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搔頭即是玉簪。東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二曰:“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自此后宮人搔頭皆用玉。玉價倍貴焉?!焙蟠旆Q玉簪為“玉搔頭”。 金鳳簪 簪,先秦稱“笄”,最早的笄由竹、木、玉、石、骨等材料制成。在商朝時,笄的種類和佩戴形式就已經(jīng)非常多樣,到周朝時插戴方式遂制度化。秦漢之后,笄改稱“簪”,其制作有了金銀等貴重材料的運用,工藝也日趨繁復(fù)考究,逐漸擺脫了簡單的實用功能而跨入奢侈品的行列。簪的形制一頭尖,一頭大,嵌珠飾銀,描龍塑鳳。尤其是玉簪形制精美,玲瓏剔透,除了取其吉祥、辟邪保身或長佑平安之外,也成為貴族或者富貴人家炫耀財富身份的象征,更是男女情愛寓語寄情之物。明劇《玉簪記》中,美女妙常送情郎趕考時,特贈簪一支:“奴有碧玉簪一支,原為笄冠之用,今送你作加官之兆。” 唐宋以來是發(fā)簪流行的時期,唐代敦煌壁畫中的眾多婦女就是插滿花簪的形象。明清時期,發(fā)簪式樣十分豐富,主要變化多集中在簪首。它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常有花鳥蟲魚、飛禽走獸作簪首形狀,其中常見的花朵形象有梅花、蓮花、菊花、桃花、牡丹花和芙蓉花等。明代《天水冰山錄》中關(guān)于發(fā)簪的記載就有“金桃花頂簪”、“金梅花寶頂簪”、“金菊花寶頂簪”、“金寶石頂簪”、“金廂倒垂蓮簪”、“金崐點翠梅花簪”等名稱。以動物為簪首的發(fā)簪,常見的有龍鳳、麒麟、燕雀及游魚等,其中以鳳簪最多,制作也最為精致。 (來源:國學(xué)常識網(wǎ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