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動手寫這篇文字時,我特地去Google搜了一下“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想要了解下背后有沒有什么語源或者深一點的故事。結果是還真有,這玩
意兒竟然是某革命期間著名樣板戲《紅燈記》里的流行唱段。當然,那肯定不是真正的語源,這么有道理、講科學的論斷,想想都不可能出現(xiàn)在那個蓋子到今天都沒
讓完全揭開的時代吧。 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個論斷有道理、講科學,我們先來看看什么叫做“當家”。詞典里解釋的是“主持家政,又比喻在一定范圍內(nèi)起主要作用”。這樣解 釋準確與否,當然跟我們定義家政的范圍有關。家里一日三餐如何解決、吃什么飯菜等等,只是狹義的家政內(nèi)容;而訪親結友、請托登殿等,就屬于廣義家政的概念 了。但即便是涵蓋了家政的廣義內(nèi)容,這樣一個解釋也只描述了當家的形,而沒有點出背后的神,是背后的神把一系列的行為串到“當家”這個概念下面。這個神, 便是計算。 為什么說當家背后的這個“神”是計算?因為這“計算”二字涵蓋了我們?nèi)松钤谑澜缟媳黄茸裱乃屑s束:第一是客觀規(guī)則,第二是主觀博弈。 客觀規(guī)則就是指的自然世界的所有規(guī)則或者規(guī)律,包括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地理的等等。這些規(guī)則,部分可能與人類行為直接相關,部分間接相關,但都 是是人類行為的基礎。人是要吃飯才能活的,不喝水最多只能活一個星期;像北京現(xiàn)在這樣的冷天氣,要么多穿衣服,要么待在開了暖氣的室內(nèi)——人的衣食受制于 自然約束。工作上,要去離家十多公里的公司上班,要么有錢買輛汽車自己開,要么就得乘坐公共交通;畢竟土行孫只是封神里的神話,而神行太保戴宗能日行八百 的事跡也是很難有人親眼看見的——一方水土“住”一方人,樓建的再高也沒法讓每個人都住在單位的旁邊。所有這些自然給定的規(guī)則,是使得你只能往左不能往右 的強大約束力,就跟1加1只等于2而不能等于任何其他一樣。人類自誕生就開啟了人與天斗的歷史,但是與天斗實際上也只是在利用而不是違反任何一條自然規(guī) 則。炸藥是可以炸開堅固的巖石,那是因為巖石也承受不住爆炸氣體的作用力,但爆炸完全沒辦法把一噸的石頭炸成兩噸。這里也許我們應該附帶贊嘆一下自然的自 洽性,是這個大自然留下了那么多空間讓人類能自由發(fā)揮。 規(guī)則最重要的屬性是可計算性,由此隱含的則是可重復性和可預測性。這里的計算除了數(shù)字上的運算,也包括了邏輯推理——事實上推理本身也是可以被數(shù)字化 和機械化的。因為人的身高分布和空間需求是客觀規(guī)則,我們便能夠知道樓房一層該建多高;因為胃的膨脹有限,我們的主婦們知道蒸飯一次該放多少米;因為人類 總有教育后代的需求,我們知道老師這個職業(yè)永遠存在,哪怕未來某天都是機器人負責。其它諸如一升油能跑多遠的路、燒壺開水要用多少電之類的,就更加是客觀 規(guī)則的直接應用。設若我們無法根據(jù)規(guī)律去“計算”明天到底有沒有太陽升起,或者今天的計算結果跟一年之后的不一樣,那么還真是證明了上帝的存在,因為只有 這么個特殊存在才會考慮如此這般戲??