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認為,小兒夜啼多因脾寒、 心熱、驚恐所致。 脾臟虛寒型:因孕婦身體虛寒、 胎兒出生后稟賦不足,或因乳母貪 涼飲食,或小兒腹部受寒而致。證見 啼哭低弱,睡姿卷曲,腹部喜歡按 摩,四肢欠溫,大便稀薄,面色青白, 舌苔薄白,指紋多淡紅。治宜溫脾散 寒。方用烏藥散合勻氣散加減:烏 藥、高良姜、香附、陳皮、木香、桔梗、 甘草各3克,白芍4克。水煎服。 心經(jīng)積熱型:常因孕婦脾氣急 躁,或恣食香燥炙烤之物,胎兒在母 腹中感受已偏,出生后又吮母乳,以 致心火上炎。證見啼哭聲響,見燈火 哭聲更劇,哭時面赤唇紅,煩躁不 安,大便秘結(jié),小便短赤,舌尖紅苔 黃,指紋較紅紫。治宜清心泄火。方 用導(dǎo)赤散加減:生地、竹葉、木通、甘 草梢、生山楂各3克,燈芯草1克。水煎服。 暴受驚恐:小兒心氣怯弱,智慧未充,若 見異物品或聞特異聲響,致使心神不安。證 見夜間突然啼哭,似見異物狀,精神不安,睡 中時作驚醒,面色青灰,脈象急數(shù)。洽宜鎮(zhèn)驚 安神。方用:鉤藤10克,蟬蛻、當(dāng)歸、生地、甘 草各3克。水煎服。 (張勤) |
|
來自: 子孫滿堂康復(fù)師 > 《夜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