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雞一般以母雞為宜 可能是因為雞肉本就是溫熱的 而在動物界 雌性偏陰,雄性偏陽 母雞的性情相對溫順 其雞肉就比較平和 而公雞好斗 其溫熱的偏性更大 一般雄雞只吃童子雞 三年以上的未閹割的老公雞是不能吃的 其肉有毒
但是因為老公雞的陽氣特別旺 所以用來辟邪 古書記載 人若中邪突然不省人事 可以拿一直丹雄雞放在病人心口窩 讓雞頭對著病人的臉 對峙一段時間后 雞就走了,病人也醒了 因為雞是非常溫熱的 比羊肉還熱 所以雞肉其實是不能多吃的 做料理的話 適合搭配偏陰性的菌菇 比如下面的這道雜菌鮮雞湯 制作過程 【準備】 切成小塊的雞肉500-750g 羊肚菌、鮑魚菇、姬松茸 猴頭菇、草菇、黑木耳 茶樹菇、香菇 蔥、姜、料酒、鹽(適量) 【開始制作】 先將切好的雞肉洗凈,氽水去白沫 盛出后,用冷水再洗凈,備用 香菇、茶樹菇泡2-3小時 (香菇可切片,茶樹菇去除硬根頭部) 再反復(fù)擠干水洗凈,其余食材泡30-60分鐘清洗干凈 猴頭菇加溫鹽水壓在水底泡30分鐘后 用手反復(fù)擠壓猴頭菇,可有效減輕苦澀味 將所有食材放入砂鍋中 加水至沒過雞塊3厘米左右 大火煮滾后加適量鹽 然后小火慢燉3小時 · ----------我是時間的分割線---------- · 完成出鍋啦?( ′▽`) 菌類生于木上 由濕氣熏蒸而生 因其味鮮而氣香 故一般都有開胃、理氣、化痰之效 但不同的菌菇性質(zhì)還是不太一樣 比如蘑菇這類的長得非???/span> 說明其生發(fā)之性足 吃多了就容易動風動氣 一般病人或病方愈者 不宜吃這些動風氣的食物 羊肚菌、猴頭菇、鮑魚菇這些 都是按其形象取名的
松茸古稱松蕈、合蕈、臺蕈 是松櫟等樹外生的菌類 香味濃郁 “寒極雪收,春氣欲動,土松芽活,此菌候也” 松茸生長在海拔3500米的高山 且只有野生的 所以比較珍貴 《菌譜》言其治“溲濁不禁” 即尿濁、尿不禁 而姬松茸雖然在外形上像松茸 但姬松茸原名巴西蘑菇 生長環(huán)境跟松也沒啥關(guān)系 它是生在有畜糞的草地上的菌類 《綱目》中把食用菌分為 肉蕈和香蕈兩大類 香味特別明顯的名香蕈 如香菇、松茸之類 生長較快或香味不甚明顯的為肉蕈 如蘑菇、羊肚菌、平菇之類 最后講一下補氣活血的木耳 跌撲外傷時可多吃木耳 因其入血分,故諸血證如 血痢,痔患,腸風等 都可以常吃木耳 木耳生在不同的樹木(朽木)上 其功效也有些差別 因為感受的這些樹木的氣不同 一般以桑樹上長的最好,即桑耳 木耳在陰濕的環(huán)境中生長 得陰氣偏多 有衰精冷腎之弊 所以極不建議那種生木耳攪成漿直接喝的 所謂的減肥排毒的吃法 木耳最好要吃煮熟的 |
|
來自: 369藍田書院 >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