蓱z的人類——可是抱歉,就連這樣一個簡單的因為所以也是不擇不扣的邏輯計算。 博弈(game)是另一種在跟主體(也就是人,在某些時候是人的集體)打交道時候的約束。按照維基的說法,在具有競爭的行為中,參加的各方必須考慮對 手各種可能的行動方案,并力圖選取對自己最為有利的方案,這樣的思考和行動就是博弈。為什么說人生在世必須遵循博弈的約束?這其實是源自前面說的客觀規(guī) 則。人首先是需要要吃飯、保暖的脆弱生物。要吃飯、要保暖導致了主體間合作的需要,這是為什么人類社會出現(xiàn)合作進而深化分工的根本原因;而人作為生物的脆 弱性,表現(xiàn)在泰森一拳能打死人、五花大綁了就掙脫不得、關了黑屋后腦殼撞不過石墻等,則意味著暴力和懲罰的可能。如此這般,人不得不互相需要但又能互相牽 制,最后就是你干什么都得要考慮別人的感受,別人干什么也都得要考慮你的感受,即所謂“將心比心”。只有什么都不需要的人才不用跟他人合作或者妥協(xié),所以 魯濱遜最開始在孤島上是沒什么費腦子思考博弈的煩惱的;一個刀槍不入的人,吃喝等需要橫豎只管去搶,便也是省了很多妥協(xié)的心思,這也我認為的很多人都夢想 當個克拉克那樣的超人的真正原因??赡懿┺淖鳛閮H有的兩種人類被迫遵循的約束之一,沒有自然規(guī)則體現(xiàn)的那么明顯。但我們不得不說,博弈的確有這樣高的地 位。它是人類社會創(chuàng)立一系列廣義規(guī)則如法律、道德、倫理等的根本原因,是所有人類社會行為的基礎。 我們先拿法律作個例子。首先法律的存在與否就是一個博弈的過程。打比方說,顧客去飯館吃飯,顧客需要為點的飯菜買單,而店家需要保證提供的飯菜的質(zhì) 量。這樣一種服務關系在不同的國家都受到法律的保護。雖然這種服務的形式(即一方吃飯按價付賬,另一方收錢做好服務)是由買賣雙方的博弈決定了的,一來雙 方都會因為這樣一種服務得到收益,二來如果吃早點的顧客是另一家蛋糕店的老板他肯定也會采納同樣的服務原則,但是如果沒有了有極高強制力的法律的支持,那 么顧客可以吃霸王餐,店家可以缺斤少兩、以次充好,最后只能是顧客出門在外飯沒得吃,店家開個飯館也無人問津,原來的好處雙方都得不到了。在法律的強制力 保護這樣的餐飲服務的同時,顧客和店家都要為法律的運行支付少量的開支。因為法律本身也有規(guī)模效應,每個人只需要分攤一點點??梢姡傻拇嬖谑琴I賣雙方 博弈的選擇,是人類模仿自然規(guī)則的強制力所做的一種創(chuàng)造發(fā)明。竊鉤者誅,竊國者侯,這在古代是人們用以諷刺法律的虛偽和不合理的說法。但實際情況應該是, 竊鉤者誅是社群對私產(chǎn)保護的博弈選擇了以法律來進行強制,而竊國者侯是因為對國家進行占有的博弈中,博弈的參與方并不需要類似“竊鉤者誅”的這樣一個超規(guī) 則來對博弈進行輔助。 其次法律的具體內(nèi)容和懲罰程度也都是遵循博弈的選擇。前面分析對餐飲服務的保護就體現(xiàn)了經(jīng)過博弈雙方達到的共同認可。規(guī)定殺人償命,是因為明天可能有 人殺你,而此時的你會希望殺你的人得到怎樣的懲罰?曾經(jīng)允許的血親復仇,也是因為明天如果有人害死了你的至親,你現(xiàn)在又會希望如何懲罰他?正是這樣一些來 來回回的利益思考,決定下了法律過去、當下和未來的面目。雖然時代的客觀特征,諸如技術水平和人口數(shù)量等等,可能會導致資本時代法律的具體條文跟奴隸時代 大不相同,但是它們成文的內(nèi)在驅(qū)動是一樣的。說到底,法律文本本質(zhì)上就是作用于群體的經(jīng)濟文本。 