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上師,我們修上師瑜伽的過程中要安住,安住的時候修的是什么呢?是修我們的定力嗎?
上師:嗯!是這樣的,前兩天我們講《白蓮花論》的時候,首先講解了原始基位??赡芎芏嗳硕紩f,你剛剛已經(jīng)說過,完全是站在自己的利益之上樹立善與惡、好與壞。如果是這樣的話,世上就沒有好與壞,那佛教還有一個定義,要怎么去從善、怎么去斷惡,為什么呢?這是以什么作為依據(jù)呢?我相信每個人都會產(chǎn)生這樣的疑問。
就像我們剛剛所說的,世間沒有一個特定的依據(jù),都是以大眾為標準,可能這就是我們平常的依據(jù)。很多人都說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比如,我們這里有十個人,六個人以上的人說好,那就是對的,五個人以下的人說好,那可能就是不對。因為是少數(shù)人的意見,多數(shù)人的意見成為“對的”,可能多數(shù)依據(jù)還是來自于這個。
但這個只是世間的觀點,由于世間沒有一個真正的準則的緣故,實際上它天天都在變化。比如說,今天流行的善,明天可能就變成惡了,就像平常你們世間講解很多時髦,今年的時髦是什么呢?頭發(fā)要變成綠色,等明年不流行綠色了,頭發(fā)就變成紅色了。今年流行綠色,要是明年再把頭發(fā)變成綠色的話,很多人都會嘲笑,說這個人一點都不時髦。去年不是流行綠色嗎?今年怎么又變成紅色了。
世間就是這樣,沒有一個準則性。準則來自于大眾的思想、大眾的定義,但是大眾他也是以自己的心為根源,心在變化,大眾也會變化,所以我們說,平常世間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
以上說的是出世間,平常我們說的是修什么什么法。比如,包括修學禪定、行持一些善法在內(nèi),應該要這樣。但說白了,它也是一個定義??!你已經(jīng)定義了這就叫善。其外,貪嗔癡也已經(jīng)定下了“它是一種惡”,那“以什么根據(jù)”說“它是善或惡”呢?
好!我們先講解“基”,就是“我們原本是什么樣的”!我們今生修學佛法的真實目的是為了什么呢?就是為了成辦解脫,那這個解脫是原本沒有的、新生的一個境界?還是原本就具有?只是“臨時被各式各樣的污點遮止、看不見”而已,何時呈現(xiàn)何時就叫解脫。
我們剛剛所說的“原本沒有”,今生的一切都是變化的,就像我們剛剛所說的,今年的流行是紅頭發(fā),明年可能流行黃頭發(fā)。因為它都是新生的,亞洲人頭發(fā)壓根不是紅的。都是這一年在流行,明年可能就落后了,就會變成另一種方式,就是“原本不是這樣”。
原本不具有、后面產(chǎn)生的境界,即便它有多么高,都是有為法、都是變化的、遷變性的?!霸揪哂小本褪恰皶簳r由于我們的很多很多污點遮止了本來面目”。后期,當“所有的果實也就是原本具有的功德如是呈現(xiàn)”時候就叫做解脫。
好的,那它并不在“現(xiàn)前我們遷變性的世間和空間”之中。我們的時空是變化的,時間有過去、現(xiàn)在、未來,空間也在變化。那就是說,它已經(jīng)不在這個時空當中。那它這種境界應該是什么呢?就如同《般若心經(jīng)》所說的,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它原本沒有生過也不會有滅,也不會有增加、也不會有減少。
我們把這種境界稱為任運自在。不需要靠因緣,它原本具有。就像藍色的天空,無論在陰天晴天都一直存在。我們出生之前沒見過藍色的天空,但不等于沒有藍色的天空。我們五十歲的時候看見的一直藍色的天空,是新生的藍色天空嗎?不是的,從你出生直到五十歲之間,藍色的天空一直具有,只不過是暫時被烏云遮止了,你看不見藍色的天空而已。到了五十歲的時候,由于某種因緣你才看見了藍色的天空,但它是原本具有的。
我們把它稱為任運自成,這只是一種比喻??!現(xiàn)前所謂的這個藍色的天空,很多都是由于海洋太大的緣故,它返照過去的這個光就形成了我們所看見的藍色天空。整個地球都不存在的時候,海洋是否是這種顏色?誰也不知道。這只是舉個例子而已,我們要學‘基’,就是“原本是什么樣”。在行為上如理如法的遵照著行持,原本具有的一切何時圓滿成熟,何時就叫解脫。
那今天我們所從事的“定或者行善”,都是配同著“原本具有”的條件在做,這個何時圓滿,何時就叫佛果。
弟子:不懂!
上師:聽懂了嗎?就是已經(jīng)不在這個思維的層次當中,但現(xiàn)前我們“配同著這個思維”去創(chuàng)造“本有”的見解,這就叫方便教授。但還有一種叫十二金剛大笑,它完全不講解“原本怎么樣”。
今天,無論你行善不行善,對原本具有的功德不會有一點點增加,現(xiàn)前,無論你做惡事有多么沉重,對原本具有的功德也不會有絲毫之減少。它本來就是任運自成!
好的,以后再學。(H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