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了哥王[le gē wáng] 【別名】 南嶺蕘花、白紙皮、布英、赤坡、大黃頭樹、大救駕、地棉根、地棉皮、狗信藥、紅山之一、黃皮子、雞兒苦晚、雞兒麻、金腰帶、九信草、了哥麻、蒲侖、埔銀、了哥五、蒲、山埔根、山埔崙仔、山埔銀、擇哥王、子哥王 【生長環(huán)境】 了哥王喜生于海拔1500m以下地區(qū)的灌叢、開曠林下、石山上或田邊路旁,其分布區(qū)的年均溫度16-26度,年降水量1000m以上。土壤以紅壤為主。 主產(chǎn)于我國廣東、海南、廣西、福建、湖南、江西、四川、貴州、云南、浙江及臺灣等省區(qū)。國外越南、印度、菲律賓也有分布。 【形態(tài)特征】 灌木,高0.5-2米或過之;小枝紅褐色,無毛。 葉對生,紙質(zhì)至近革質(zhì),倒卵形、橢圓狀長圓形或披針形,長2-5厘米,寬0.5-1.5厘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闊楔形或窄楔形,干時棕紅色,無毛,側(cè)脈細密,極傾斜;葉柄長約1毫米。 花黃綠色,數(shù)朵組成頂生頭狀總狀花序,花序梗長5-10毫米,無毛,花梗長1-2毫米,花萼長7-12毫米,近無毛,裂片4;寬卵形至長圓形,長約3毫米,頂端尖或鈍;雄蕊8,2列,著生于花萼管中部以上,子房倒卵形或橢圓形,無毛或在頂端被疏柔毛,花柱極短或近于無,柱頭頭狀,花盤鱗片通常2或4枚。果橢圓形,長約7-8毫米,成熟時紅色至暗紫色。花果期夏秋間。 【藥用價值】 全株可入藥,味苦、辛,性寒。有毒。歸肺、胃經(jīng)。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止痛。主治瘰疬,癰腫,風濕痛,百日咳,跌打損傷。 內(nèi)服:煎湯,2~3錢。外用:搗敷,研末調(diào)敷或煎水洗。 1、痰火疬:了哥王葉五錢,加入食鹽少許,共搗爛敷患處。 2、鶴膝風:南嶺蕘花、接骨草。水煎,對酒服。 3、療瘡腫毒、蛇蟲咬傷、小兒頭瘡:鮮了哥王莖葉,搗爛外敷或擠汁外涂。 4、瘡瘍、乳癰:了哥王葉適量,搗爛敷患處。 5、無名腫毒:丁哥王葉,搗爛,加米酒少量,敷患處。 6、跌打損傷:了哥王根二層皮3分,研粉制成蜜丸,每日服1丸。 7、子宮頸炎:10%了哥王煎劑作陰道沖洗和宮頸濕敷。 8、外傷出血:了哥王根、斷腸草全草各等量,水煎2次,每次煎2小時,兩次藥液共濃縮至浸膏狀,加入防腐劑,放冷,均勻地涂在濾紙上,晾干即成。用時剪小塊,貼敷傷口,包扎。 9、滅孑孓、殺蠅蛆:了哥王葉的水浸液灑于有孑孓或蠅蛆的污水及糞坑中。 【其他價值】 莖皮纖維可造紙、造棉,種子因含油脂可制皂,整株可作毒魚藥。 【化學成分】 根皮含南蕘甙、蕘花酚、牛蒡酚、羅漢松脂素和冷杉松脂酚。根中分離4個具抗癌活性的物質(zhì),其中之一為雙白瑞香素,另從根中提出了哥王多糖體-1,平均分子量5000-6000,紙層析和薄層鑒定結(jié)果,哥王多糖體-1是由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和木糖組成,其摩爾比為28:6:2:1,單糖間的連接方式以α-(1→4)連接為主,其次是α (1→3)連接。 藥理作用:蕘花酚對兔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抑制作用,對由休克引起的小鼠痙攣有解痙作用。對溶血性鏈球菌有抑制作用;對綠膿桿菌、傷寒桿菌中度敏感。南蕘素對狗有利尿作用。羥基芫花素具有祛痰、止咳作用。根皮對皮膚有刺激,其所含樹脂,有較強的瀉下作用。 【飲片形狀】 秋至春初采挖,洗凈曬干,經(jīng)多次蒸曬去毒后用。根可蒸熟,切片,曬干。莖葉洗凈,陰干,切段,備用。 根長圓柱形,彎曲,老根常有分支,長達40cm,直徑0.5—3cm。表面黃棕色或暗棕色,有支根痕和不規(guī)則淺縱皺紋及橫裂紋,老根有橫長皮孔。質(zhì)堅韌,斷面皮部類白色,厚1.5—4mm,強纖維性,與木部分離,撕裂后纖維呈綿毛狀。味微苦甘,而后有持久的灼熱不適感。 【配伍禁忌】 體質(zhì)虛弱者與孕婦忌服。 【植物文化】 相傳宋太祖趙匡胤就曾得到過它的幫助。宋太祖本是賣油郎出身,一次在集市上因與人發(fā)生爭執(zhí),被一班潑皮無賴痛打一頓,傷勢很重。一個小偷路過看見,生了憐憫之心,便將自己隨身所備的一條草藥擰成的帶子送給了賣油郎,賣油郎嚼了幾節(jié)后,第二天傷口就愈合了。后來他得了江山后,四處打聽此藥,才知道原來這種草藥因小偷結(jié)成褲帶用來防身,民間叫“賊褲帶”。宋太祖嫌此名難聽,御筆一揮,這種草藥便得名:“紫金鞭”。有著千年歷史的“賊褲帶”又名“紫金鞭”的草藥,就是生長在井岡山上的植物“了哥王”
【注意】 本品有毒,大量生產(chǎn)宜注意,以免引起中毒。內(nèi)服需久煎(4小時以上),可減低其毒性,中毒時出現(xiàn)劇烈嘔吐、腹瀉。解救方法為先洗胃,后飲濃茶,服活性炭或鞣酸蛋白;大量飲鹽水或靜脈滴注5%葡萄糖鹽水;針刺“上脘”、“中脘”、“足三里”等穴位;對癥治療。亦可用米湯止瀉,或用桂皮 1錢,或甘草、防風各2錢,水煎服解之。
以上內(nèi)容僅供參考學習,治療請遵醫(yī)囑。 |
|
來自: 醫(yī)草yicao > 《草藥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