從這樣的角度來看,任何的法律在當時總是客觀公平的。某些條文看起來十分不公平,那完全是因為建立條文的博弈中雙方或者多方的籌碼不相等,極端情況下 某一方的籌碼甚至是零。什么是籌碼多少?你籌碼多就是對方加了碼你這邊還不消有任何動作,用博弈的語言描述就是“籌碼多”的一方在面對另一方選擇路徑的巨 大改變時,他做出的與之抗衡的調(diào)整只算是吹灰之力。奴隸社會之所以有奴隸,而且奴隸的身份和待遇均由法律來“保護”,完全是因為其時的手段決定他們的武力 籌碼幾乎為零:武器難以獲得,通訊聯(lián)絡服務稀缺、昂貴,組織化難以提高到有效規(guī)?!谑呛醴芍贫〞r其余方完全不憚其傷害力,而僅考慮其存活帶來的勞力 價值。正如同我們認可歷史上奴隸法律的存在及內(nèi)容是合理的,我們也必須接受其它時期甚至當下法條的客觀公平。正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凡意識到自身 博弈優(yōu)勢的存在,如果不應用到法律制定這樣一個影響長遠的博弈中,那還真是腦子被驢踢成了漿糊、讓對方撿了大便宜。 同樣,當下中國法律充斥“強拆”的原因同樣是民眾的傷害力有限,當然這在絕大部分歷史時期和世界絕大部分地方都是規(guī)律性的常態(tài)。為什么呢?雖然現(xiàn)代社 會民眾的傷害力不一定是訴諸暴力或者打打殺殺,其他諸如罷工、罷市等非暴力不合作行為能顯著降低按照原定方式合作時各方的收益(勞動者的報酬、資方的生 產(chǎn)、收益以及政府的信用和稅收)因而也可以成為籌碼,但是和遠古的時候一樣這些傷害力都必須以一定規(guī)模的組織化為前提。而民眾從無序朝向某一個目標進行組 織化本身(不管是大范圍自發(fā)、內(nèi)生的還是局部受外部支助、煽動的)就是博弈的結果,就跟化學反應一樣是每個成員的微觀、個人博弈的大綜合。 這樣一來就出現(xiàn)了兩個明顯的問題。第一,同樣的目標在不同人那里的收益定價不一樣,等價來講就是不同人對不同的目標存在訴求。按照博弈,如果對一件事 情進行投入不帶來可以預見的凈收益,那么就沒有必要參與。比如敘利亞、也門的事情,我們中國人也就當新聞看看;城市的高房價問題在絕大部分打工者眼里也基 本事不關己。不值當就不參與,所以組織化要提高規(guī)模就只好到更大的范圍中尋找同路人,從而組織化推進成本相應提高,通訊、聯(lián)絡什么的也更容易被管制和切 斷。第二,組織化必然要借助結構化,而結構化中相對重要的節(jié)點除了任務或者復雜或者繁重,也極容易被重點盯防、打擊。所謂擒賊先擒王,擒了王能對組織化給 予最為有效的打擊。這么一來,結構化中的節(jié)點越是重要,被針對性打擊的可能性就越高,也越容易出現(xiàn)成人之美而自己成仁的結局。于是在有可能成為組織關鍵節(jié) 點的人的博弈中,(風險)成本被大大提高,最后同樣會帶來“不值當”的問題——不值當就不參與。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時候組織的干部是被“逼上梁山”的,他們 只是因為偶然的原因卷入了某個事件,意想不到地有了性命之憂以后就只好硬著頭皮繼續(xù)做下去,這時候僅只活命一條就讓什么都值當了。所以組織化要達到一定規(guī) 模在客觀規(guī)律上就存在困難,只有在目標實現(xiàn)后能保證每個參與者特別是“出頭鳥”足夠的凈收益時(或者是金錢,或者是任何別的“價更高”),上規(guī)模的組織化 才可能會出現(xiàn)。