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227年,成吉思汗鐵木真病危,他臨終前留下遺志,要求在他的兒子們在他死后要擁立長子窩闊臺繼位。而依照蒙古祖制,汗位應該由大汗的嫡幼子繼位,也就是說繼承鐵木真位置的本來該是拖雷。鐵木真去世后,雙方圍繞汗位展開了激烈的角逐,經(jīng)過長達兩年的明爭暗斗,1229年,窩闊臺成功繼位,作為妥協(xié),拖雷掌監(jiān)國大權。內(nèi)部逐漸穩(wěn)定下來后,蒙古大軍再次展開了對金朝的滅亡計劃。 進軍 1231年,蒙古大軍兵分三路,斡晨那顏帶領左路軍從濟南出發(fā),向西南進攻;中路軍由窩闊臺親自帶領,準備南渡黃河;而拖雷帶領的4萬右路軍則“假道”宋朝,深入金國腹地形成南北夾擊之勢。 都說孤軍深入是兵家大忌,深諳兵法的拖雷不可能不知道這個道理,他之所以同意了這種方案,主要是認為“借道宋朝”應該是一件頗為容易的事情,只要順利進入宋朝境內(nèi),再繞到金國背后進攻就容易多了。早在鐵木真去世時就留下過:“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這種話,可知蒙古對這種方案早就計劃多時了。 但宋朝考慮得更多,滅掉金朝對宋人來說固然是一件太快人心的事,但宋朝親眼正在親眼見證這個100多年的大敵是如何在蒙古大軍的攻勢下一步步瓦解。所謂唇亡齒寒,宋朝此時更多的是擔心,想當年聯(lián)合金國滅掉了舊敵遼帝國之后,更為強大的金國卻遠遠沒有遼國那么好打交道,而今天蒙古滅金和當年的情況事多么相似,宋朝不得不防。 借道宋國 所以宋朝一口回絕了蒙軍“借道”的要求,拖雷吃了一個閉門羹。不知道這個時候的拖雷有沒有后知后覺的發(fā)現(xiàn)一絲危機,自 己雖然沒有料到宋朝的反應,但政治才能尤為突出的長兄窩闊臺難道也沒有料到?如果他料到了,那么此行暗藏的兇險則更加無法預知。 但箭在弦上萬萬沒有收回的道理,既然文的不行就來武的。雖然政治上不過爾爾,但一旦開啟戰(zhàn)斗模式,拖雷的軍事天賦便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拖雷派出大量斥候密切偵查宋軍的布防,了解到宋軍重兵駐防在風州以西,拖雷急速率軍從風州東道進入宋境。一步慢,步步慢,蒙軍行動如風,宋軍根本追不上,更談不上重新布防。 最無奈的是,當時的宋軍將領桂如淵眼看著拖雷大軍長驅(qū)直入,竟索性逃到四川合州躲了起來,后來他又考慮到蒙古大軍離開得越快,帶來的損失也更小,又給派人給拖雷運送糧草并當起了“向?qū)А?。如此,拖雷很快?jīng)過四川一路沿漢水而下,順利進入了金國境內(nèi)。 4萬對15萬 一路急行軍,拖雷需要讓軍隊重新修整才能應對接下來慘烈的戰(zhàn)斗。但很快,拖雷的心沉了下去,迎接他們的竟然是整整15萬 整裝待發(fā)的金軍。蒙、金經(jīng)過30年的戰(zhàn)爭,消滅了金朝數(shù)量驚人的軍隊,時至今日,金軍的有生力量已經(jīng)遠遠不及從前,為何在兩軍交戰(zhàn)之際留存后方的卻還有整整15萬人?正面的兩支隊伍到底在干什么,金軍為何又準確阻擊在自己的必經(jīng)之路上? 種種思緒在腦海中閃過,但拖雷現(xiàn)在無法顧及這么多,金軍15萬大軍漸漸形成合圍之勢,生死存亡的時候到了。拖雷大軍幾乎全是輕騎,靈動迅猛,他們避開金軍主力,在三峰山一帶設下重伏,只派3000輕騎隊伍作為誘餌吸引敵軍主力。此時下起了鵝毛大雪,條件對深諳冰雪戰(zhàn)斗的蒙古軍有利,誘餌隊伍果斷往三峰山方向撤,金軍主力一路尾隨果然中計。 在三峰山復雜的地形中,3000輕騎利用速度優(yōu)勢在大雪中且戰(zhàn)且走,金軍近15萬大軍連追了3天3夜,人困馬乏戰(zhàn)力大減。四周設伏蒙軍見機突然殺出,金軍疲于應對。此時的金軍早就失去了鋒芒,無心戀戰(zhàn),拖雷見機命蒙軍故意讓出一條通道,金軍果然奪路而逃形成潰敗之勢,拖雷大軍一路追殺,斬殺金軍無數(shù)。 身死 縱觀整個戰(zhàn)爭史,這也是一場值得銘記的戰(zhàn)役,金軍以逸待勞仍然以多敗少,這個結果出乎我們的預料。分軍后,窩闊臺的中 路軍根本沒有按原計劃執(zhí)行,卻按兵不動足足四個月,這給了金軍足夠的時間和兵力去處理拖雷的右路軍。但拖雷卻奇跡般的取得了勝利,想必這個結果也出乎窩闊臺的意料。 不過既然發(fā)展到這個地步,蒙古大軍順利會師也就輕而易舉了。此時金國軍隊遭到慘重打擊,如果會師后的蒙軍趁熱打鐵,金國必將危在旦夕。但窩闊臺選擇與金國議和,轉(zhuǎn)而搬師北歸。 北歸途中,在戰(zhàn)場上英姿勃發(fā)的拖雷不幸病中去世。 |
|
來自: nmcd350 > 《戰(zhàn)爭》