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詞解釋 1.瘡癰 2.腸癰 3.金瘡 4.浸淫病 二、填空題 1.諸浮數(shù)脈,應(yīng)當(dāng)發(fā)熱,而反 ,若有痛處,當(dāng)發(fā)其癰。 2.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shù),此為腸內(nèi)有癰膿, 主之。 3.病金瘡, 主之。 4.浸淫瘡,從 ,可治;從 ,不可治。 5.浸淫瘡, 主之。 6.薏苡附子敗醬散中薏苡仁、附子、敗醬草三藥的劑量之比為 。 7.大黃牡丹湯的藥物組成有大黃、丹皮、桃仁、 、 。 8.排膿湯的藥物組成有甘草、生姜、大棗、 。 三、單項選擇題 1.瘡癰、腸癰、金瘡、浸淫病四種疾病合為一篇討論,因為( ) A.病因相同 B.病機相似 C.病位相同 D.都是外科疾病 E.都是濕瘡疾病 2.《金匱要略》中辨別癰膿是否有膿的方法為( ) A.以手掩脈上,熱者為有膿 B.以手掩腫上,熱者為有膿 C.以手掩頭上,熱者為有膿 D.以手掩脈上,痛者為有膿 E.以手掩腫上,痛者為有膿 3.腸癰膿未成,最佳治療方劑宜選( ) A.排膿散 B.王不留行散 C.黃連粉 D.薏苡附子敗醬散 E.大黃牡丹湯 4.下列不是薏苡附子敗醬散證辨證要點的是( ) A.身甲錯 B.身無熱 C.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 D.腹皮急,按之濡 E.脈數(shù)無力 5.大黃牡丹湯的藥物組成( ) A.大黃、丹皮、赤芍、冬瓜子、芒硝 B.大黃、丹皮、桔梗、冬瓜子、芒硝 C.大黃、丹皮、赤芍、桔梗、芒硝 D.大黃、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 E.大黃、丹皮、桃仁、白芍、芒硝 6.浸淫瘡的病機( ) A.風(fēng)濕 B.風(fēng)燥 C.風(fēng)寒 D.風(fēng)熱 E.濕熱火毒 7.浸淫瘡預(yù)后為順勢的是( ) A.從四肢流來入口者 B.從口流向四肢者 C.從四肢流向胸部者 D.從口流向胸部者 E.從胸部流入口者 8.浸淫瘡用黃連粉主之,從臟腑而言是清哪一臟的火毒( ) A.心火 B.肝火 C.脾火 D.肺火 E.腎火 四、多項選擇題 1.發(fā)生癰腫的主要病機( ) A.風(fēng)寒化熱 B.熱毒壅塞 C.肝郁痰凝 D.營衛(wèi)郁滯 E.血虛風(fēng)燥 2.薏苡附子敗醬散的主要功用( ) A.清熱解毒 B.振奮陽氣 C.清熱祛瘀 D.排膿消癰 E.健脾利水 3.腸癰膿未成的主癥( ) A.時時發(fā)熱,汗出惡寒 B.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diào) C.其身甲錯,腹皮急 D.脈遲緊 E.脈數(shù)無力 4.大黃牡丹湯的主要功用是( ) A.蕩熱逐瘀 B.淡滲利濕 C.消腫排膿 D.滋陰清熱 E.急下通腑 5.王不留行散的組成中包括以下藥物( ) A.川椒 B.桑白皮 C.黃連 D.芍藥 E.干姜 6.排膿散的藥物組成( ) A.桔梗 B.甘草 C.芍藥 D.枳實 E.雞子黃 7.在本篇中須頓服的方劑有( ) A.薏苡附子敗醬散 B.大黃牡丹湯 C.王不留行散 D.排膿散 E.排膿湯 五、簡答題 1. 瘡癰 、腸癰、金瘡、浸淫病為什么合為一篇討論? 2. 如何辨別癰腫是否有膿? 3. 簡述金瘡的證治? 4. 試述癰腫初起的脈證? 5. 腸癰膿已成的辨證論治? 6. 試分析王不留行散方義? 7. 排膿散與排膿湯有何異同? 8. 浸淫瘡應(yīng)如何治療及判斷預(yù)后? 五、論述題 1.腸癰應(yīng)如何治療? §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 1. 瘡癰:外部癰腫。 2. 腸癰:屬于內(nèi)癰范疇。是熱毒內(nèi)聚,瘀結(jié)腸中,而生癰膿的一種病證。 3. 金瘡:刀斧等金屬器械所致的外傷疾患。 4. 浸淫?。阂环N皮膚病。為較頑固的小粟瘡,起病時范圍小,先癢后痛,分泌黃汁浸 漬皮膚,逐漸蔓延遍布全身。 二、 空題 1. 灑淅惡寒 2.薏苡附子敗醬散 ?。常醪涣粜猩ⅰ 。矗诹飨蛩闹?nbsp; 四肢流來入口者 ?。担S連粉 6.10:2:5 ?。罚献?nbsp; 芒硝 8.桔梗 三、單項選擇題 1.D 2.B 3.E 4.C 5.D 6.E 7.B 8.A 四、多項選擇題 1.BD 2.ABD 3.ABD 4.ACE 5.ABDE 6.ACDE 7.AB 五、簡答題 1.瘡癰 、腸癰、金瘡、浸淫病為什么合為一篇討論? 