熟話說的“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概括的就是這個道理:都感受到壓迫了,就意味著相對于保持現(xiàn)狀,博弈中選擇反抗的收益夠高。 其他道德、倫理等規(guī)則也同法律一樣,是以博弈思維和結果為基礎的人類創(chuàng)造。誠實并不是人的天性,而失信帶來的后續(xù)合作中的懲罰才構成誠實的動力,所以 誠實是博弈之后的選擇,雖然很多人無意識地把這一點當規(guī)則來遵守;老吾老、幼吾幼、對路邊的乞丐予以施舍,那是因為你自己必然也有老去的一天,你自己也會 有幼而且過去曾經(jīng)幼過,你今天再飛黃騰達也有未來某一天江河日下的可能。設若有個長生不老的人,他定板會覺得老吾老實在是無稽之談。南京彭宇案縱使法官有 了那么荒誕的判決,我們絕大部分人還是會在老人摔倒時去扶一把,這背后顯現(xiàn)的是哪天自己的老人被扶一把的價值遠遠超過自己可能被訛的代價。至于什么樣的約 定適合進入法律,什么樣的適合發(fā)展為道德,要看實現(xiàn)目標的價值以及維護規(guī)范的成本,這只不過是社群博弈的另一個任務罷了。 其他一些參與方數(shù)量不多時(Oligopoly)的人類博弈行為,這幾萬年來也沒個規(guī)則化成果,日后也不可能有個規(guī)則化成果。政治沒有成法可言,因為 政治無法條例化,在每一次的博弈中參與方都有不同的勢,訴求都不重復,甚至實際參與方也可能不一樣。我們只知道政治中的角逐受利益計算和多方妥協(xié)的約束, 這是為什么有《資治通鑒》存在;但是不像會有較多人參與的博弈那樣,這些歷史沒辦法歸納成《漢莫拉比法典》那樣的系統(tǒng)。竊國者侯,竊國的背后只有博弈沒有 成法;戰(zhàn)國時代的合縱連橫更是搞運作的經(jīng)典。戰(zhàn)爭則不消說,根本就是政治的延續(xù),出師無名還不如說是出師無利。沒人做虧本的買賣,真做了的話也是算錯了本 認為能賺。 綜合上述兩種約束,我們可以用下面一個式子來描述每個人時時刻刻在做的事情: 其中是博弈的第個參與者的行動,是自然界的規(guī)則,即所有人共享的約束,是該參與者擁有的的信息集合,我們可以稱之為“時務”,是參與者認為的所有其他人的行動,最后的是該參與者考慮問題的時間窗口。這里的函數(shù)體現(xiàn)的是,在參與者掌握的信息下,如果以外的人都做好了決定的話,自己的行動就定出來了,因為他肯定會做對自己最為有利的決定。這樣的計算也可以為別的人做,從而能更準確預測別人的決定,進而幫自己做出最后的決定。 所以人類組成的是一個計算的社會,每個人就是個計算的機器。這樣說起來不甚好聽,但是沒關系,一來這是規(guī)律加客觀事實,二來我們的美好物事,諸如法 律、道德等等,一個都沒少。窮人家的孩子在成長中很早就被迫參與這樣的計算實踐,家庭經(jīng)濟水平?jīng)Q定了但凡開銷都是要精打細算,不是他們親自做的也都會看在 心里;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無人代勞,從而對世界、對人際有更早的認識和體會。真的當家,就是要能完全勝任這樣的計算任務,可惜我們的教育哪怕是大學階段也都 很難教會學生這一點。其實所有人都應該主動這樣去教育,而不是等到所謂的“大學畢業(yè)踏入社會”才被動地領悟。教育最好顯性地讓大家知道這一點。 |
|
來自: liuhuoer > 《人生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