。但是由于很多患者懼怕做腸鏡,因此常常會延誤病情。 喻春釗教授透露,目前他們在研發(fā)一項全新高效的腸癌篩查手段——不做腸鏡,通過糞便來篩查。據了解,一般患者出現出血排便異常等癥狀時,會通過大便隱血檢查方法來初步篩查,如果結果呈陽性,再做腸鏡確診。而這項測試,可以直接檢測出糞便中腫瘤組織等。從目前試驗情況來看,檢測準確率明顯高于隱血檢查。喻春釗教授表示,下一步他們通過腸癌大數據中心的患者病史、問卷調查、糞便檢測等數據,形成一個系統的腸癌篩查手段。 相關新聞 超半癌癥患者有癌痛 記者了解到,中國2015年有429萬例癌癥新發(fā)病例,281萬例癌癥死亡,癌痛患者占腫瘤患者的51-62%,癌痛已成為腫瘤病人常見的臨床癥狀,特別是難治性癌痛是我國癌痛治療的一個“軟肋”,其對醫(yī)患的困擾超過其他疼痛的總和,成為醫(yī)患共同面對的棘手問題。 9月6日上午,由中國抗癌協會癌癥康復與姑息治療專業(yè)委員會(CRPC)發(fā)起,中國腫瘤醫(yī)院聯盟、中國難治性癌痛規(guī)范化診療聯合體共同合作的“難治性癌痛規(guī)范化診療示范基地”,在南京市第二醫(yī)院(南京市腫瘤醫(yī)院)舉行揭牌儀式。南京市第二醫(yī)院副院長鄭勤指出,該院將以示范基地授牌為契機,充分發(fā)揮醫(yī)聯體作用,攜手市內基層腫瘤專科,建立難治性疼痛規(guī)范化診療學術交流平臺,推廣難治性癌痛專家共識,積極推動難治性疼痛規(guī)范化診療工作?!∥毫至帷⊥醮合?/p> |
|
來自: 紫金港閑云野鶴 > 《醫(yī)療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