本篇論述了癰腫、腸癰、金瘡、浸淫病四種疾病的辨證論治和預(yù)后,瘡癰是生于體表及四肢的癰腫,為外癰;腸癰是腸內(nèi)生癰,發(fā)生于腸之闌門部位,為內(nèi)癰;金瘡是因金刃刀斧傷后化膿性的外傷疾患;浸淫瘡是皮膚病。這四種疾病均屬外科范疇,所以合為一篇討論。 2. 如何辨別癰腫是否有膿? 欲知癰腫有膿無膿,主要靠觸診(切診),可用手輕掩于癰腫之上,有熱感者,為熱毒壅聚,為有膿;無熱感者為熱毒未聚,為無膿?!鹅`樞·癰疽篇》說:“大熱不止,熱盛則肉腐,肉腐則為膿”,所以用手觸按癰腫局部熱之與否,即可以辨別有膿無膿。從觸診之熱感辨別癰腫膿的有無,僅是辨膿方法之一。臨證還應(yīng)以癰腫的陷與起,痛與不痛,軟與硬,顏色的改變等各方面進(jìn)行綜合判斷,則更為確切。 3.簡述金瘡的證治? 金瘡,即泛指一切被刀斧等金屬利器所傷在內(nèi)的外傷疾患。由于刀斧創(chuàng)傷,經(jīng)脈肌膚斷傷,營衛(wèi)氣血不能循經(jīng)脈運行,故傷口疼痛,甚則化膿潰爛。治以止血祛瘀、續(xù)斷斂傷、通脈止痛、疏利氣血。方用王不留行散,外敷內(nèi)服。 4.試述癰腫初起的脈證? 原文云:“諸浮數(shù)脈,應(yīng)當(dāng)發(fā)熱,而反灑淅惡寒,若有痛處,當(dāng)發(fā)其癰。”脈浮主表,脈數(shù)主熱,系外感表熱之象,必見發(fā)熱惡寒癥狀,但應(yīng)以發(fā)熱為重,今反感覺到灑淅惡寒,好似有冷水淋灑在身上,又有涼風(fēng)吹在身上那樣冷涼,是惡寒突出,脈證不符。此時,應(yīng)考慮有無癰腫發(fā)生的可能,若見到局部某處有固定痛點的,便為要發(fā)生癰膿的征兆。 5. 腸癰膿已成的辨證論治? 原文云:“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shù),此為腸內(nèi)有癰膿,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敝赋瞿c內(nèi)生癰膿之疾,營衛(wèi)氣血為之郁滯,不能榮潤肌膚,故皮膚干燥粗糙。癰膿內(nèi)結(jié)于腸,氣血為之郁結(jié),故外觀腹皮局部緊張而腫,但腹內(nèi)無積聚,則用手按壓腫痛處,濡軟不硬。郁熱邪毒已化腐成膿,正氣已虛,病變局限于腸,故全身不發(fā)熱。營血雖有郁熱,但陽氣不足,氣血已傷,故脈數(shù)而無力。治用薏苡附子敗醬散。重用薏苡仁排膿解毒利腸,輕用附子振奮陽氣,通陽散結(jié),敗醬草解毒排膿消癰。三藥合用共奏排膿消癰,清熱解毒,振奮陽氣之功,以治療腸癰膿已成。 6. 試分析王不留行散的方義? 王不留行散中,諸藥氣血兼顧,寒溫相配,共奏止血通脈,續(xù)斷療傷,祛瘀活血之效。方中王不留性味苦平,止血定痛,行血消腫,通經(jīng)絡(luò),用來主治金瘡;蒴藋細(xì)葉行氣理血,宣通痹滯;桑東南根白皮補合金創(chuàng)、續(xù)絕通脈,三味燒灰存性,取其色黑味苦止血定痛之功;黃芩、芍藥清血熱;川椒、干姜辛散通陽;厚樸利氣;甘草調(diào)和諸藥而解毒。 7.排膿散與排膿湯有何異同? 排膿散和排膿湯都屬于解毒排膿的基本方劑,無論內(nèi)外癰,金瘡成膿者,都可使用。排膿散方用枳實、桔梗,一升一降,合以芍藥,開結(jié)破滯排膿,又伍雞子黃補氣血,諸藥合用共奏理氣活血,養(yǎng)血排膿之功。排膿湯方用桔梗、甘草,即桔梗湯排膿解毒;生姜,大棗健中和營,故本方寓有解毒排膿,安中和營之效。 8.浸淫瘡應(yīng)如何治療及判斷預(yù)后? 原文云“浸淫瘡,從口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即是論述了浸淫瘡的預(yù)后。浸淫瘡,初起如疥,浸淫蔓延,漸溢黃水,終成一片,痛癢難忍的一種皮膚病。其走向由口流向四肢者,是順勢,可治;由四肢流向心胸、口部者,是逆勢,難治。《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諸痛癢瘡,皆屬于心?!惫史接命S連粉清心瀉火,燥濕解毒。 五、論述題 1.腸癰應(yīng)如何治療? 腸癰辨證施治的關(guān)鍵是有膿無膿。腸癰膿已成,癥見外觀腹部局部緊張而腫,用手按壓腫痛處,濡軟不硬,肌膚甲錯,身無熱,脈數(shù)無力,治療可用薏苡附子敗醬散排膿消癰,清熱解毒,振奮陽氣。方中重用薏苡仁排膿解毒利腸,輕用附子振奮陽氣,通陽散結(jié),敗醬草排膿消癰;若腸癰膿未成,癥見少腹部腫痛處,有痞硬感覺,拒按,痛引前陰,疼痛如淋狀,時時發(fā)熱,惡寒,自汗,脈遲緊有力,治以大黃牡丹湯。方中大黃瀉熱逐瘀;丹皮清熱涼血;芒硝軟堅散結(jié);桃仁活血破瘀;冬瓜仁清熱解毒,消腫排膿,諸藥合用共奏急下通腑、蕩熱逐瘀,消腫排膿之功。
|
|
來自: 鑒益堂 > 《44[金匱要略方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