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8日下午,在北京召開的2018未來科學大獎頒獎活動中,公布了今年獲得這項“中國諾貝爾獎”的獲獎者。 這個未來科學大獎基本上是參照諾貝爾獎的模式操作的,不僅設有由全球重量級華人科學家組成的評選委員會,而且每一單項獎的獎金規(guī)模也接近于諾貝爾獎,單項獎的獲獎人數從第一屆至今都是1-3人,這也與諾貝爾獎相同,并且也是頒發(fā)給在世的科學家,就連獲獎者本人知道獲獎消息的方式也是諾貝爾獎那樣的電話通知。 著名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院士與李家洋院士、張啟發(fā)院士一起榮獲生命科學獎。這也是袁隆平院士繼昨天88歲大壽之后收到的最驚喜的禮物。 現場由評委會代表直接打電話告訴袁隆平院士。袁院士接到電話也是有個小插曲,因為一開始是他家里的另一個女性接到電話,花了十幾秒聽懂是找袁院士后,最后才給到袁聽電話。 李家洋是國內有影響力的植物分子遺傳學家,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曾任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遺傳學會理事長和中國農業(yè)科學院院長。 張啟發(fā)院士一直從事水稻基因組研究,是著名作物遺傳育種和植物分子生物學家。 作為華中農業(yè)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 教授、博士生導師,他還擁有中國科學院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三個頭銜。 今年的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由馬大為、馮曉明、周其林三位在發(fā)明新催化劑和新反應方面有創(chuàng)造性貢獻的科學家摘得,表彰他們?yōu)楹铣捎袡C分子尤其是藥物分子提供了新途徑。 馬大為現任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雖然他目前還沒有當選為院士,但這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馮曉明(馮小明)目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生院副院長。 馮曉明 周其林現在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院長、教授、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因為在半導體技術領域的突破性成就,來自臺灣的林本堅博士一人獨攬2018年的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為半導體發(fā)展做出杰出貢獻的林本堅目前是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臺灣國立清華大學特聘研究講座教授。他來自企業(yè)界,以浸潤式微影技術改寫全球半導體微影發(fā)展,曾經是臺積電前研發(fā)副總經理、微制像技術發(fā)展處資深處長。 未來科學大獎設立于2016年1月,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yè)家群體共同發(fā)起的民間科學獎項。 該獎設有“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計算機與數學獎”三大獎項,每一單項的獎金是100萬美元,并且不限使用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獎公布獲獎者名單后,不是在現場給獲獎人直接頒獎,而是通過現場電話連線到科學家本人。所以,獲獎的科學家可能事先并不知道自己得獎,比如張啟發(fā)院士因為坐飛機前往內蒙古而沒有聯(lián)系到,手機處于關機狀態(tà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