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作為歷史上的一個封建王朝,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唐代科技、文化、經濟、藝術等方面具有多元化的特點,廣泛接納海內外多個國家交流、學習,開放的國際文化影響深遠。唐詩作為最為顯著的文化瑰寶,傳承至今。在接近300年的李家王朝,發(fā)生的一則怪事:同時期的“詩仙”李白與“詩佛”王維為何老死不相往來呢 生卒生平簡介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后人稱之為“詩仙”,中小學教材收錄多篇詩作,《靜夜思》、《望廬山瀑布》、《將進酒》等。 王維(701~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公元731年狀元及第,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參禪悟理,多詠田園,后人稱之為“詩佛”,代表作《山居秋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送元二使安西》等。
二人活躍在同時代的唐朝,生活軌跡在京城長安也有交集的機會,但為何沒有任何交往的記錄或者贈詩之類。如下揣度,原因有二。
文人相輕,道不同不相為謀王維,才華早顯,十五歲京城應試,便寫得一手好詩,工于書畫,還有音樂天賦,少年已是京城達官顯貴的寵兒。后狀元及第,初任太樂丞,官終尚書右丞。 李白,十五歲已賦詩多首,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二十歲,離開故鄉(xiāng)外出遠游。30歲在長安,多方謁見王公大臣,均無果,便四處游歷,心生隱居之意,后通過詩作,得到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賞識,交口稱贊,玄宗看后,也頗為仰慕,被詔供奉翰林。 對比可知,當時,王維的仕途,較李白更加順利,名氣頗大,話說,二者共同好友——孟浩然。李白曾寫下“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后又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足見對孟浩然傾慕之情很深,但孟浩然未曾贈詩一首。王維與孟浩然并稱為“王孟”,一段趣聞:維私邀入內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維以實對,帝喜曰:“朕聞其人而未見也,何懼而匿?”詔浩然出。帝問其詩,浩然再拜,自誦所為,至‘不才明主棄’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由此可見,二人交情匪淺。朋友的朋友,應該也是朋友才對,但王李二人卻無交往。文人相輕,都聲名遠播,佛道對立,或許相互看不上對方。
玉真公主是心結李白在長安期間,為了搏得上層階級的關注和賞識,也接近玉真公主,其為玄宗胞妹,少年便開始修道,李白獻詩給玉真公主,將其比作九天玄女一般,此刻的王維也在長安,與玉真公主正是甜甜蜜蜜的時刻,由此可見,你招惹他的女人,他怎么會喜歡你呢,所以二人不曾往來的根本原因,可能由此而來
玉真公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