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寫過一篇關于幼小銜接的文章,以一個小學語文老師的身份。今天再寫這個話題,更多了一些感觸,因為我的孩子在這個暑假過后就要念小學四年級了。從一個經歷過幼小銜接的家長角度來談這個問題,講一些自己的親身經歷,我想這篇文章應該會比上一篇更有閱讀價值些。 幼小銜接這個問題,我覺得既存在,又不存在。 說它存在,因為確實從幼兒園到小學,這個轉變是挺大的。除去生活內容和學習內容的改變,我覺得最需要重視的就是心理上的變化。以我自己的經歷為例,小菜在幼兒園階段是非常出色的小孩,中班開始就能獨立閱讀羅爾德達爾的小說,純文字,十以內的加減法掌握得不說有多么純熟,速度也不差。她最拿手的是背誦,一些小兒歌幾乎可以過目不忘,讀過一兩遍就可以熟練背出。加之平時上課聽講認真,發(fā)言積極,閱讀習慣優(yōu)良,無論是老師,還是我們家里,都認為她上小學一定會非常順利,延續(xù)幼兒園的這種良好狀態(tài)。 然而一年級的這一年,我和小菜的關系變化很大,我覺得主要是我自己的心態(tài)問題,接受不了這樣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在小學階段變得平庸起來。在家默寫一百分,回學校默寫不能全對,老師在家長群發(fā)布的表揚名單里沒有她的名字;做作業(yè)拖拉,明明半小時能做完的作業(yè),她不知道怎么的就能拖成一個半小時;幼兒園里干干凈凈的小女孩,上了小學后就變得邋遢起來,膝蓋上常是灰的,問她為什么,她說上課時候橡皮掉了,不敢走過去撿,就悄悄從桌子底下爬過去撿的。問題是,橡皮不會經常掉吧?為什么膝蓋常是灰的?她吐吐舌頭,也說不清是為什么了。 ——想想我小學一年級,已經能自己燒飯吃了,學習上更是從沒讓家長操過心。一代不如一代,真是這樣嗎?或許,自小成績優(yōu)秀的孩子長大成為父母后,會更難以接受自家孩子的平庸? 這樣雞飛狗跳了將近一年,在一次次的訓斥和教訓聲里,漸漸的,自己也感到疲憊。對小菜生氣的時候,就會去看她以前的照片,白胖胖的小嬰兒,奶聲奶氣的小娃娃,眼睛朝鏡頭笑著,對比當下的狀態(tài),有時會默默地流下淚來,不知道怎么會變成這樣,也不知道這樣的狀態(tài)要持續(xù)多久。 以前看別人在網上說要做個佛系家長、佛系老師,事到臨頭才知道,佛系真的不是開玩笑。 那段時間看小菜照片的時候,就一再回憶曾經親密無間的時光,回憶她軟軟的小身體靠在我懷里的感覺,回憶她出生后第一聲哭泣,我曾在心底里發(fā)誓要永遠愛她,一再勸告自己,要接受孩子的一切不完美,要耐心等待她的成長。默寫沒有滿分?OK,錯了什么詞,再寫一遍,寫對了就好;考試沒上95?行吧,看看錯了哪里,是不是粗心,還是真沒掌握?寫作業(yè)拖拖拉拉,那我就給你小鬧鐘來規(guī)定時間;字不能寫得又快又好,不要緊,我去給你找書法老師集訓,陪著你練字。 一年級是最考驗親子關系的一年,家長和孩子都會有頗多不適應,落差是必然存在的,或多或少。很慶幸的是,我從一開始的失落調整到了現在的平和,小菜的學習狀態(tài)也越來越好,上三年級后,我已經基本不管她的作業(yè)了,而是讓她自己去把控。除了遇到難題,我會指導幾句,整個作業(yè)流程都是她自己獨立完成,無論是質量還是速度,都比一年級有了顯著提高。 其實現在回頭想想,她一年級時候的成績也不算差,在班里也是名列前茅的,尤其語文。無非是我自己的執(zhí)念太深,非要她成為那個“第一名”。對于孩子的學習,還是要放下我執(zhí),做自己能做的,別求自己想求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要跟孩子的不完美過不去。 做好了心理上的準備,生活中的一些調整也必不可少。 進入小學以后,孩子的生活會發(fā)生非常大的變化,從幼兒階段的以玩為主,迅速變成了以學為主,每天在校期間的學習內容很多。孩子的作息需要進行調整,養(yǎng)成每天早睡早起的習慣,不再午睡。在這個暑假期間,就可以慢慢減少午睡時間,直至沒有,以免進入小學后不適應; 要更多地培養(yǎng)獨立自主習慣。很多孩子在進入一年級后,就不斷丟失學習用品,比如鉛筆、橡皮、書本,乃至校服,因為他們習慣了被照顧的狀態(tài),所有這些物品都有人幫他們操心保管。據我的觀察,丟三落四的孩子,往往在學習上也是力不從心,因為他們不能井井有條地整理自己的生活,也就無法很好地管理好自己的學習。其實這種習慣應該是從小培養(yǎng)的,只不過在暑假里要更加加強。我甚至遇到過上一年級了還不會上廁所擦屁股的孩子,那這樣的孩子就是沒做好幼小銜接的??诳柿四茏约喝ヌ硭?,天熱了自己會脫衣,鞋帶自己能綁,書包和抽屜里的文具書本自己會整理,會自己吃飯,遇到困難了會主動尋求老師的幫助,這些都是要讓孩子熟練掌握的技能; 那我為什么又說幼小銜接這個問題其實不存在呢?因為我覺得幼小銜接不是簡單地說去學點拼音,認點字,做點口算,這就是銜接了。其實知識內容本身沒那么重要,一個智商正常的孩子,最終都能掌握這些,無非是早幾個月學會,還是晚幾個月學會。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呢?是學習習慣的建立,是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而習慣和能力,如果你在這個面臨即將升入小學的暑假才想到去建立和培養(yǎng),那未免也為時太晚了。這都是在幼兒階段就要重視的問題。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來談傾聽習慣在學習中的重要性,請看這里:你的孩子是如何一步步變成差生的(一) 除去傾聽習慣,還有表達習慣、閱讀習慣等等,都是很重要的。學習培養(yǎng)就已經開始了。那么當他從幼兒園畢業(yè),升入一年級的時候,學習內容和環(huán)境的過渡就會銜接得比較自然,而不是一個顛覆性的改變,讓孩子難以承受。 當然,如果這些習慣在以往沒有得到很好的建立,那么在這個假期里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強化,也是可以的。前面說了,學習是漫長的過程,不必急于這一時嘛。當今這個時代,獲得各種信息的渠道很多,很方便,也導致焦慮感更容易被傳播和擴散。其實,即便你看完了本篇文章,也無法保證你的孩子就真的能夠一帆風順地度過幼小銜接階段。但沒有關系,在所有的教育問題中,有一點是最關鍵的,也是永遠不會變的,那就是家長要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善于學習。不必急于求成,也不可能一勞永逸,家長手把手的指導和耐心的陪伴要勝過所有的培訓班。如果孩子有興趣,就在這個暑假去學點拼音認點字,但這并不能保證孩子在小學階段一路領先,頂多領先一個起跑,如果學習習慣不養(yǎng)好,到后面還是會落后;如果孩子不想學,十分抗拒,那就帶孩子多去去書店、圖書館、電影院,閑時自己教教,在生活中去學習,開學后也許會落后幾步,辛苦一段時間,但只要孩子對學習保持興趣,那一定會有后勁。 |
|
來自: 水晶冰清jiajia > 《王悅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